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 A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A.拉斯韦尔B.德洛尔C.林德布洛姆D.西蒙2.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A.申农B.维纳C.贝塔朗非D.韦伯3.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 )A.社会抽取能力B.社会控制能力C.社会规范能力D.社会适应能力4.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A.三权分立制B.合议制C.民主集中制D.合议、三权分立制5.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 )A.议会B.总统C.法院D.执政党6.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 )A.政策方案择优B.政策方案评估C.政策方案规划D.政策合法化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 )A.史密斯B.麦克拉夫林C.雷恩D.巴德克8.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A.确定评估对象B.作出评估结论C.制定评估方案D.准备评估条件9.最初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学者是( )A.琼斯B.布鲁尔C.德龙D.林德布洛姆10."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 )A.现代定性方法B.定量方法C.系统分析方法D.趋势外推法11.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 )A.渐进主义B.行为主义C.系统分析D.统计分析12.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 )A.德洛尔B.西蒙C.拉斯韦尔D.韦伯1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的是( )A.公共问题形成B.政策方案的制定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14.关于政策与理论的关系、政策与实践的关系的不正确表述是( )A.政策的理念依据是社会实践B.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C.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D.理论是政策的指导思想15.不属于政策实施阶段的环节是( )A.政策执行B.政策调整C.政策宣示D.政策修正16.以下四项,不属于政策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是( )A.方案为多数人认可B.方案切实可行C.方案紧扣政策目标D.规划多重方案17.在政策规划阶段,拟定出政策方案后,接下来的环节是( )A.政策方案的合法化B.政策方案的评估C.政策方案的改进D.政策方案的实施18.政策分析如下方法中属于直觉预测法的方法是( )A.系统分析B.德尔菲法C.时间序列分析D.投入一产出分析19.政策执行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 )A.政策倡议B.政策宣传C.政策分解D.组织准备20.在轮流执政的西方多党制国家,政策因执政党的更替而呈现明显周期波动,这属于( )A.功能性政策周期B.阶段性政策周期C.反复性政策周期D.自发性政策周期21.根据拉斯韦尔的观点,公共政策学应是一门( )A.政府官员独立研究的学问B.学者独立研究的学问C.政府官员与学者共同研究的学问D.决策者与政策执行者共同研究的学问22.在政策分析过程中,要对主体与客体、内因与外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全面考虑,这是遵循政策分析基本原则中的( )A.民主化原则B.系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多样性原则23.价值分析法属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中的( )A.系统分析方法B.现代定性方法C.定量方法D.类别分析法2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主要作用是( )A.开展基础理论研究B.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C.作为决策支持系统D.执行公共政策25.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曾对中国出兵作出准确预测的美国公共政策咨询机构是( )A.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B.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美国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D.兰德公司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6.使"集团理论"更加系统化和建立公共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的学者是( )A.戴维·伊斯顿B.戴维·杜鲁门C.莫斯卡D.帕累托E.莱瑟姆27.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有( )A.执政党B.公民C.民主党派D.国家领导人E.社会团体28.公共政策系统包括的子系统有( )A.结构子系统B.执行子系统C.功能子系统D.决策子系统E.反馈子系统29.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主要包括( )A.提出议案B.审议议案C.通过议案D.行政首长签署E.公布政策30.公共政策终结的推动力量包括( )A.政策执行者B.政策评估者C.政策反对者D.锐意改革者E.明智领导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
3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33.简述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
34.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35.简述政策分析的定性方法的主要优点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试比较中国与美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37.依据政策调整采取渐进方式的合理性,试析中国改革采取渐进路线获得成功的原因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38. 1999年6月初,某市一名初三学生因不堪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在家中自杀身亡。
此事件在广大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
中小学学生负担重、压力大的问题一时成为公众议论的中心话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该市的日报、晚报、电视台、电台就此事件做了大量报道,反映了学生、家长、教师、中小学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等多方面的意见。
尽管对此事件见仁见智,意见不完全一致,但大家普遍认为,政府应尽快采取适当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
为此,该市政府就此问题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指示市教育局在两个月之内拿出一个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具体方案。
1999年8月末,在征求有关专家及相关方面的意见基础上,该市教育局出台了一揽子旨在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措施,包括限定课时、控制家庭作业数量、严禁利用节假日上课等。
实际上,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
对此问题,公众已议论了多年,有关专家也呼吁了多年,但政府始终没有采取任何政策措施,直到这一悲剧性事件发生后,该市才出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
请分析本案例中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你认为该市在这方面应吸取什么教训?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C2.C3.A4.D5.B6.B7.A8.B9.A 10.A11.B 12.B 13.B 14.A 15.C16.A 17.B 18.B 19.B 20.C21.C 22.B 23.B 24.C 25.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BE 27.BCE 28.BDE 29.ABCE 30.BCDE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 答: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有:(1)方法论的多样化;(2)对政策研究重点的转变;(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32.答: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如下:(1)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33.答: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有:(1)政府部门(2)政治人物(3)政党组织(4)利益集团(5)大众传媒(6)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7)公民和社会团体(8)政策网络34.(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
(4)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
(5)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
(6)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
(7)不易得到政策评估所需经费。
(8)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
35.(1)弥补了定量方法存在的不足。
(2)通用性大,适用于多种分析。
(3)有利于调动专家积极性,促进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1)美国由于国家决策体制与政治体制同构,这就决定了美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为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
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过程的运行。
在美国,公共政策方案都表现为法的形态。
在中国,政府制定的所有政策,实质上都是共产党的政策。
从形式特征看,中国公共政策由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构成。
37.(1)现成利益结构限制,重大断裂型调整易激化利益冲突。
(2)现行政策制约。
(3)渐进式调整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
(4)可以减少改革成本。
(5)全面彻底改革难以被大众接受,人类理性局限。
(6)社会稳定所需。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38.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有:(1)事件或问题必须严重,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2)必须被有关政府部门察觉,引起其重视。
(3)要有民主、开放的察觉机制,如新闻媒体。
应吸取的教训:完善察觉机制,以便及时察觉问题,迅速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