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各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与建议
小学各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与建议
一、识字教学异彩纷呈,硕果累累 识字教学方法有数十种,现在逐步融 合,多版本携手并进。可分两大流派: 1.集中识字 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首 创,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加入,文革后中 央教科所投入研究。形成“两山”一所教 学流派。 2.分散识字 1958年由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老师创 立的一种注重音、义联系的识字教学方法 。
中年级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
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高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习惯 另有识字习惯、数量要求 这都是看不见的能力(隐性),要让其在教学中看得见:各学段重点 综合的方法,良好的
二、各学段识字教学的重点 第一学段
1.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
(三)在各类课文的学习中提高识字效率
1.《认一认》教学建议
只认不写
2.“词串识字”教学建议
寓识于读、识读结合
3.“看图会意识字”教学建议 4.“转转盘识字”教学建议 6.“随文识字”教学建议 5.“偏旁比较识字”教学建议
强化字理
强化字理
寓识于读、识读结合
第二学段
逐步以字义教学为重点——第一, 还学生“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的主 动权;第二,注重并深化语境识字;第
1.学习、运用科学的识字方法 ——字理分析法 ——游戏记忆法 ——复习巩固法
羊的意义
——积累运用法
积累优美词语
2.注意新旧联系,动态地落实识字目标
——累计识2500写1600,不但包含新增加 的,也包括对第一学段识字量的巩固。 ——还包含着对原来所认识的常用汉字的 新意义的理解和运用。 3.关注学情的转化,避免后进生掉队
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可能形成两极分化,特别后进生的回生率加大
这一阶段要突出“过渡”这个特点:
措是
克服两极分化举
●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和主动识字的习惯;
●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加强良好识字习惯的培养,缩小两极分
化。
联系语境和生活识字、使用工具书、自觉复习;提笔即是练字时,重视读帖和评改等。
第三学段学生识字学习的特点
——选择义项 ——剖析词素
田园事情:辽阔无垠、绿意盎然、悠闲自得
——探究引申义
狐假虎威
——明确适用范围
3.学用结合,用中理解
——让读书扩大对字义的理解
字根带出的新词;比喻义:重担
——让识字服务于阅读理解
用
抱母亲“翻山越岭”想象艰难、坚强
——让运用深化对字词的理解和内化
造句、阅读、运
(三)注重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
字效率;
特别是通晓字理、把握构字规律,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
使用工具书
第二部分 明确《语文课程标准》 对小学各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
──按标施教
一、各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联系和 区别 (一)识字兴趣的要求: 低年级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 字的愿望。 中年级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 主动识字的习惯。 高年级要进一步提高识字、写字兴趣, 并能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字词的意思。
多认少写;字义教学可变通处理,不一定严格遵循字理,最好是引导学生发现。 尽量引导学生“联
(一)激发情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
识字
1.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强汉字的亲和力;
2.与读书联系起来,强化识字的价值; 3.与字理感知联系起来,发掘汉字的丰厚 文化; 乐趣。
文合二三为字人、从、众
字
二、小学各学段写字教学建议 1.落实苏教版倡导的三句话
——识写结合,描仿入体; ——练字先练姿;
——提笔即是练字时。
2.主编对老师提出的三点要求: 一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要先练好
字,才有指导学生写好字的本钱;
二是响鼓还要重锤敲——要抓住重点, 抓好示范; 三是牵牛要牵牛鼻子——要抓住关键, 特别要落实写字姿势的“三个一”。
上下
4.与游戏、活动等联系起来,感受识字的
写字,谜语
(二)用好三个工具,落实音形义教学
1.利用汉语拼音,落实字音教学,为学好 普通话奠定坚实的的基础;
寓识于读、以识促读、以读固识识读同步;
2.利用汉字构字知识,落实字形教学,突 破识字的难点。
笔画、部件、字理
3.利用字典,落实字义教学,促进自主识 字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使
用字(词)典主动识字。
识字要向意义理解偏移。 阅读课后练习加大了词句训练,这就意味着
