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考查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在答题卡上)1.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D.白渠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3、“……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C.脆弱性D.连续性4、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 “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5、2006年,中国农民依法彻底告别“皇粮国税”。
从历史上征收农业税至今,中国农民缴纳农业税这一“皇粮国税”已经延续了()A、近一千年B、一千五百多年C、近二千年D、二千多年6、“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反映的生产关系是()A. 租佃关系B. 自给自足C. 互助关系D. 雇佣关系7、从三国到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B.民族迁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C.统治者的重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D.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8、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按照这种划分,当时的都城属于哪一经济区域( )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9、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 ( )A.南朝时期 B.唐朝前期 C.唐朝后期 D.北宋时期.10、.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A夏朝到春秋时期 B从春秋到战国时期C从原始社会到战国 D从商朝到春秋末期11、被称作古代冶金史的一大飞跃的事件是()A木炭的使用B煤的使用C焦炭的使用D石油的使用12、下列陶瓷制品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A彩陶B黑陶C白陶D白瓷13、.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于()A .夏朝B .商朝C .春秋D .战国1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 ) ①商业市镇的兴起②经济作物普遍出现③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④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5、关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前提条件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 .导致了封建城市的兴起C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形成D .得益于各诸侯国的重商政策16、明清江南五府地区市镇大量兴起的原因,不包括()A交通便利B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C靠近政治中心D经济重心所在 17、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A闭关锁国的政策B重农抑商的政策C文化专制的政策D腐朽的封建制度18、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原因有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2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③闭关锁国④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20、下列航海家开拓新航路的先后顺序是①迪亚士②达•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A.对黄金、香料的狂热追求B.《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C.原来的商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D.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22、17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A.阿姆斯特丹B.伦敦C.威尼斯 D.巴黎23、17世纪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A.海盗劫掠B.组建商业公司C.贩卖黑人D.发展种植园24、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在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从实质上反映了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C.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D.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25、在1876年世博会上,日本馆大于中国馆,且展品较为丰富,但日本仍从世博会上订购了大量机器产品,其直接目的是()A 满足本国封建统治者的生活需要B 适应工业革命的进行C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D发展军事工业,加快对外扩张步伐26、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开始于英国,而后推广到其他国家 B.英国由此变成“世界工厂”C.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D.内燃机技术应用到交通业,促进了交通业的发展27、工业时代到来的标志是A.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B.电力的发明和使用C.工厂制度的建立 D.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28、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29、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30、《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31、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其特点是()A.面粉、纺织、化工等行业发展迅速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东南沿海成为工商业中心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32、“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成立初期33、民族工业在发展中依赖外国或封建主义庇护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资本薄弱B.封建势力强大C.资本主义的强大D.中国社会的性质34、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生活观念俭朴 B.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35、鲁迅先生写道:“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灯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B、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多层性C、反映出中国先进文明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D、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丰富性36、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
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
”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37、我国近代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A.唐胥铁路 B.紫光阁铁路 C.京张铁路 D.同蒲铁路38、1872年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下列与此无关的一项是()A.洋务运动B.李鸿章C.福州D.上海39、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40、.近代中国第一条电报线A.修建时间为1906年 B.建设地点在福建C.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D.目的是联系对外贸易第Ⅱ卷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41、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从生产力、社会关系和国际格局方面分析)42、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请回答: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性质、特点并分析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4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498年,达·伽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要得到什么,达·伽马回答说:“基督教和香料。
”赫尔南多·科特斯在准备征服墨西哥时宣称;“我为获取金子而来,而不是来当农民种地的。
”——约翰·马凯等《世界诸国史》材料三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请回答:⑴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先后顺序在材料一图中标出①②③④。
⑵简要叙述每一次航行的具体线路。
⑶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和条件。
⑷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考查试卷一卷:1、B2、B3、C4、B5、D6、A7、D8、B9、C 10、A11、B 12、D 13、B 14、C 15、D 16 、C 17、D 18、D 19、 C20、 B 21、D 22、A 23、B 24、B 25、B 26、D 27、 D 28、C29、 B 30、C 31、A 32 、C 33、 D 34、 D 35、 D 36、 C 37、A38、C 39、C 40、C41、(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
(2) 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