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4-16 加工一批工件的外圆,图样要求尺寸为 Φ30±0.07mm,加工后测得本工序按正态分布,有 8%不合格品,且其中一半为可修复不合格品。试分析 该工序的工序能力。 解:已知工序能力为:Cp=T/6σ,故需求σ值。 根据z=(x-μ)/σ,因此,且由题意可知合格率 为92%,且分散范围中心与公差带中心重合,故有: F(z)=0.42,查表可得:z=1.4 由题意可知(x-μ)=0.07,故可得:σ=0.05 由此可得:Cp=0.14/6×0.5=0.467≤0.67, 为四级。工序能力很差,必须加以改进。
c)钻、铰连杆小头孔,要求保证与大头孔轴线的距 离及平行度,并与毛坯外圆同轴; ① 大平面限制沿Z轴 移动和绕X、Y轴转动共 3个自由度;圆柱销限 制沿X、Y轴的2个移动 自由度;V形块限制沿 X轴的移动和绕Z轴转 动的2个自由度。
② X 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 ③ 将V形块改为在 X 方向浮动的定位形式。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b)车外圆,保证外圆与内孔同轴;
① 圆柱面限制沿X、Y轴的移动和绕X、Y轴的转动共4 个自由度;端面限制了沿Z轴的移动和绕X、Y轴的转动 共3个自由度。 ② 绕X、Y轴的转动2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 ③ 在端面处加球面垫圈,采用自位支承消除过定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2—13、试分析图2.43所示各定位方案中:① 各定位 元件限制的自由度;② 判断有无欠定位或过定位;③ 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a)车阶梯轴小外圆及台阶端面;
① 三爪卡盘限制Y、 X2个移动自由度,前 后顶尖限制除绕Z轴 的主动以外的其余5 个自由度。
② X、Y的2个移动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 ③ 去掉三爪卡盘,改为拨盘+鸡心卡拨动。
图c:① 精基准——飞 轮的设计基准是孔C。按 基准重合原则,应选孔C 及外端面为精基准。同 时,以孔C和外端面为精 基准也可以方便地加工 C 其他表面,与统一基准 原则一致。故选孔C和外 端面为统一精基准。
t C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d)在支座零件上铣槽,保证槽宽 B 和 槽深 H 及与 4 分布孔的位置度。
答案:
1)为保证槽深H, 必须限制沿X轴的移 动自由度和绕Y、Z 轴的转动自由度 (面、面关系)。 2)为保证槽宽及槽与4个分布孔的位置,必须限制沿Y 轴的移动自由度和绕X轴的转动自由度(线、线关系)。 3)故,必须限制沿X、Y轴的2个移动自由度和绕Y、Z、 X轴转动的3个转动自由度,共5个自由度。
c)在轴上铣扁,保证尺寸H 和L;
答案:
1)为保证尺寸H,必须 限制沿Z轴的移动自由 度和绕X轴的转动自由 度,共2个自由度(加工 特征:面、线关系)。 2)为保证尺寸L,必须限制沿Y轴的移动自由度和绕X、 Z轴的转动自由度,共3个自由度(加工特征:面、面关 系)。 3)为保证尺寸H、L,合计共需限制4个自由度。即沿Y、 Z轴的移动自由度和绕X、Z轴的转动自由度。
6σ =0.06mm
x 17.975mm
17.945 mm ~ 18.005 mm
4、由上可得: △常=17.825-17.975=0.075mm
△随=0.06mm>T=0.035mm Z1=(18-17.795)/0.01=2.5
T=0.035mm
17.965mm
X 17.9825mm
18mm
17 .945 mm
x 17.975mm
6σ =0.06mm
18 .005 mm
Z2=(17.795-17.965)/0.01 =1 合格率=F1+F2 =0.4938+0.3413 =0.8351 废品率=1-0.8351=0.1649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5、原因分析:由于常值系统的出现和随机误差过
DW j .b j . w 0.05 ( Dmax d min ) 0.11
1)对尺寸54而言,因用销轴定位,定位基准为圆 心,故即有基准不重合误差又有基准位置误差。 2)根据书P35式(2.8)可知,其基准位置误差为:
j . w Dmax d1min 0.03 ( 0.03) 0.06mm
,
DW Dmax d1 min 0.03 (0.03) 0.06
对于对称度0.03: DW
,
Dmax d1 min 0.03 (0.03) 0.06
图d定位方案:对于尺寸 5400.14 的定位误差:
DW 0.5 Td 0.5 0.1 0.05
b)在套筒零件上加工φB 孔,要求与φD孔垂直相 交,且保证尺寸L;
答案:
1)为保证尺寸L,必须限 制沿Y轴的1个移动自由 度和绕Z、X轴转动的2个 转动自由度(加工特征: 线、面关系) 2)为保证与φD 孔垂直相交,则必须限制沿X轴的1个移 动自由度和绕X轴转动的1个转动自由度(加工特征: 线、线关系)。 3)合计共需限制4个自由度。即沿X、Y轴的移动自由 度和绕X、Z轴的转动自由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答案:
