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章地基处理

第8章地基处理


第8章 地基处理
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压力值可按简化的压力扩散角法计算
条形基础时:
pz
bpk pc
b 2z tan
矩形基础时:
pz
blpk pc b 2z tan l 2z tan
式中:
b —— 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m); l —— 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m); pk —— 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pc ——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值(kPa); z —— 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m); θ —— 垫层的压力扩散角,按表8-2选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8月23日
第8章 地基处理
本章知识点:
换填垫层法、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强夯法、强夯置换法、复合地基、 柔性桩、振冲法、砂石桩法、石灰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半刚性桩、水泥 粉煤灰碎石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灰 土挤密桩法、土挤密法、单液硅化法、碱液法、注浆法、锚杆静压桩法、 树根桩法、坑式静压桩法。
在工程实践中常按照地区的经验确定或按扩散角法计算,如条形基础的垫 层底宽应为:
第8章 地基处理
8.2 换填垫层法
换填垫层法(cushion)是指挖去地表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 填坚硬、较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
b 地基表面
回填土
p
d
回填土 θ
砂垫层
z
回填土
pcz+pz b′
第8章 地基处理
8.2.1 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
① 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② 减少地基的沉降量 ③ 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 ④ 防止地基土的冻胀 ⑤ 消除黄土及膨胀土的湿陷性、胀缩性等
第8章 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不仅用于拟建工程的人工地基,也常用于已建工程的地 基加固,如建筑物的加层扩建、使用功能改变、工厂设备更新等, 以及地基事故的处理。
地基处理技术是人类改变自然形成的天然不良地基的有力工具, 掌握各种地基处理方法,对完成各种复杂土木工程建设任务具有 重要意义。
第8章 地基处理
8.1 概述
8.1.1 地基处理的目的及意义
地基处理是指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 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地质情况差异迥然,众多不良地基于祖 国各地广泛分布。由于规划等因素,如铁路、公路选线规划或城市 规划等,很多时候土木工程规划所在场地地质情况相对上部结构而 言并非十分理想,但由于人民生活或经济建设等规划需要,又不得 不在该场地上修建工程,在这种选址受限的情况下,地基处理是从 本质上增强天然地基承载性能的唯一手段。凭借这一重要技术手段, 我们可以变软弱或不良地基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使其担负起安全 承载各种土木工程结构的重要任务。
② 对初步选出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案,分别从加固原理、适用范围、预 期处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机械、工期要求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
③ 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 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 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 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法。
8.1.2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 (按作用原理 )
换填法
换填垫层法
预压法
堆载预压法、砂井堆载预压、电渗预压、真空预 压法、井点降水预压
地 基
密实法
浅层密实
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振动压实、 短桩挤密

深层密实
强夯法、振冲法、挤密桩法

方 法
固化法
灌浆法 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
水泥灌浆、碱液法、单液硅化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深层搅拌
第8章 地基处理
计算时,一般先初步拟定一个垫层厚度,再用式(8.1)验算。如不能满 足要求,则重新假定一个厚度进行验算,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垫层厚度不宜大于3 m,太厚工程量大、不经济、施工较困难,而太薄 (<0.5m)则换填垫层的作用不显著、效果差。一般垫层厚度为1~2m 左右。
② 垫层宽度的确定
换填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形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 基及暗沟、暗塘等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应根据具 体的工程情况和地基条件,选择恰当的换填材料。
第8章 地基处理
8.2.2 设计要点
① 垫层厚度的确定
垫层厚度一般是根据垫层底部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即作用在垫层 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不大于垫层底面下土层的承载力 (如图8-2所示):
式中:
pz+pcz=faz
(8.1)
pz——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压力值(kPa); pcz——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值(kPa); faz——垫层底面处软弱土层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第8章 地基处理
b
回填土
p
回填土 θ
砂垫层
回填土
pcz+pz b′
地基表面 d z
图8-2 换填垫层法计算简图
土工聚合物加筋
加筋法
锚杆静压桩法
树根桩法
第8章 地基处理
8.1.3 地基处理方法确定
① 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层结构、 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情况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等因素进行综 合分析,初步选出几种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案,包括选择两种或多 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案
第8章 地基处理
重点:
换填垫层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设计及施工要点; 复合地基的概念及作用机理; 柔性桩及半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分类; 各类柔性桩及半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 其它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
难点:
地基处理方法的正确选择及规范设计、施工、质量检验。
第8章 地基处理
第8章 地基处理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 技术规范》的公告
• 现批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79-2012, 自2013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5、4.4.2、5.4.2、6.2.5、6.3.2、 6.3.10、6.3.13、7.1.2、7.1.3、7.3.2、7.3.6、8.4.4、10.2.7条为强制性 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同时废止。 •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