(一)生字的音、形教学,注重规律性 的把握,以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1.字音教学注意方言误读和多音字、轻 声字的变化规律。 ——研究当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研究多音字字音变化规律。 ——轻声字读法的几条规律。
第三学段 突出字义教学和强化独立识字能力 的再提高——第一,进一步活化语境识 字;第二,形成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的综合识字能力;第三,注重在灵活应用 和养成良好识字习惯的过程中巩固小学 阶段的识字量。
科学有效地防止错别字产生。趣味、生态、智能识字;第二学段的要求 延伸到第三学段。本学段课后练习字词理解有所淡化,不是降低了识字要求,二是提高了要求,重在阅读中应用性理解
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4.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第二学段
1.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 1600个左右会写。 2.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 典、词典。
第三学段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 2500个左右会写。
第三部分
研究各类识字经验 ——遵规优教
1.学生已经积累了初步的汉字知识和识字方法。
2.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具备了独立思考、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形成 了良好的注意力和鉴赏力等。
同音字、形近字等归类比较,在语境和生活中对
字词的理解,工具书熟练使用等;
3.在读书、习作中实践运用增强,既有助于加 快识字能力的提高,又增强其识字学习的动力。 4.学生识字的兴趣、能力、习惯正处于形成、 巩固的关键期。
1.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已经形成。
2.学生对汉字文化有了更多地了解,
对汉字有了更深厚的情感;字理知识 丰富了。
字谜;读书习作用得多了,
这一阶段要突出“综合”这个特点
●提高学生识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写中遇到生字不放过,生活中记下来;主动性就是多渠道识字,学习、生活、活动
自觉性就是读
●探究多种识字方法和渠道,巩固提高识
二、识字写字教学仍有许多结构性缺憾
生字回生率高,书写不过关,小学识字写字 不达标。 1.“集中”“分散”缺乏统筹,优势不能互 补,弱点相对突出。
迫使中学乃至大学重补小学的功课 集中识字重认字轻读书,分散识字重理解轻识字:阅读中识字 有助于理解
2.拼、识、读相对独立,各自为战,有悖汉 字文化特征和儿童识字心理规律。
劲
2.字形教学注意构字规律和归类复习巩固 ——以熟带生,借助熟悉的部件分析生字 结构,既可以简化和加深字形记忆,又可 以有助于对字义的理解。防、访、仿 ——据形探理,解析字形发展演变的理据, 使字形巩固,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还可 能知其所以然。步、族、知(快)、疾。 ——归类复习,按音、形、义等归类分组 进行复习,重点解决自己平时作业中易错 的生字,以避免回生。如析和折,拨和拔,
(一)重视学生良好识字习惯的养成
1.自觉的预习习惯
——有较为稳定的预习模式、方法;
学习单
——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自主完成初读课文任务
2.自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自觉摘抄积累的习惯
4.主动运用的习惯
5.定期复习的习惯
(二)强调生态识字、智能识字
1.把字理识字与汉文化的传承结合起来, 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情趣;
防土山,恼脑诚城 手字变形:手,看,提,放
捡检拣
捡拾取,检书匣上的标签,书简;检讨、研究、法度;拣挑选,同捡-拾取
(二)字义教学注意多渠道、多层面、
多形式结合
1.联系上下文是释义解词最重要的手段
——前后联系 ——归类组合 ——读书探究
循规蹈矩 ; 《第一次抱母亲》“重担”
小稻秧脱险记
有眼不识泰山
2.培养学生勤查字、词典的习惯
●识字写字是语文教育的“根” ,是一
切文化教育的基石和起点。
▲使人第二次开眼,成为健全的人。
▲让人拥有“三个世界”,成为真正的人 。
▲可以跨越时空认识事物,从事信息交流
,传承文化知识,生命智慧产生质的飞
跃。
社会人文明人文化人;营根了,语文大树才能枝繁叶茂。读
■“正心启智” :
——在学生的心田里种下民族文化 的种子,使学生由学习汉字到了解 民族文化,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热爱汉字,热爱母语,激发语文学 习的兴趣;进而在识字学习中开启 智慧,丰富知识,促进语文学习效 率的提高。
这一阶段要突出“起步”这个特点:
●强化基础目标,落实笔画结构教学
体字部件 基本字笔画,合
●强化教师的教,降低识字难度
据理识字,关注独立识字意识和初步能力的形成;
正音、析形、习惯
●强化汉字特点,初步掌握识字方法
象形、表意,
第二学段学生识字学习的特点
字理、语境、生活识字,使用工具书;书写技能比较熟练,整体把握
▲是炎黄子孙接受民族文化传承,统一民 族情感与意志不可或缺的一课。
化繁荣的象征 ,重点讲识字,写字最后扼要提一下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文
第一部分 研究各学段学生的识字写字水平
──以人定教
第一学段学生识字学习的特点
1.识字的起步阶段。
符号抽象,与形象化的认识差距;能力低,能力差,习惯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