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一、单项选择题★考核知识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考核知识点: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技术★考核知识点: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技术★考核知识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需求曲线★考核知识点:需求曲线★考核知识点:消费者均衡的原则3.1.3(考核知识点解释)根据消费者均衡的原则,x yP P y x MU MU★考核知识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考核知识点:恩格尔定律★考核知识点:无差异曲线★考核知识点:等产量线★考核知识点:生产要素★考核知识点:可变成本固定成本★考核知识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考核知识点:划分不同市场结构的标准★考核知识点: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考核知识点: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考核知识点: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考核知识点: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考核知识点:价格歧视的程度★考核知识点:帕累托标准★考核知识点:道德风险★考核知识点:道德风险★考核知识点:外部经济★考核知识点:外部不经济和外部性的防治二、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都可以在教材或者课件上找到相应的答案) ★考核知识点:边际技术替代率4.3.3(考核知识点解释)所谓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当产量水平保持不变时,两种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或者更具体地说,为保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不变,由于增加1单位要素x 的使用而必须放弃的要素y 的数量,就是要素x 替代要素y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用公式表示就是:x MRTS y y x∆=-∆。
★考核知识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1.2(考核知识点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终将趋向下降。
★考核知识点:互补品2.1.4(考核知识点解释)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减少,其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如汽车和汽油。
★考核知识点:替代品2.1.4(考核知识点解释)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增加,其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如牛肉和羊肉。
★考核知识点:生产可能性曲线1.1.2(考核知识点解释)生产可能性曲线代表一国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利用既定的资源所可能生产的资本品和消费品之最大数量的各种组合。
★考核知识点:生产者行为4.3.4(考核知识点解释)在等产量图中(假定两种要素投入),要生产既定的产量,在两条脊线内总能找到比脊线外更有效率或者更加便宜的投入组合方式,所以,两条脊线之间的区域通常被称为生产的经济区,一个有理性的厂商不会在生产经济区以外的某一点经营。
★考核知识点:供给的价格弹性2.2.4(考核知识点解释)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的是一种商品的供给对该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等于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与价格的相对变化之比,或者说,它等于由1%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百分比变化。
★考核知识点:恩格尔定律3.2.6(考核知识点解释)一个国家或家庭在食品支出占其收入比重的大小标志着该国家或者家庭的富裕程度,较富裕的国家或家庭的食品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小于较贫穷的国家或家庭,这就是所谓的恩格尔定律。
★考核知识点:机会成本1.1.2(考核知识点解释)所谓的机会成本就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该资源所能生产的另一种产品的价值。
更确切地说,机会成本就是以失去的其他最优选择中的收益所计量的成本。
★考核知识点:消费者均衡3.2.7(考核知识点解释)收入效应是指在所有价格都保持不变时,完全由于实际收入的变动所引起的的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考核知识点:消费者均衡,参见p101★考核知识点:价格歧视,参见p209★考核知识点:价格歧视,参见p2091、三度价格歧视★考核知识点:价格歧视,参见p210★考核知识点:要素价格和使用量,参见p2922、帕累托标准★考核知识点:帕累托标准,参见p331★考核知识点:市场失灵,参见p338★考核知识点:外部性,参见p346三、简答题(简答题都可以在教材或者课件上找到相应的答案)★考核知识点:影响需求的因素2.1.2(考核知识点解释)主要有: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收入、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商品价格。
根据每一种因素的变化(增加或减少),说明对需求的影响(增加或减少)。
★考核知识点:影响供给的因素2.2.2(考核知识点解释)主要有:技术的变化、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其他商品的价格。
根据每一种因素的变化(增加或减少),说明对供给的影响(增加或减少)。
★考核知识点3.1.2(考核知识点解释)在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最终将趋向下降,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由于随着人们对某商品的消费数量的增加,单位增加的消费量引起的生理满足度或者兴奋程度会逐渐下降,这是从生理角度进行的解释。
★考核知识点:无差异曲线3.2.3(考核知识点解释)所谓无差异曲线就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1)假定每个商品都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那么无差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2)在每种商品都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代表消费者满足程度越高;(3)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4)无差异曲线通常都凸向原点。
