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美利坚民族的构成和不同民族、种族在美国经济发展中所做的巨大贡献。
【课前准备】1.美国挂图2.有条件的学校自制“美国小网站”(小网站并和新浪网超链接)【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活动:打开地图册,阅读“世界政治地图”,在图中找到以下国家:日本、印度、埃及、英国、巴西、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从半球位置看,它们分别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学生:日本、印度、埃及、英国——东半球;巴西、美国、加拿大、阿根廷——西半球教师:东半球的国家具有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和千姿百态的人文环境,那么西半球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西半球及其国家。
讲授新课:一、西半球概况活动:阅读教材和地图册“世界政治地图”,完成下列问题:1.西半球包括哪两个大洲?洲界在哪里?2.这两个洲被划分成哪两个区域?它们的界线在哪里?教师:在北美有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一个国家——美国(学生答),它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呢?下面我们先了解美国的概况。
二、移民国家1.美国概况活动:打开“美国小网站”中的“美国概况”页,了解美国的面积、人口、种族、国旗、语言、宗教及其他情况。
2.美国的自然环境海外州。
活动3:阅读地图册“美国”图上找到主要港口:纽约、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还有密西西比河、五大湖等内河航道,它们构成了美国航运体系。
活动4:读教材图“美国的地形”,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说一说美国地形分布的特点。
师生共同归纳:美国地势西高、东低、中缓,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
活动5:读教材图“美国降水量的分布”,说一说美国降水量的特点。
师生共同归纳: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活动6:阅读“网站”中的“自然环境”页的“美国的农业、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美国丰富的自然资源。
3.移民国家—居民构成复杂活动1:读“美国的人种构成”图,说出美国的人种构成。
(学生:美国人种主要为白色人种,占84%;黑种人占13%,其他占3%。
)活动2:读教材的阅读资料“美国几名公民的祖籍”、“华人对美国的贡献”、图“美国纽约的唐人街”,了解有色人种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学生:华人在交通建设、医学、航天、物理、建筑设计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美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勇敢、勤劳、聪明、认真等。
)活动3:读教材的“华人、印第安人、黑人的对话”图,“角色扮演”——把学生分成4组,每一组分别扮演黑人、华人、印第安人、白人,让扮演不同角色的同学根据教材的文字叙述设置情景,表演不同的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的感受,加深对有色人种在美国受到种种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的了解,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4.人口分布不平衡:活动1:阅读地图册的“美国本土的历史与发展和移民”图,说一说美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学生: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人口稠密,西部山区人口稀少。
)活动2: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与美国地理特征相符合的词语,组成一段流畅的文字来概括你所了解的美国:气候温和、资源丰富、人口分布均衡、人口和城市集中在东北部、人口分布不均、气候寒冷、资源贫乏靠进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家、森林密布、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交通便利、交通不便、工农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在地图上寻找东、西半球国家等一系列的活动和大量的电子阅读资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一种轻松、好奇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美国作为一个西半球的国家与我们东半球国家的差异,同时还培养学生了从资料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美国现代化和专门化农业;中国与美国农业发展对比。
【教学难点】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
【课前准备】1.美国挂图2.有条件的学校自制“美国小网站”3.讨论提纲印发。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活动1:打开“温故知新”页,复习美国的概况、自然环境中的1、2、3小题。
活动2: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为美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阅读“温故知新”页中一段资料:了解美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教师: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学生: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讲授新课:三.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1.美国农业专业带的名称及分布教师:美国怎样利用各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呢?阅读教材的“美国农业分布图”,按照图例找出美国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学生概括总结:小麦带:大平原的北部、南部;玉米带:五大湖以南的平原;乳酪带:五大湖、大西洋沿岸;棉花带—多种作物区:美国的东南部。
教师:美国农业呈带状分布(学生回答),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专门化地带。
即农作物高度集中在最适宜发展的地区,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大规模使用机械和先进技术。
活动:在美国农业空白图上,填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农业带的名称:A. 带,B. 带,C. 带,D. 带,E. 带。
