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样本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样本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装配式建筑具备工业化水平高、便于冬期施工、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量、减少材料消耗、减少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等长处,它有助于实现提高建筑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目。

装配式建筑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欧洲、新加坡,以及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处在高烈度地震区国家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国内,近年来,由于节能减排规定提高,以及劳动力价格大幅度上涨等因素,预制混凝土构件应用开始挣脱低谷,呈现迅速上升趋势。

与上一代装配式构造相比,新一代装配式构造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

在此基本上,本规程制定内容,在技术上也有较大提高。

本规程综合反映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在装配式构造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规定装配整体式构造可靠度、耐久性及整体性等基本上与现浇混凝土构造等同;所提出各项规定与国家现行有关原则协调一致。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体系重要涉及:装配整体式框架构造、装配整体式剪力墙构造、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构造,以及装配整体式某些框支剪力墙构造。

1.装配整体式框架构造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构造体系基本特性主体构造框架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构造预制,框架构造连接形式重要采用套筒灌浆形式。

装配整体式框架构造体系典型案例是沈阳万科春河里项目(图1-9)。

框架梁、框架柱采用预制方式楼板采用叠合方式;内墙、复合夹芯保温外墙及楼梯均采用预制方式,构造预制某些达到70%以上。

施工速度快,构件质量控制好,但存在构件造价高等问题。

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构造体系预制框架现浇剪力墙体系基本特性:主体构造剪力墙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构造预制。

依照剪力墙预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整体预制和叠合预制两种形式。

叠合剪力墙典型案例为合肥新站平板显示基地公租房项目(图1-7)。

该项目由4株地上18层,地下1层楼房构成。

主体构造采用预制叠合板剪力墙构造体系,楼板采用预制叠合楼板,部品构件真正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叠合剪力墙构造形式采用等同现浇剪力墙构造理念,抗震性能与老式一致。

整体预制剪力墙典型案例为沈阳万科春河里项目(图1-8)。

该项目,采用北京万科自主研发套简剪力墙体系,重要受力构件剪力墙预制,剪力墙之同连接连梁采用现浇方式,楼板采用叠合方式,复合夹芯保温外墙及楼梯采用预制方式;万科集团在日本前田建筑株式会社研究成果基本上,与北京榆构和长春亚泰集团共同开发了剪力墙技术体系。

3、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构造体系预制框架一现浇剪力墙体系基本特性:主体构造框架预制、主体构造剪力墙现浇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构造预制。

典型案例是上海城建集团浦江瑞和新城05一02地块(图1-6)。

该项目由4幢18层和1幢14层高层住宅构成,引进消化吸取"台湾润泰”预制框架剪力墙体系。

主体剪力墙构造现浇,框架构造梁柱预制,周边外墙板、阳台和楼梯等围护构造工厂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

4、预制外墙一现浇剪力墙体系预制外墙现浇剪力墙体系基本特性:主体构造剪力墙现浇(内浇外挂),外墙采用叠合预制外墙、门窗整体预制,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构造预制,外墙质量问题大大改进,如漏水、裂缝、面砖脱落和发霉等。

典型案例是上海万科城花新园工程项目(图1-10)。

该项目位于七宝镇地块。

是上海万科首个“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记证书"项目;采用了PC技术,外墙、窗户和阳台等周边围护构造以及楼梯采用PC工厂预制方式生产。

另一种典型案例是长沙远大浑南公租房(图1-11)。

该项目采用长沙远大住工装配式技术体系,剪力墙采用现浇方式,剪力墙之间连梁采用叠合方式,楼板采用叠合方式,内墙板、外墙板、叠合楼板、叠合梁、预制楼梯、预制阳台等采用预制。

5.预制外墙现浇框架体系预制外墙-现浇框架体系基本特性:主体构造框架柱现浇,叠合梁。

外墙采用预制夹芯保温外墙、门窗后装;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构造预制,叠合梁和内隔墙体化设计(等宽)。

典型案例为长沙洋湖25号栋工程项目(图1-12)。

该项目是21层商务酒店,采用主体受力构造框架柱现浇;框架梁采用叠合梁,楼板采用叠合楼板。

外围护墙体采用预制夹芯保温墙体;阳台、楼梯采用工厂预制方式,采用整体式浴室,整体标高拾高。

第2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2.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原则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采用工厂化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方式设计建造混凝土构造类房屋建筑。

构件装配办法普通有现场后浇叠合层混凝土、钢筋锚固后浇混凝土连接等操作,钢筋连接可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焊接、机械连接及预留孔洞搭接连接等做法。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功能和性能规定,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设计原则,运用各种可靠连接方式将预制混凝土构件装配起来,并宜采用主体构造、装修和设备管线装配化集成技术,综合协调给排水、燃气、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施、照明供电等设备系统空间设计,考虑安全运营和维修管理等规定。

2.1.1合用范畴建筑设计中有原则化限度高建筑类型,如住宅、学校教学楼、幼儿园、医院、办公楼等,也有原则化限度低建筑类型,如剧院、体育场馆、博物馆等。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对建筑原则化限度规定相对较高,这样同种规格预制构件才干最大化被运用,带来更好经济效益。

