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A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B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C 、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D 、封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3.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A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 、“扬一益二。
”(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C 、“苏湖熟,天下足。
”D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4.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 )A 、魏晋B 、隋唐C 、宋代D 、清代5. 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官府设立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都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B .官营手工业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生产C .官营手工业的工匠职业世袭D.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6.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A、《长安城的落日》B、《坊墙倒塌以后》C、《汴河两岸》D、《宋代东京的辉煌》7.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历史现象是()A、玉米、番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代替了“苏湖熟,天下足”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苏州的丝织业出现了“小户听大户唤织”与“计日受值”的现象8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原因不包括:()A、商业的不稳定性B、商人流动性大,不易管理C、鼓励海外贸易D、强调耕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9.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材料反映出明代()A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 B 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D 上海的对外贸易发达10.下列关于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是组建大型的商业公司②实行海盗式劫掠而且得到政府的极力支持③在18世纪上半叶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④黑奴贸易给其带来了巨额财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④11.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C.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D.有利于中国手工纺织业发展12. 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A.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B.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C.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D.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1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早期著名的企业有()①安庆内军械所②上海发昌机器厂③开平煤矿④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A.①②④B.②④ C.①③④D.②③14有关右图中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D、出现于19世纪末期15. 下列选项有可能发生在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身上的有()①穿着西装和皮鞋②家住小洋楼③喜欢驾驶着私家车游弋于商界④习惯与人礼貌地握手⑤经常约客户吃西餐谈生意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16. 右图我国近代典型居住建筑——大杂院,他的特点是①主要分布在北方城市②为富家大户所居住③是中西合璧的产物④是在四合院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A. ①②③④B. ①④C. ①③D. ①③④17. 18世纪中后期,深刻影响人类生活,大大改变世界面貌的是()A.新航路开辟B.世界贸易的繁荣C.殖民掠夺和扩张D.工业革命18. 导致石油开采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陆空交通工具发明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远洋轮船的出现B.飞机的出现C.汽车的出现D.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 近代交通变化产生的影响是()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③大大增强了同世界的联系④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多姿多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 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B.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D.全国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21. 二战后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右图反映的趋势是()A.建立国营企业,出现了国有化趋势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C.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产生“新中间阶层”D. 出现资本社会化的趋势22.战时共产主义的基本特点是( )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C.高度集中物力、财力D.高度分散物力、财力23.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自的方针B.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D.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5.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政企分开,简政放权B、实行以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增强企业活力,搞活企业D、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26. 下列事件中哪一个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已经正式步入世界大家庭()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B、1984年国务院决定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2001年海尔集团在国外投产成功27.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 )A乡镇企业的发展B农民进城务工经商C地方政府大力支持D中心城市向四周辐射28.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①②③④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29.从“二战”后至今欧洲一体化的演进趋势是()①从经济逐渐扩大到政治、军事领域②其规模不断扩大③由政治逐渐扩大到经济领域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合流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②③30.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000万双,每年推出100多种新产品新款式,公司的8000名员工只负责设计销售,生产则有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他突出的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 ( ) A、经济区域化B、经济全球化C、贸易自由化D、经济多极化二、材料解析题(共四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3分)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3分)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好”(3)根据上列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或土地制度)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3分)说明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1分)32.阅读下列材料 (10分)材料一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5分)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3)读材料三,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3分)33.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材料二二次大战后,西欧各国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纷纷建立起“福利国家”。
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社会保障,对年老、患病、失业者提供补助。
这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
二是社会救济,对贫困者提供各方面的援助。
三是社会工作,对教育等社会事业提供支持,居民得到这三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温饱问题的担忧,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的取得是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生产发展、物资丰富分不开的。
材料三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活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