2.美国农业发展的好处及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教师:美国这种农业带状分布有什么好处呢?我国可以借鉴吗?打开网页——“现代化农业”同学们先从网上阅读有关的地理信息,同时,在你的讨论提纲上简单记录相关的地理信息。
活动: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阅读资料讨论以下问题,1.美国农业带状分布有什么好处?2.五大湖区为什么发展乳畜业?3.美国与中国自然条件有哪些相似之处?4.我国可以从美国农业发展中借鉴什么?5.当带状农业与传统农业发生矛盾时,怎么办,如:东北的农民在玉米丰收后,一筹莫展,你能为他们设计一些出路吗?学生阅读资料讨论:(略)各小组汇报小结:教师:.美国农业带状分布有什么好处?学生:学生的答案特别丰富,略。
教师:从自然条件上看,玉米带既可以种玉米,又可以种小麦,美国人却选择了种玉米而不是小麦,为什么呢?学生:比较利益的结果。
教师:美国玉米带内玉米产量非常高,占全国的3/4,但美国人把它作为食物吗?学生:作饲料——养牛产牛肉。
教师:那么美国人为什么没有把玉米带作为乳酪带,而把乳酪带放在了五大湖沿岸呢?学生:略。
教师:美国农业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带状农业,成为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我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有没有这样的自然条件呢?学生:略。
教师:我国与美国自然条件很相似,也具有发展农业优越条件。
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可以从美国借鉴哪些经验?学生:略。
教师:大家提到了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怎样改变?师生:我国农业中种植业占56.2%,粮食和经济作物价值低,水果经济价值高——怎样改变产业结构?不要种植业了,行吗?——不行!为什么?——优化产业结构,实行农业带状分布,建立商品粮基地。
教师:请指图说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
学生:集中在河南、河北、山东。
教师: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回答:(略)教师:中国农业发展最优化的地区在南方,南方为什么不发展粮食生产呢?师生共同解决:这一点我国吸收了美国的经验,选择了经济价值高的园艺业(知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我国劳动力过剩的状况):把我国南方将作为经济作物、园艺业(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的基地,这些产品有国际竞争力!(即在同等自然条件下,选择经济效益高的生产。
)教师:例如,在2000年我国园艺业收入38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仅次于粮食生产,同年园艺业的出口达39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额的1/4。
师生共同活动:中国除了粮食基地,还有玉米带、油料带、棉花带、糖料作物带、畜牧业带。
玉米:在东北发展饲用玉米(养牛产肉,建成肉牛生产和出口基地,使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和高淀粉。
——三北奶业带。
棉花、油料、糖料作物:供大于求,压缩种植面积,集中生产。
牧业基地:四大牧区。
教师: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美农业存在很大的差距,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振兴做贡献,肯定要超过美国!教师:有没有信心?学生:有!教师:听到大家的呼声,我很激动,我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我真为有大家这样的学生而自豪!教师:我国实行了带状农业分布以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又出现了新问题:当带状农业与传统农业发生矛盾时,例如东北的农民在玉米丰收后,一筹莫展,怎么办?咱们帮他们想想办法。
学生:略。
【课后反思】1.通过阅读大量地理资料,丰富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从资料、图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简单地分析资料,找到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
我国要从美国的发展中借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验,来发展壮大我国的农业。
2.通过分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参与学习及团结协作的学习能力。
第三课时【课前准备】1.美国挂图2.有条件的学校自制“美国小网站”【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美国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我们先了解美国的工业发展情况。
讲授新课:四、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活动1:阅读教材资料“美国居世界第一、二位的工业产品”,找出美国主要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各国的地位,它说明了什么?教师:为什么美国能够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学生:高新技术的结晶。
活动2:读教材图“汽车城—底特律”、“返航的‘奋进’号航天飞机”,地图册“美国的工业”图,找出美国主要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种类;阅读教材的资料,说一说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活动3:打开网站的“发达工业”页,阅读资料,完成下表格。
活动4部老工业区向西部、南部新兴工业区迁移的原因。
五、资源消耗大国活动1:阅读教材图“美国对世界资源、环境的影响”,了解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活动2:阅读教材图“世界一些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图,完成下列要求。
(1)、计算后填表(2)、分小组讨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3)、读教材图“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计算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是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倍?(4)、讨论: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哪些责任和义务?【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经济统计资料、图表的分析,了解了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意识到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及对环境的保护,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