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 完整笔记

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 完整笔记

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相关书籍:《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R.M.加涅《学习心理学:一种面向教学的观点》P.M.德里斯科尔《学习与教学》R.E.梅耶《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布卢姆《系统化教学设计》W.迪克《教学设计》P.L.史密斯一教学系统导论1 教学设计导论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教师用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如:⏹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什么时候练习与反馈最有效⏹技能知识学习的前置知识有哪些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目的:按照一定的理论,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事件和活动中去,使教学更有效。

1.1 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没有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是最佳的,基本假设:⏹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毅力、时间、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原有知识、学习能力等)⏹教学设计模型可运用到多种教学场景下(学生个体、小组、大组),原理保持不变⏹利用学习者对教学设计进行检验,反复设计与验证,使教学趋于完善⏹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过程,包含相关子过程(原子过程是: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评价、反馈等)⏹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1.2 学习原理学习情境人在清醒的时刻,都在观察和处理信息,一些信息被记忆,一些被摒弃。

是什么让人记忆:⏹学习者内部(来源于学习者,想获知)⏹学习者外部(提供一个事件,包括学习内容、目的、方法等环境)⏹学习者、学习发生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等存在着相互作用教学原则从学习原理中,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接近:教学环境与学习目的相接近教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习的目的,或学习预期。

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纲,而不应以方便学习或教学为目的。

如,学习目的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装配一支枪”,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图纸。

⏹重复: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反应需要重复,以使学习得到进步重复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反应,只是一种练习形式,而非基本条件,也不是必须的。

⏹强化:使学习变得有期望,以便学习者能“自我激励”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让学习者看到预期的结果,并相信能达到,将使学习得到强化。

预期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短期,如学习习得了,就有奖励等✓长期,如社会期望、人生追求、家庭厚望等⏹合作协商:学生与其他学生或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学习,以确认信息的意义,即合作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习⏹广泛认知:学生广泛的获取相关惰性知识(初步接触,并不注重应用,在需要时能回忆起来,并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的知识),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部分⏹组织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来促进学习发生要明确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和目的。

1.3 学习条件学习条件分类:⏹内部:学习者心态、先前习得的知识及程度、个人目标等⏹外部: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管理等学习过程教学与学习过程控制教学是经过有意识安排的,旨在支持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一套外部事件模型,目的是通过这一事件过程导致学生内部学习,即有效学习。

学习的五种性能(1)智慧技能:辨别、理解、运用规则、解决问题的技能(逻辑能力)(2)认知策略: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学习能力)(3)语言信息:存储在记忆中的事实和有组织的信息(基础知识)(4)态度:影响学习者作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5)动作技能:有组织的完成动作行为的运动能力(动手能力)作为教学基础的智慧技能智慧技能是构建大多数课程的重要基础,包括概念学习、原理与规则运用、解决问题等能力:(1)智慧技能不是通过听、简单的练习就能学习到的,它必须经过练习与实际应用。

(2)智慧技能容易被观察到,并可将其与成功的学习者相比较来评价。

(3)智慧技能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参照点,是基于实践的考虑,能较好的反应学习效果。

1.4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应当关注学习发生的事件(学习者内部、外部),以及学习结果(目标)。

教学设计包括:⏹系统的安排教学以实现学习⏹明确目标,选择或开发教学干预措施,运用学习者的反馈改进教学细致模型的理性步骤1.5 总结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支持学习过程。

有计划的教学在影响人的发展方向上有短期和长期的目的。

教学设计以人类学习的某些原理,尤其是学习赖以产生的条件为基础。

教学的目的就是安排外部事件以支持学习者的内部学习过程,所以有必要对内部学习过程加以分析。

2 设计教学系统2.1 教学系统概述教学系统是对促进学习的资源和事件的安排。

教学系统的形式:⏹培训系统,目的主要集中在技能发展上⏹教育系统,目的集中于一般智力发展与竞争力上教学系统的传输形式(教学形式):⏹面对面的课堂⏹网络在线虚拟课堂⏹自我指导的学习环境教学系统的外部辅助系统:⏹知识管理系统⏹激励系统⏹组织发展系统⏹人员选拔系统教学系统设计的范围可大可小,小到为一个学生设计的个人成就计划,大到一个国家的教育系统。

教学系统设计是创建教学系统的过程,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

依据的设计理论主要包括“系统理论”和“方法论”:⏹学习科学⏹教学心理学⏹教学原理设计是一个根据事物本来的面貌,与我们所要求的面貌之间来确定目标的过程。

(“设计是一个使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在不同水平上开展,如:⏹大规模全面的教学系统设计⏹教学中的片段,如:教程、教程内的单元或个别课不管范围的大小,设计教学系统的过程在课程的所有节点上存在共性(一般模型)。

2.2 教学系统假设教学系统与学习环境⏹教学系统,带“说教主义”色彩,关注告诉学习者需要知道的内容,或叫“预设目标”⏹学习环境,带“构建主义”和“人本主义”色彩,关注学习者的自我发现与智力发展教学系统包括这两者,是指一套在促进、支持学习活动的过程和因素。

