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原理学习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原理学习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研究
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他“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

揭示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它既可以与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因而,《资本论》中所阐明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文浅析了《资本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发达商品经济形态的科学剖析,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经济
一、《资本论》研究的对象
《资本论》写作一百余年的历史中,无数学者研究其意义,尤其是08年经济危机以来,《资本论》的出版几度告罄,人们似乎从《资本论》中找到了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来源,更从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学到了一些如何在全球大萧条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些原因,社会中对于《资本论》和中国市场经济的研究热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资本论》究竟研究的是什么?
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对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在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的把它理解为生产关系,有的把它理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有的把它理解为劳动方式,也有的把它理解为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等等。

究其原因,“生产方式”一词是一个多义词,马克思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它时,就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只能以全书的中心内容和主题为根据,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

《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

所以,在《序言》中提到的“资本主义方式”,是指以资本主义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方式,这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它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方面的关系。

而“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则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狭义的生产关系,它从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把政治经济学看成是研究财富的科学,马克思第一次确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是和资产阶级经济学根本对立的。

《资本论》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其最终目的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揭示出这些规律,也就同时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即使探索到了它的发展规律,“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无产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认识和运用经济规律,却能减轻革命过程中的痛苦。

这些理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资本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
《资本论》关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制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理论基础。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但在他的第一卷第一篇考察的是商品一般,即抽去了资本主义关系内容的一般商品,这就十分清楚地表明不能把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

《资本论》通过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揭示了商品货币关系与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本质区别;阐明了只有出现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经济条件,商品关系才演变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他人劳动产品的权利。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规律。

他的特点是以等价交换为形式,以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为内容。

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不是生产商品,而是生产剩余价值或利润,不是产品,而是剩余产品”。

《资本论》的上述分析充分说明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直接等同起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阐明了这一点就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利用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价值规律成为生产调节者,并起着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主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中可以看到,《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制定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理论依据。

三、《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对商品经济特别是社会化商品经济的科学分析
《资本论》研究的主题,是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发达的商品经济,为了科学的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必然要对商品经济进行深入的剖析。

马克思把商品经济分为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前者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上,以个体私有和劳动为特征;后者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
础上,以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为特征。

对简单商品经济的分析,简单商品经济中阐明的理论,一般规定适用于一切商品经济,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分析,以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为中心展开的,实践突破了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同样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它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具有许多共性。

所谓社会化商品经济,区别于简单商品经济也区别于特殊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由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丰富的共性所构成的一种新层次的商品经济。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分析,撇开其私有制和剥削的特殊性质以外,就是对社会化商品经济的科学分析。

商品经济的普遍性和经济运行表现为价值增值,是社会化经济区别于简单商品经济的主要标志。

以上分析说明,有了社会化商品经济的概念,可以进一步也是更加如实的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共性,认识《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指导意义。

(二)《资本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预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

因此,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仅要了解商品、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明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点。

《资本论》在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还预察到未来社会的一些基本经济特征,论断虽是预见,但不是主观臆想,而是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在突破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后要建立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一系列客观规定性。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


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了《资本论》对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社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基本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

虽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和马克思设想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毕竟实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是沿着马克思指明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航道发展的,《资本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论述,对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研究的启示
(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生产条件下,应
该开展对生产力经济问题的研究,自然是毫无疑义的吗,但不一定要到《资本论》中去找理论依据,也不一定要把生产力问题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之中,建立与揭示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政治经济学并列的揭示生产力经济学,更符合科学分工原则,更有利于经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为《资本论》研究对象和分析起点,是资本主义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对于我们当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的确定,具有直接理论借鉴意义和方法论指导意义。

而那些以《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是商品,因而主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要以商品为起点的错误观点,并未理解《资本论》的真谛。

把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起点的,仅注重了决定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物的一面,排斥了决定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劳动力所有制人的一面。

我们要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劳动力所有制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社会主义生产要素结合方式为起点,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新体系。

《资本论》没有偶囊括市场经济的全部真理,也没有结束这一真理。

将它的科学原理运用于实际,必须与现实的国情相结合,有些观点还需要继续丰富和发展,有所修正。

但是,《资本论》作为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唐国华,许成安.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当代经济研究,2011(07):15-20
[4]顾钰民.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三大成果[J].福建论坛.人文科学版,2009(10):28-32
[5]卫兴华,张宇.《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7(12):2-7
[6]洪银兴.《资本论》与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0(07):1-7
[7]顾钰民.马克思《资本论》中制度经济思想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04):85-92
[8]李江苏,倪新明.《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11-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