图a:① 精基准——齿轮两 端面的设计基准是孔A,要求 保证端面与孔轴垂直。按基准 重合原则,应选孔A为精基准。 以A和某一端面为精基准也可 以方便地加工其他表面,与统 一基准原则相一致。故选孔A 和任意一个端面为统一精基准。
② 粗基准——齿轮各表面均需加工,不存在保证加 工面与不加工面相互位置关系的问题。在加工孔A时, 以外圆定位较为方便,且可以保证以孔A定位加工外 圆时获得较均匀的余量,故选外圆表面为粗基准。
T=0.035mm
17.965mm 18mm
2、由设计尺寸得该尺寸的公差、理想尺寸及公差带范 围为:T=0.035mm X 18 (18 0.035 ) 17.9825 mm 17.965 mm ~ 18 mm
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3、根据加工后的尺寸分散范围——均方根误差、尺寸 分散中心——算术平均值,可知其分散范围并作图。
3)对于对称度0.03:
DW 0.5 Td 0.5 0.1 0.05mm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选择最佳方案:
540.14 的定位误差: 图b定位方案:对于尺寸 0
DW 0.2 Td 0.2 0.1 0.02
,
对于对称度0.03:DW 0
540.14的定位误差: 图c定位方案:对于尺寸 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第五章 习题及答案
5-6 试选择习题图5.47示三个零件的粗﹑精基准。其中 a)齿轮,m=2,Z=37,毛坯为热轧棒料; b)液压油缸, 毛坯为铸铁件,孔已铸出。c)飞轮,毛坯为铸件。均 为批量生产。图中除了有不加工符号的表面外,均为加 工表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2-14 在习题图2-3所示工件上加工键槽,要求保证尺 寸 540.14 和对称度0.03。现有3种定位方案,分别如图b, 0 c,d所示。试分别计算3种方案的定位误差,并选择最 0.03 A 佳方案。
Õ ¨ £ ¦ 32+0.03£ 0 © 54 -0.14
0
90¡ ã
0 Õ £ ¦ 60 -0.1£ ¨ ©
对于对称度0.03: DW 0.5 Td 0.5 0.1 0.0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第四章 习题及答案
4-3 试分析图4.74所示的三种加工情况,加工后工 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假设工件的刚度很大, 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
a)在径向切削力的作用下, 尾顶尖处的位移量大于前顶 尖处的位移量,加工后工件 外圆表面成锥形,右端直径 大于左端直径。
1)对尺寸54而言,因用V形块定位,定位基准 为圆心,故有基准不重合误差无基准位置误差。 2)根据书P36式(2.12)可知,其定位误差为:
DW 0.2 Td 0.2 0.1 0.02mm
3)对于对称度0.03的定位误差:DW 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c图定位方案:
3)对于对称度0.03:DW
Dmax d1 min 0.03 (0.03) 0.06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d图定位方案:
1)对尺寸54 而言,因采用下 母线定位,故无 基准不重合误差 但有基准位置误 差。
2)54尺寸的基准位置误差为:
DW 0.5 Td 0.5 0.1 0.05mm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图b:① 精基准——液 压油缸端面的设计基准 是孔B。按基准重合原则, t B 在端面加工时选孔B为精 基准,以确保端面与孔B 的垂直度精度;此外, 以B为精基准还可以保证 其他加工孔与B孔的同轴 B 度精度,并符合统一基 准原则。故选孔B为统一 b) 精基准。 ② 粗基准——虽然液压油缸外圆没有功能要求,与孔 B也没有严格的位置关系要求。但孔B是重要加工面和精 基准面,因此,从保证液压缸壁厚均匀出发,可选择液 压缸外圆毛坯孔作定位粗基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大(分散范围超过公差范围)导致废品产生。
(1)常值系统误差:分散中心小于公差带中心,至 使该批零件加工后绝大部分废品为不可修复废品 (15.87%)。其产生原因主要为调刀位置不合理 (可能在考虑加工时的刀具磨损预留量过大)所致。 解决方法:刀具回调约0.038mm即可。 (2)随机误差:分散范围大于公差范围,至使该批 零件加工后出现可修复和不可修复两类废品。产生原 因可能主要为毛坯尺寸的误差过大和残余应力所致。 解决方法:提高毛坯精度,对其进行热处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c)由于切削力作用 b)在轴向切削力的作用下, 点位置变化,将使工 工件受到扭矩的作用会产生顺 件产生鞍形误差,且 时针方向的偏转。若刀具刚度 右端直径大于左端直 很大,加工后端面会产生中凹。 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