因而,宜选用体型较为规整大空间平面布局,合理布置承重墙及管井位置。

此外,预制建筑体系发展应适应国内各地建筑功能和性能规定,遵循原则化设计、模数协调、构件工厂化加工制作。

2.1.2建筑模数协调建筑设计符合现行国标《建筑模数协调原则》(GB/T 50002-)规定。

采用系统性建筑设计办法,满足构件和部品原则化和通用化规定。

建筑构造形式宜简朴、规整,设计应合理拟定建筑构造体耐久性规定,满足建筑使用舒服性和适应性规定。

建筑外墙围护构造以及楼梯、阳台、内隔墙、空调板、管道井等配套构件、室内装修材料宜采用工业化、原则化部件部品。

建筑体型和平面布置应符合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关于安全性及抗震性等有关规定。

1.模数化建筑生产当代化始终是国内重要产业技术政策与发展目的,《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建字第188号文)指出,建筑工业化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制定统一建筑模数和重要基本原则,合理解决原则化和多样化关系。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等技术原则也都将“建筑设计原则化、模数化”作为基本原则,以正式条文方式予以强调。

住宅原则化、量化生产一方面不是以整个房屋为单位,而是体当前对各类房屋构成部品有机组织上,各个工厂生产产品之间建立起某种尺寸上秩序,而这种秩序正好可以通过老式“模数"概念所具备“尺寸把控”特性来实现。

如果对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进行大量生产,就需要按照住房规格化构成单位一可构成各种形状,可任意组合安装,部品规格统一,在不同建造方式建筑间具备互换性,不但在规划、设计上可获得很大自由度,并且还可以实现部品大量生产。

在当代模数理论中,“模数”一词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尺寸单位”,是比例尺比例,其她尺寸数值都是它倍数,如M=100mm,另一种是指形成一组数值群规则。

研究者们曾想用各种数列来表达建筑模数生成规则,如自然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多数建筑模数生成规则提案都是各种数列复合体。

为尺寸单位模数取值应当足够小,以便保证各种用途小型部品选用中具备必要灵活性,又应当足够大,可以进一步简化各种大型部品数目。

当前,国际ISO模数原则采用是基本模数(M)、扩大模数(6M,12M)等差数列形式。

同步,为了不同规模部品选取以便,不同种类部品模数尺寸选取有上下限推荐。

国内实现建筑产业当代化事实上是原则化、工业化和集约化过程,没有原则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工业化,而没有系统模数化尺寸协调,就不也许实现原则化。

装配式建筑设计应按照建筑模数化规定,采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设计办法,建筑设计模数协调应满足建筑构造体、构件以及部品整体协调,应优化构件及部品尺寸与种类,并拟定各构件和部品尺寸位置和边界条件,满足设计、生产与安装等规定。

模数化合用于普通民用与工业建筑,合用于建筑设计中建筑、构造、设备、电气等工种技术文献及它们之间尺寸协调原则,以协调各工种之间尺寸配合,保证模数化部件和设备应用。

同步,也合用于拟定建筑中所采用建筑部件或分部件(如设备、固定家具、装饰制品等)需要协调尺寸,以提供制定建筑中各种部件、设备尺寸协调原则办法,指引编制建筑各功能部位分项原则,如厨房、卫生间、隔墙、门窗、楼梯等专项模数协调原则,以制定各种分部件尺寸、协调关系。

这样可以把各个预制部件规格化、通用化,使部件可合用于常规建筑,并能满足各种需求。

该部件就可以进行大量定型规模化生产,稳定质量,减少成本。

通用部件使部件具备互换能力,互换时不受其材料、外形或生产方式影响,可增进市场竞争和部件生产水平提高,适合工业化大生产,简化现场作业。

部件互换性有各种各样内容,涉及年限互换、材料互换、式样互换、安装互换等,实现部件互换重要条件是拟定部件尺寸和边界条件,使安装部位和被安装部位达到尺寸间配合。

涉及年限互换重要指由于功能和使用规定发生变化,要对空间进行改造运用时,或者某些部件已经达到使用年限,需要用新部件进行更换。

建筑模数协调工作涉及各行各业,涉及部件种类诸多,因而,需要各方面共同遵守各项协调原则,制定各种部件或分部件协调尺寸和约束条件。

部件尺寸对部件安装有着重要意义。

在指定领域中,部件基准面之间距离,可采用标志尺寸、制作尺寸和实际尺寸来表达,相应着部件基准面、制作面和实际面,部件预先假设制作完毕背面,称为制作面,部件实际制作完毕面称为实际面。

2.功能模块模块化是工业体系设计办法,是原则化形式一种。

模块是构成系统单元,也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由一组零件组装而成部件级单元。

它可以组合成一种系统,也可以作为一种单元从系统中拆卸、取出和更替。

装配式建筑平面与空间设计宜采用模块化办法,可在模数协调基本上以建筑单元或套型等为单位进行设计。

设计宜结合功能需求,优先选用大空间布置方式;应满足工业化生产规定,平面宜简朴规整;宜将设备空间集中布置,应结合功能和管线规定合理拟定管道井位置。

设备管线布置应集中紧凑、合理使用空间。

竖向管线等宜集中设立,集中管井宜设立在共用空间部位。

模块化设计原理基本就是建筑功能分区,在功能分区基本上进行模块设计。

如框架建筑功能属性不同势必产生不同形式功能分区,进而产生不同模块形态和整体建筑形态。

建筑工业化中原则模块重要涉及楼梯、卫生间、楼板、墙板、管弄井、使用空间等。

模块化设计可以将预制产品进行成系列设计,形成鲜明套系感和空间特性,使之具备系列化、原则化、模数化和多样化特点利于设计作品后期衍生品系到化开发;原则化组件,使得产品可以进行高效率流水生产,节约开发和生产成本;各模块间存在着特定模数化数字关系,可以组合成需要多样化形态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