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
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
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非常热闹。
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一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
上片写景,以轻淡的笔墨.清新的构图.显现出暮春时节里的一派静谧、安详的田园景色。
燕子来时新社,梨落后清明。
在这一对偶句中,先点出新社,后点出清明,交代出节令时序。
并以最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燕子、梨花。
又用来、落二字写出景物的动态。
有此一笔,那体态轻盈、呢哺作语的春燕,展翅飞来了;而那白的梨花,却因节气已过,飘飘摇摇,纷纷落去了。
一幅暮春景物图已经浮现出来。
在这里,人抛却了见落花而伤春的旧习,词的情调是健康的,画面色彩是明丽的。
[4]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这三句分写三景,先写池边,次写树上,后写空中,一笔一景,或静或动,有声
有色,流宕自然,清丽可爱,可谓韵独具,妙语天成。
前两句又是对得很好的七言偶句。
其中数量词的运用也颇有意趣,恰到好处。
三四点,言其少而小;一两声,则言其早而少。
前者手法有似的点溪荷叶叠青钱(《漫兴》),后者则近似杜甫的两个黄鹂呜翠柳(《绝句》)。
第三句的日长,不只是说立春之后白昼渐长,而且点出日照充足,无风无,故而才接得上飞絮轻三字。
所谓絮,即柳絮,也叫柳绵、杨花。
所谓轻,不是说柳絮了无轻重,而是形容它在晴天丽H之下,悠悠而飞,轻轻而飘的景态。
下片写人,描画了采桑女劳动休息时的欢乐.把她们天真活泼的形象和纯洁无瑕的心灵写得极为传神。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
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
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
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
词中主人公胜利了。
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
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
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
瑕。
总的说来,像这样一首六十二字的小令,写景而又写人,居然能游刃有余,写得如此玲珑剔透,不愧为善作小词的行家里手。
怪不得王灼说: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与比(见《碧鸡漫志》)。
赏析二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
上片写自然景物。
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
下片写人物。
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进行表现。
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
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
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
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人的青春魅力。
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天的生命写活了。
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赏析三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
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
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
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
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
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
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
梨花落后,清明在望。
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
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
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
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
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
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
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状物!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
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
替换。
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
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名家点评
清人许昂霄《词综偶评》说疑怪昨宵春梦好三句,如闻香口,如见冶容
刘永济《唐五代两简析》:描绘人情物态极其新鲜生动,使读者如亲见其人、其事,而与作者同感其乐。
胡云翼《宋词选》:用轻淡的笔触,刻画暮春接近初夏的景色。
后段写的特别生动,采桑少女斗草的兴高采烈和她的天真无邪的笑声,划破了寂静的春的田野,格外使人感到生活的温馨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