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复习简答题总结

医学免疫学复习简答题总结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复习1、试述CD4+T细胞如何分化为CD4+Th1、Th2、Th17 和Tfh 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作用。

(2)2、什么是免疫球蛋白转换,那些细胞因子诱导Ig类别转换为IgG、IgA、IgE。

(2)3、比较三种补体激活途径 (2)4、干扰素分类及其作用。

(3)5、细胞因子概念和分类? (3)6、细胞因子的产生特点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3)7、比较IL-10 和TGF-β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的差异。

(4)8、诱导Th1、Th2、Th17、Tfh分化的细胞因子分别是什么? (4)9、试举一例已经商品化的细胞因子并说明其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理。

(4)10、HLA复合体的分区及各区所含的基因座位。

(4)11、比较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在结构和与递呈抗原肽方面的特点。

(4)12、T细胞的成熟过程 (5)13、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定义及其生物学意义。

(5)14、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 (5)16. 简述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共抑制分子及其主要功能。

(6)17. 简述调节性T细胞亚群及其负向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

(7)18. 简述B细胞与CD4+Th2/Tfh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7)19. 试述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过程。

(8)20、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8)21、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9)22、抗体的效应阶段 (10)23、细胞因子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10)24、细胞因子在抗感染免疫过程中的作用 (10)25、总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和其作用,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共同特点和其意义。

1126、简述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引发的超敏反应及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11)27、简述抗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主要功能。

(12)28、以肿瘤细胞为例,叙述肿瘤抗原呈递过程,以及对T细胞的激活。

(12)29. 简述免疫耐受的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13)30. 举例说明研究免疫耐受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的重要意义。

(13)31、试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

(13)32、简述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和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及其作用机制。

(14)33、简述ABO血型和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及其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

(14)34、举例说明抗体刺激性超敏反应和抗体阻抑型超敏反应及其发生机制。

(15)35、以Arthus反应或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为例,简述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5)36、以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为例,简述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5)37、感染β-溶血性链球菌后,会出现Ⅲ型超敏反应。

(15)38、举例说明固有免疫细胞对适应性应答的调节作用。

(16)39、简述三种专职APC作用的T细胞及其介导产生的主要生物学效应。

(16)40、简述新生儿Rh型溶血症的发生机制、预防措施及免疫学检测方法。

(17)11、试述CD4+T细胞如何分化为CD4+Th1、Th2、Th17 和Tfh 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作用。

CD4+ 初始T 细胞被经典DC 激活后表达IL-2R,通过自分泌作用接受IL-2 刺激可增殖分化为Th0 细胞;CD4+Th0 细胞接受不同类型细胞因子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CD4+Th1、Th2、Th17 和Tfh 细胞。

(1)CD4+Th0细胞接受IL-12、IFN-γ刺激,分化为Th1细胞(T-bet+),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2、LT-α、TNF-α、GM-CSF,表达CD40L、FasL,参与抗胞内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促进骨髓产生单核细胞,增强机体抗感染免疫作用,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2)CD4+Th0细胞接受IL-4刺激,分化为Th2细胞(GATA3+),Th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IL-5、IL-13、趋化因子CCL11,表达CD40L,参与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参与过敏性炎症反应,诱导B 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IgE 抗体;(3)CD4+Th0细胞接受IL-6、TGF-β刺激,分化为Th17 细胞(RORγt+),Th1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7、IL-22,趋化因子CCL20,增强黏膜化学/ 物理屏障,抗御真菌和胞外病原菌感染,促进骨髓产生中性粒细胞,增强机体抗感染免疫作用,促进B 细胞发生IgG 类别转换;(4)CD4+Th0细胞接受IL-6、IL-21刺激,分化为Tfh 细胞(Bcl-6+),Tfh 细胞分泌IL-21、IL-17、IFN-γ、TGF-β 或IL-4,表达CD40L,参与抗各种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诱导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高亲和力IgG 抗体,参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2、什么是免疫球蛋白转换,那些细胞因子诱导Ig类别转换为IgG、IgA、IgE。

Ig类别转换:在抗体应答过程中,抗原激活B细胞后,膜上表达和分泌的Ig类别会从IgM 转换成IgG、IgA、IgE等其他类别或亚类的Ig的现象,也称为同种型转换。