系统框架与实现方法教学系统设计为教学设计提供框架,而不是提供具体的“教学法”和“学习论”。

教学设计与人类工效技术人类工效技术,是发现人类行为表现缺陷的几种原因与解决方法类型,尽力利用一整套解决方法来尽力解决所有问题。

而教学系统设计,只是因为知识或技能的缺乏时才采用。

2.3 基本过程ADDIE模型2.4 螺旋模型以螺旋模型图表示的教学系统设计原型| 迭代增量2.5 总结教学系统设计模型体现了以系统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的观念。

设计模型在具体情境中不存在最佳的、正确或错误的,只要具有可操作、有效性,表征不限。

教学系统设计不管包含什么,要达到目的,应必须包含一些过程,如ADDIE模型。

二学习和教学的基本过程3 教学的结果3.1 目的、目标与教学教学设计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使一套教育或培训的目的达到成为可能。

“教育与培训的目的”就是指那些有助于社会发挥功能,并能通过学习获得的人类活动。

不同机构的目的教育与培训目的教程及其目标举例教程的每个目标代表着每个有效学习的要求或预期的结果,教学必须对这些目标如何相互联系、哪些教学活动最有可能促进目标达成作出敏感反应。

3.2 五类学习结果军事领域的态度培养态度和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是军事培训最重要的任务。

忠诚、负责、国家利益至上、荣誉、正直、个人勇气这些价值观是很多军队的标志。

军方一直严重依赖角色示范、营造环境氛围来进行态度和价值观培训和强化。

教程目的中的学习结果一个教程的目标可能含有多个性能的结果要求,如:3.3 学习结果与教学设计需求使用人类性能(学习结果)来作为教学设计的目的,可以使教学符合人们所接受的教育和培训目的。

当教学目的与社会需要相符合时,就具备了规划全面教育计划的理想条件。

确定需要的过程叫“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不仅识别出预期的目的,还尽力将当前状态加以量化,以便测量满足目的的进程。

有两个原因可以说明为什么智慧技能是设计学习教程结构的中心:⏹智慧技能决定学生能做什么的性能,这个性能对教程的描述至关重要⏹智慧技能有“累积”的性质,它们以可预测的方式相互建立3.4 总结人们对教育有如此多的期望:⏹用教育来强调了解人类历史的重要性⏹用教育来永久保存现有文化和现有学术性学科⏹教育需要帮助儿童和青少年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能改善自身的社会主体因为人们对教育有如此多的期望,就使得教育目的的确定存在复杂性。

为了能明确教育和培训的目的,需要把笼统的目的转化为具体的目标。

确保课程中的每个单元实际上都使得学生靠近长远目的。

分析出人类的五种性能,有助于从人类性能本身明确教育和培训的目标,并使目标得以量化和考量:⏹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这套分析系统用来评价教程在学习者身上产生的作用。

同时,有助于目的的分解和归类:⏹将相似的目标组织在一起,减少设计教学策略所需的工作量⏹将目标分组,确定教学片段和时间顺序⏹指导教学计划,以确定成功学习所需的内部和外部条件4 学习类型-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的最好问题:“要习得的是什么?”。

将“要习得的是什么?”按学习结果分类,分解为:(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其中占核心位置的是“智慧技能”。

4.1 学习结果分类的必要性对学习结果有多种分类,在教育领域最有名的是布卢姆的分类:⏹认知领域: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层级性渐高)⏹情感领域⏹心因动作领域加涅主要区分了陈述性知识(回忆)与程序性知识(规则运用)。

并指出中低层次的技能是高层次技能的先决条件:要想问题解决,必先习得规则。

但在教学策略中,也存在学生不具备中低层次的技能,而直接呈现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新规则,如果成功,这些规则将迁移到类似问题上。

(活学活用)4.2 智慧技能的分类4.3 认知策略分类认知策略是一种控制过程,是学生用以选择和调整其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方式的内部过程。

学习者使用的策略分类认知策略对信息加工阶段的支持学习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一种选择和指导学习者自身学习和思维的内部认知性能。

个体认知策略的性能高低对信息加工的质量有重要作用,其可以决定学习者学习的难易程度。

教育目的的陈述通常优先考虑认知策略,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现实情况:⏹人与人之间在智慧潜能上肯定存在遗传差异,教育环境不能解决⏹认知策略的内部组织性,决定了教育仅能对认知策略起间接作用:教育通过安排一系列学习事件,来增加学生某些内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这些内部事件反过来决定认知策略所以,教育要为学生的认知策略学习提供机会,即给学生思维的机会来“学会学习”。

元认知使用认知策略来监控自身的学习和记忆的内部过程叫“元认知”。

(知道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元认知”的起源有两种观点:⏹元认知知识是通过学习与交流习得的⏹元认知知识是通过问题解决经验总结来的(元认知知识是总结来的,得到证据的支持)三种问题解决模型的假设:(1)假设一般问题解决策略能直接教会,并能运用到其他情境(2)一般问题解决策略可以教,但不能直接教,一般策略最可能从完成具体任务的认知策略中总结而来(3)一般问题解决策略的直接教学只能有效建立弱策略,而弱策略对问题解决只有极少的帮助为了评价一般问题解决策略对教学方案的价值,对比各领域中的专家与新手的认知策略性能:专家不一定比新手采用更好的问题解决策略(专家是用更大的、更好组织的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4.4 学科中的智慧技能分类智慧技能的人类性能分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通过在问题解决中获得的高级规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