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北京市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北京市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童玉芬 齐晓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北京100026)[摘 要] 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受到总人口规模变动、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以及劳动参与率三个因素的决定。

本文在系统分析了北京市劳动力供给以及三个主要决定因素历史变动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解方法,定量计算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述三个因素在北京市劳动力供给量变动上影响的重要程度。

结果发现,在整个90年代,北京市总人口规模增长对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影响很大,但从9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参与率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大,成了近年来北京市劳动力供给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变化的影响始终存在,但相对影响程度不太明显。

今后劳动力供给的变化,不仅取决于这三个因素各自的变动趋势与大小,更取决于它们作用的相互耦合程度。

[关键词] 北京;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4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054(2008)022*******[收稿日期]2007209226[作者简介]童玉芬(1961-),女,陕西延川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齐晓娟(1981-),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基金项目]北京市市属市管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北京市人力资源开发、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研究项目”. 作为首都,北京近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同时就业压力和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劳动力的供给状况以及与需求的对比是重要的原因。

然而,北京市的劳动力供给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的变化如何影响了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这些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本文在分析北京市劳动力供给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解方法,对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动的三个主要因素:总人口规模、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以及劳动参与率三个方面进行了影响程度的定量计算与分析,并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一、北京市劳动力供给及变化劳动力的供给本意是指在既定的人口规模中,人们在某一特定时期、某一特定劳动力市场上、某一价格(工资)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数量。

但在实际的计算中,劳动力供给量也可以用一定时间和区域范围内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能够提供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总数计算。

按照这样的定义,作者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普查资料和相关调查数据,根据总人口规模和分年龄比重以及调整后的北京市劳动参与率(见后面内容),计算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劳动力供给数量,结果见图1所示。

北京市的劳动力供给从1990年以来,总趋势呈现增长状况,1990年为634172万人,到2005年增加到937133万人,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口大大增加了,但是仔细观察劳动力规模的变动,实际上在1990年到1995年劳动力供给呈现上升趋势,从634172万人增加到678188万人,1995年到1999年这一段,劳动力供给呈现了下降的趋势,1999年降到645172万人的低谷,然后从1999年开始到2005年,劳动力供给量再次出现明显的上升。

图1 北京市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化(万人)资料来源:(1)历年北京市统计年鉴;(2)第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3)统计局公布的城镇调查失业数据。

 二、北京市劳动力供给影响因子的变动分析 就一个具体的区域来说,劳动力的供给量主要取决于这样几个因素:一个是总人口的规模及其增长态势,这个因素构成了劳动力供给规模的基础。

第二个因素是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

第三个因素是劳动适龄人口的经济活动参与率,是扣除了无就业意愿(包括学生、现役军人等无就业意愿人员)后的劳动适龄人口与全部劳动适龄人口之比。

扣除无就业意愿人口后的劳动人口,实际上相当于在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

在总人口规模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劳动参与率决定了最终的劳动力实际供给量。

(1)常住人口规模的变动及影响总人口规模的大小,是构成劳动力资源的基础。

人口规模越大,意味着提供的劳动力规模潜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图2是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的历年变化。

可以看到,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非常巨大而且增长非常快,这奠定了北京市劳动力供给量巨大的基础。

197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已经达到872万人,到200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538万人,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几乎增加了近1倍。

2000年以来,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规模平均在30万人左右。

(2)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动及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年龄结构是决定劳动力资源供给的另一个重图2 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的历史变化资料来源:北京市2006年度统计年鉴数据,来源于北京统计信息网http ΠΠ:w w w.bjstats.g .要因素。

从北京市各年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上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适龄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00年以后在78%~79%的高位上徘徊,可见北京市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是比较高的,这成为北京市劳动适龄人口的规模巨大且持续增长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表1 北京市部分年份常住人口及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年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万人)年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万人)199072114783144199875126937144199172124790131199974178940113199271157788170200078106316119937311281310920017817510901771994721258121812002771791107111199572154907155200378124113914919967414193711220047819211781041997741699261162005791001215100 资料来源:1995年为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2000年为普查资料,其它为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来源于《北京统计年鉴》1991~2005;2005年数据来源于《2006北京市统计年鉴》,为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3)劳动经济参与率及对劳动力供给规模的影响在劳动适龄人口已定的情况下,劳动力的实际供给还取决于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经济参与率的公式是:参与经济活动人口Π劳动适龄人口,北京社会科学 2008年第2期图3 北京市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变化资料来源:同表1。

或者(就业人口+失业人口)Π劳动适龄人口。

劳动参与率反映了潜在劳动者个人对于工作收入与闲暇的选择偏好,它一方面受到个人保留工资、家庭收入规模,以及性别、年龄等个人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个人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个人的劳动力供给选择,并最终影响了社会整体的劳动参与率。

据计算,北京市的劳动参与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先显著下降,在21世纪初又有所回升的变动趋势(见表2和图4)。

这一点,与全国劳动力参与率持续下降的变动情况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当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经济的较快增长推动就业增长,工资水平和就业率水平提高,劳动者的劳动力参与倾向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也随之上升;而当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相当高,达到一定水平后,经济的较快增长伴随的将不再是劳动力参与率的上升而是下降。

就北京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情况看,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参与率长期以来处于过高状态,而经济体制改革和就业制度的转轨,一方面使大量的无效劳动力得到释放,导致失业率升高和就业压力急剧增大,一些企事业单位推行的“内部退休”、“提前退休”等使得一些人过早退出劳动力市场,同时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提高和时间延长,因此劳动参与率出现下降,至2002年出现61134%的低水平。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增长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劳动力需求总量的扩大,外来劳动力逐年增多,大学扩招以后的毕业生在近年里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及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比重增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劳动力参与率逐渐提高,使得劳动参与率在近年来不降反升,到2005年劳动经济参与率已经达到77115%的较高水平。

表2 北京市劳动参与率的估计与变化年份就业人口(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整后的失业率(%)经济活动人口(万人)劳动参与率(%)199062711013112634172811021991634100141166441318115319926491301411665918683166199362718014116638101781471994664130141166751108310619956651301526781887418019966601201621467614372118199765518017218674169721851998622120174126491486912819996181601641264517268168200061913018614661165621212001628191126669104611342002679121146137241876514720037031311451674419265137200485411113512900195761482005878102111613393713377115 资料来源:11就业人数和登记失业率来自历年北京市统计年鉴;211996、1998、2000、2002四年的调整后失业率是统计局公布的调查失业率,其他年份调整后的失业率按照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的倍数进行适当调整得到。

图4 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资料来源:同表2。

 北京市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三、劳动力供给诸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 为了定量地说明上述三个因素在北京劳动供给量变动中的影响程度,我们采用因素分解方法,来分阶段地解读在过去15年里北京市劳动力总供给变动中,总人口规模增长、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以及劳动参与率三者的影响程度。

从1990年到2005年,劳动力的供给量经历了增长—下降—再增长的过程,三个因素中虽然总人口规模基本上持续增加,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在波动中起伏上升,但劳动参与率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因此在不同的阶段,几个因子的作用程度也不一样,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观察它们各自的影响:(1)1990年~1994年。

在这个阶段劳动力的总供给量呈上升趋势,增加了40138万人,其中,总人口规模增加了39万人,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增加量为2314万人。

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增加幅度较小,只有0111个百分点,因此只引起了1103万人的增加。

但是劳动参与率在较高水平上徘徊,其间增加了2104个百分点,因此引起这期间劳动力供给量增加了16158万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