此时Ig可变区不变,即结合抗原的特异性相同,但其重链类型(恒定区)发生改变。

调节B细胞发生Ig类别转换而产生 IgG、IgE、IgA 的细胞因子分别是:IgG:IL-21、IFN-γ和IL-17IgE :IL-4、IL-13IgA:TGF-β、IL-5、IL-63、比较三种补体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凝集素途径旁路途径激活物抗原- IgG 复合物抗原- IgM 复合物病原体表面甘露糖、岩藻糖、N- 乙酰葡糖胺、N-乙酰氨基半乳糖胺某些细菌、真菌、脂多糖、葡聚糖、酵母多糖补体组分和活化顺序C1(C1q、C1r、C1s)、C4、C2、C3、C5 ~C9MBL/FCN、MASP-1/2、C4、C2、C3、C5 ~9C3、B 因子、D 因子、P 因子、C5 ~C9所需离子Ca2+、Mg2+Ca2+、Mg2+Mg2+C3转化酶C4b2a C4b2a C3bBbPC5转化酶C4b2a3b C4b2a3b C3bBb3b 作用时间感染中、晚期感染早期感染后当即24、干扰素分类及其作用。

(1)Ⅰ型干扰素包括IFN-α 和IFN-β,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

Ⅰ型干扰素以抗病毒作用为主;主要功能:①诱导体内组织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干扰病毒复制,抑制病毒感染和扩散;②促进病毒感染细胞表达病毒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有助于CD8+CTL 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③激活NK 细胞,增强机体抗病毒和抗肿瘤免疫作用。

(2)Ⅱ型干扰素即IFN-γ,又称免疫干扰素,主要由CD4+Th1 细胞、CD8+CTL 和NK 细胞产生。

Ⅱ型干扰素以免疫调节作用为主,也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免疫作用;主要功能:①诱导初始T 细胞增殖分化为Th1 细胞,参与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②促进抗原提呈细胞表达MHC Ⅰ/ Ⅱ类分子,提高抗原加工提呈能力;③诱导B 细胞发生IgG 类别转换,产生高亲和力IgG 抗体;④抑制Th2 和Th17 细胞形成,对上述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产生负向调节作用;⑤激活巨噬细胞和NK 细胞,增强机体抗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作用;⑥诱导体内组织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干扰病毒复制,抑制病毒感染和扩散。

(3)Ⅲ型干扰素包括IFN-λ1(IL-29)、IFN-λ2(IL-28A)和IFN-λ3(IL-28B),主要由上皮细胞、髓样树突状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

主要功能:①在黏膜屏障组织部位产生抗病毒免疫保护作用;②促进NK 细胞和T 细胞产生IFN-γ,增强抗肿瘤免疫作用;③通过促进Th1 型而降低Th2 型免疫应答,参与机体对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的免疫调节。

5、细胞因子概念和分类?概念:细胞因子(cytokines, CK)是指由多种组织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分类:根据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可将细胞因子分为六类,干扰素(interferon, IF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cytokine)、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GF)6、细胞因子的产生特点和作用方式有哪些?(1)理化特性:多为低分子量多肽或糖蛋白,结构多为单体,少数为双体或三聚体(2)产生特点:多源性、多样性、自限性①多源性:体内各种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都能产生细胞因子。

②多样性:一种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也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

③自限性:细胞因子的合成分泌是一个短暂自限的过程。

(3)作用方式:细胞因子大多以旁分泌或自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细胞或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本身,因此大多数细胞因子指在局部产生作用,即细胞因子大多具有局限性。

少数细胞因子如IL-1、TNF-α、EPO 和M-CSF 等也可通过内分泌方式作用于远处的靶器官和靶细胞。

(4)作用特点:3①高效性:以较高的亲和力与其受体结合。

②时效性:半衰期短,作用通常发生于几小时之内。

③多效性:一种细胞因子可刺激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

④重叠性: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可刺激同一种靶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

⑤协同效应: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另外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

⑥拮抗性:一种细胞因子可抑制另外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

⑦网络性:各种细胞因子之间在合成分泌、受体表达、生物学效应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调节,构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

7、比较IL-10 和TGF-β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的差异。

IL-10 可抑制APC 表达MHC 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产生抑制作用;TGF-β则可抑制T、B 细胞介导产生的适应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8、诱导Th1、Th2、Th17、Tfh分化的细胞因子分别是什么?诱导Th1分化的是IFN-γ和IL-12;Th2是IL-4;Th17是TGF-β、IL-6 和IL-23;Tfh是IL-6 和IL-21。

9、试举一例已经商品化的细胞因子并说明其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理。

IL-2可用于艾滋病的辅助治疗,以提高患者Th1 细胞数目,因为IL-2可以诱导T细胞分化,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10、HLA复合体的分区及各区所含的基因座位。

HLA 复合体分为三个区域,即Ⅰ类基因区、Ⅱ类基因区和介于Ⅰ类与Ⅱ类基因区之间的Ⅲ类基因区;Ⅰ类基因区内含经典HLA-A、B、C 三个基因座位和非经典HLA-E、F、G、H 等基因座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