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太网(Ethernet)的帧结构

以太网(Ethernet)的帧结构

以太网( 以太网(Ethernet)的帧结构 )
以太网(Ethernet)的帧结构
1.Ethernet V2.0帧结构 2. IEEE802.3帧结构 3. Ethernet V2.0帧结构组成详解
Ethernet V2.0帧结构
帧前 帧校 前导 目的 源地 数据 定界 验字 类型 码 地址 址 字段 符 段 46~1 7B 1B 6B 6B 2B 4B 500B 注:Ethernet帧的最小长度为64B,最大长 度为1518B。(前导码与帧前定界符不计入 帧头长度中)
前导码与帧前定界符字段
前导码的组成: 前导码的组成:56位(7B)10101010…10 1010比特序列。 作用: 作用:提醒接收系统有帧的到来,以及使到来的 帧与计时器进行同步。 帧前定界符的组成: 帧前定界符的组成:8位(1B)10101011比特 序列。 作用: 作用:表示下面的字段是目的地址。
数据字段
数据字段的组成: 数据字段的组成:长度在46~1500B之间的比 特序列。 特点: 特点:如果数据的长度少于46B,需要加填充 字节,补充到46B。填充字节是任意的,不计 入长度字段中。
帧校验字段
帧校验字段的组成: 32位 4B)比特序列。 帧校验字段的组成: 32位(4B)比特序列。 特点: 特点:采用CRC校验。校验的范围包括目的地 址字段,源地址字段,类型字段,数据字段。 在接收端进行校验,如果发生错误,帧将被丢 弃。 32位CRC校验的生成多项式为: G(x) =x32+x26+x23+x22+x16+x12+x11+x10+x8+x7+x5+x4 +x2+x1+1
பைடு நூலகம்
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字段
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字段的组成: 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字段的组成:分别为48位(6B) 比特序列。 作用: 作用:分别表示帧的接收结点地址与发送结点的 硬件地址
单一结点 地址 多点地址 广播地址 目的地址第一位为0
目的地址
目的地址第一位为1
目的地址为全1
类型字段
类型字段的组成: 类型字段的组成:16位(2B)比特序列。 作用: 作用:表示的是网络层使用的协议类型。 常见的协议类型: 常见的协议类型: 0800表示网络层使用IP协议, 0806表示网络层使用ARP协议, 8137表示网络层使用Novell IPX协议, 809b表示网络层使用Apple Talk协议。
IEEE802.3帧结构
帧前 帧校 前导 目的 源地 数据 定界 验字 长度 码 地址 址 字段 符 段 46~1 7B 1B 6B 6B 2B 4B 500B
Ethernet V2.0帧结构组成详解
1)前导码与帧前定界符字段 ) 2)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字段 ) 3)类型字段 ) 4)数据字段 5)帧校验字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