★考核知识点:消费者均衡3.2.7(考核知识点解释)如图3.22所示,当商品x的价格下降后,消费者均衡点会由A变为B,这意味着消费者的满足水平提高了,因为无差异曲线水平上升了。
这种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效用变化的效应称为价格变动的总效应,具体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是指在所有价格都保持不变时,完全由于实际收入的变动所引起的的商品x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指的是当满足水平保持不变时,由价格变化(两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
★考核知识点:规模收益4.4.1和4.4.2(考核知识点解释)规模收益递增指的是产量的增加比例大于每一种投入的增加比例。
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有如下几种:一定的几何关系、某些技术和投入的不可分性、专业化和分工、概率因素。
★考核知识点:规模收益4.4.1和4.4.2(考核知识点解释)规模收益递减指的是产量的增加比例小于每一种投入的增加比例。
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有如下几种: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使有几何关系或者投入的不可分性,投入成本也会出现大幅度的突变增加;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点后,协调和控制大规模经营的困难会增加。
★考核知识点:成本概念4.5.1(考核知识点解释)会计成本是会计记录在公司账册上的客观的和有形的支出。
经济成本是企业使用的所有资源总的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是显性成本,它可以用货币计量,是可以在会计的账目上反映出来的。
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二者之和,因而经济成本是一个比会计成本含义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概念。
★考核知识点:完全垄断6.1.2(考核知识点解释)经济学家一般把垄断的成因或者垄断力量的源泉归纳为四条:对投入的控制、规模经济、专利以及政府赋予某种市场特权。
★考核知识点:完全垄断6.2.1(考核知识点解释)完全垄断行业的短期均衡价格和产量是由MR=MC决定的,由MR=MC得到垄断厂商的生产点,得到其均衡价格P和产量Q。
图见教材图6.3的(b)图。
★考核知识点: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的比较6.5.4(考核知识点解释)完全垄断相对于完全竞争,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下降。
从消费者剩余角度看,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消费者剩余是三角形WP C C,完全垄断条件下的消费者剩余是三角形WP M B,表面上看,消费者剩余损失了BP M P C C,但是矩形BP M P C A实际被垄断者获得,因此,消费者剩余的净损失是三角形ABC的面积。
★考核知识点:价格歧视6.4.1和6.4.2(考核知识点解释)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度价格歧视、二度价格歧视和三度价格歧视。
实行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第一,垄断厂商必须能够把消费者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的可鉴别的阶层或者集团,并能够有效地(无需花费很大代价)阻止商品在这些阶层或集团之间的倒卖;第二,要使价格歧视不仅是可能,而且是有利可图的,被分割开的同一种商品(或相似商品)在不同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必须是不同的。
★考核知识点:寡头垄断8.1.2(考核知识点解释)寡头垄断是以少数几家大厂商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或大部分产量为特征的一种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的成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规模经济的作用,有些行业对在生产过程中对规模的要求使得该行业中仅有少数厂商存在,此外,商品销售中也会存在规模经济。
还有可能存在着使新厂商难以进入某行业的障碍,比如银行、电信部门的特许权等,最后,为了适应减轻竞争压力的愿望,一个行业中厂商的数目也许会减少。
★考核知识点:市场失灵12.1(考核知识点解释)所谓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是指即使市场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也不能圆满实现帕累托有效。
市场失灵有四种基本原因:市场势力、不完全信息、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考核知识点:逆向选择12.2.1(考核知识点解释)逆向选择是一个事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交易双方签订契约之前形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低质量的商品会把高质量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最终得到的选择其实是交易一方不希望的选择,从而引致风险,这就是逆向选择。
减小逆向选择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克服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建立生产和销售信息的中介机构来增加信息供给、建立信誉以及设计激励相容的契约来减少逆向选择。
★考核知识点:道德风险12.2.2(考核知识点解释)道德风险是一个事后信息不对称问题,它是在交易双方签订契约后,具有私人信息或私人行动的一方采取自利的行为,使交易的另一方所面对不利的情况或风险。
减小道德风险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克服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建立生产和销售信息的中介机构来增加信息供给、建立信誉以及设计激励相容的契约来减少道德风险。
★考核知识点:外部性12.3(考核知识点解释)外部性是指人们的经济行为有一部分的利益不能归自己享受,或有部分成本不必自己自行承担。
如果有自己不能享受的利益发生时,那一部分利益就称为外部经济或者外部利益;当有自己不能承担的成本发生时,那种成本就称为外部不经济或外部成本。
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统称为外部性。
外部经济状态下,部分收益没有计入厂商的收益,从而降低了厂商的供给水平,也使得价格高于没有外部性条件下的价格;外部不经济状态下,部分成本未计入厂商成本,使得厂商提供了过多的产品,私人平均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也使本来应该离开这一行业的厂商选择留在行业内。
总之,外部性破坏了原有的市场定价机制,造成了非效率。
四、计算题★考核知识点:需求和价格弹性,参见p34-362.1.4(考核知识点解释)蛋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