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之背景资料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之背景资料


5、大学有“大学生”而谓大。
剑桥大学:62人获诺贝尔奖,被称为世界政治家 的摇篮。 牛津大学:英国前50位首相中,29位出自该校。 哈佛大学: 35 人获诺贝尔奖, 6 位总统,美国 500家大企业老板有 2/ 3在该校学习过,包括: 比尔· 盖茨。 东京大学: 18 位首相, 4 位诺贝尔奖,日本 1 / 4 的大企业家。 清华大学: 200 多位部长级人物,朱 镕 基、胡锦 涛、吴官正、吴邦国等。

时代与使命
人类社会正昂首步入信息文明的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蒸汽化) 工业文明时代(电气化)
信息文明时代(电子化)
●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的不同
农业经济时代的主要资源:土地+劳力 工业经济时代的主要资源:能源+机械+劳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资源:知识
生产第一要素不同
●农业经济生产第一要素是体力 ●工业经济生产第一要素是机械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 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 为担任。” 1916年12月22日, 蔡元培抱着整顿、改革北大的宗 旨和决心,迎难而上,赴京就任 北大校长的职务。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北 大 影 响 了 中 国
先 生 改 变 了 北 大
3、大学之大,大学因有馆藏丰富的
图书馆,设备先进的教学大楼,实验 室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而谓大。
4、大学因对知识探究的高深与博 大而谓大。
浙大校歌的歌词,将大学拆分为“大”和
“学”两个字来分别解释,其中,“大学” 之“大”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 “大”,而不是自以为自己已经很有学问的 自大的大;而“学”是指“学问”,学问几 乎是无穷尽的,因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学 问.
什么是大学

蔡元培指出: “大学者,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梅贻琦1931年12月出
任清华大学校长,其 就职演说中有一段话, 近年广为传诵:“所 谓大学者,非谓有大 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 大。
牛津的培根;波隆那的但丁; 北大:蔡元培、马寅初、吴树青、许智宏; 清华:梅贻琦、王大中 华中科技大学:朱九思、杨叔子、周济、樊明武; 浙大:竺可桢、潘云鹤; 武大:刘道玉、侯杰昌、顾海良、刘经南 人大:李文海、纪宝成。
B

解析:A,怡-贻;C,渡-度;D,弛-驰
3.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A.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 业学校。(肄业:就学) B.二曰砥砺德行。(砥砺:培养) C.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
为商榷可也。(商榷:商讨)
D.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
大学生就业新形势
目标明确,重点(一个)突出.
本文是篇演讲辞,就职演说。 1、讲什么?
就职演说,大都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政策或对听众 提出要求。(只能一个重点) 本文的重点是什么? 演讲,在内容上首先抓住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人 兴趣 (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蔡元培先生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要求的?
2、怎么讲?
结构思路 梳理结构,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阐述要求时,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说明
语言
文章语言具有什么特点?
研读课文,体会下列句子的含意。
⑴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
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提示】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
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
是( C ) A.会晤wù B.商榷què C.訾詈zǐ D.切磋cūo 数载zài 殷勤yīn 弭谤mǐ 肄业yì 指摘zhāi 聘请pìnɡ 造诣yì 敷衍yǎn 孜孜求学zī 砥砺德行dǐ 道义相勖xù 能裨实用pí
解析:选C。A,载:zǎi; B,聘:pìn;D,裨:b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怡误 B.详悉 C.提携 D.卓绝 自趋正轨 道德沦丧 细微末节 大相背弛 根基深固 无动于衷 光阴虚渡 精旨奥义 以诚相待 旁稽博采 力矫颓俗 潦草塞责
没有北大就没有五四,而没 有蔡元培先生就没有北大。
.
,
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 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 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 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 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 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 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 裁减不称职教员,清除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 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 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 道德新风尚。 本文就是他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阶梯。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
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
义。
⑵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 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 所染。 【提示】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言的。当时 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
旧的道德已经失范,新的又没有树立起来,整个社会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03年:212.6万
04年:280万 05年:338万 06年:413万
07年:495万
扩招67万 70万人失业,就业率为67% 再扩招67万人 80万人失业,就业率为70% 再扩招53万 101万人失业,就业率为70% 再扩招75万 124万人失业,就业率为70% 再扩招82万 148.5万人失业,就业率为70%
他是清末进士,曾任翰林院 编修;他又辞官兴学,倡言 反清以救国。 他旧学深沉,却有明确的开 放意识;他身居要职,却两 袖清风、一身正气。 他担任北大校长,倡导思想 自由、兼容并包,开创北大 新局面。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他有巨大的人格感召力。北 大学生向来自视很高,但见 了蔡校长都非常恭敬。
蔡元培
学界泰斗,人世楷 模——毛泽东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 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 从五四到人权同盟, 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周恩来 “三不主义”— —一不做官,二不纳 妾,三不打麻将。

2、大学之大,因有“大师”而谓 大 北京大学:
五四时期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汇集了胡适、李大钊、 陈独秀、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高君宇、许德衍 等; 新中国成立后,有李四光、冯友兰、宗白华、朱光 潜、翦伯赞(历史)、曹靖华(翻译)、王力(语言学)等; 现在,费孝通、雷洁琼、陈岱孙、季羡林、张岱年、 黄楠森、胡代光、肖灼基、厉以宁、赵敦华等。
(详悉:详细知道)
解析:B项应为“磨炼”。
设想自己当了班长,写一篇“就任班长之演说”的
文稿。要求:观点明确,有演说稿特点,不少于
400字。
蔡元培90多年前在北大的就职演 说,不仅唤醒了当年的北大学子, 也打动了我们的心灵。他不朽的声 音,将穿越时空,永远回荡在我们 灵魂的深处,陪伴我们不断成长, 走向每一个成功。
●知识经济生产第一要素是知识
财富流向不同
●农业经济:体力大王
●工业经济:石油大王、汽车大王、钢铁大王
●知识经济:信息大王、软件大王、数码大王
美国是世界研究院
印度是世界办公室
中国是世界加工厂
三流企业卖产品 二流企业卖技术 一流企业卖专利 超一流企业卖标准
MP3售价79美元
1、专利费 47.4美元 占60% 2、生产成本 30.65美元 占38.8% 3、中国获利 0.95美元 占1.2% 强者做势,中者做市,弱者做事。
互劝勉,在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蔡元培对北 大学生寄予了深切厚望。
(1)五年前所贡献 :心系北
就 大 任 抱定宗旨,端正学风 北 京 砥砺德行,改良社会 大 (2~4)以三事告诸君 学 敬爱师友,改良校风 校 长 之 演 改良讲义,能裨实用 说 (5)兹所计划者二事 添购书籍,旁稽博采
1.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红色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陈独秀(文科学长)
李大钊(图书馆主任)
胡适(教员)
讲坛上的教授
胡 适
辜 鸿 铭
鲁迅(教员)
毛 泽 东 ( 图 书 馆 馆 员 )
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 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 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是 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 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 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 了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到第二。”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 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 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周恩来
蔡元培像
蔡元培
蔡元培, 字鹤卿,号孑民。清同 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 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蔡元培是 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造 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 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 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 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 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 教育体制。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 教育方面。 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 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 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 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 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 治,教授治校。

一九一二年改名为 北京大学,严复担 任 第一任校长。
北京大学

北大办公楼
北大图书馆
北大的未名湖和博雅塔
【文体知识】 演讲辞又分为叙事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