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综合评价模型_赵世明

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综合评价模型_赵世明


逆力等心理素质的要求是前所未有的。 在我国的领导学研究与实践中, 对领导干
部心理素质的关注多与领导人才的选拔任用、 教育培训和考核评价密切相关。 其中,对领导干 部心理素质的的测量与评价是必须面对的技术 问题。 鉴于人格特征与心理素质的密切关联,以 往研究与实践大多采用单一的人格量表, 如卡 特 尔 16 种 人 格 因 素 量 表 (16PF)或 管 理 人 格 测 验(DICS、MBTI 等)对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加以 测评。 有的将成熟的人格测验中对于领导干部 具有高度关联性的分测验或分量表组成在一 起,成为一个混编的心理素质测评量表。 鉴于心 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重要关系, 一些部门或机
构使用单一的心理健康量表来测查领导干部的 心理素质,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MMPI)或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 此外,大多数测评机 构和组织人事部门将对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任 前测评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过 分依赖心理量表对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做终结 性评价。 这种将心理量表作为心理素质测评的 唯一手段、 对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进行一次性 评价的做法, 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复杂性、 多样 性、完整性和发展性,使得测评的有效性和可靠 性受到很大影响。 为此,需要构建心理素质的综 合评价模型, 来提高心理素质评价的科学性水 平。
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综合评价模型
赵世明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领导研究院,上海 201204)
摘 要:领导干部心理素质是那些以神经生理特征和个体人格特征为基础的,对个体心理与行为产 生积极影响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质或心理品质。 具有稳定性、内在性、外显性、积极性等基本特征之外, 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还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实用性。 在兼顾各种适用性指标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迫选量 表、360 度行为评定和内隐联结测验作为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综合测量方法, 从而构成领导干部心理素 质的综合评价模型。
收稿日期: 2014-01-28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领导者心理素质综合评价系统研究” (项目编号: 07BDJ016) 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赵世明 (1962-), 男, 河北深县人,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领导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教授。
44
赵世明: 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综合评价模型
一、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
(一)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内涵 心理素质有心理和素质两个词组成。 心理 学中的素质是指个体先天或遗传的解剖生理特 征, 主要指人的感觉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 点。 素质是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 不决定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内容。[1] 在实际生 活中,人们在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特 征、 心理健康等心理品质进行综合概括或简单 替代时也使用心理素质一词。 但是不同的研究 者对心理素质的基本概念或包含的内容有不同 的理解和指代。 在心理素质概念应用最为广泛的教育领 域,对心理素质基本上存在两类认识。 一类是广 义的心理素质论, 认为心理素质包含认知、情 感、意志、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健 康、社会适应等各种心理品质,几乎涵盖个体所 有的心理现象。 比如有研究者认为,心理素质是 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 由智力素质和非 智力素质构成。[2] 也有学者提出心理素质是一个 由心理能力素质(智力因素)、心理动力素质(人 格因素)和身心潜质三个亚系统交互作用的、动 态同构的自组织系统。[3] 另一类是狭义的心理素 质论,将智力与认知因素排除在外,主张心理素 质主要由一些功能性的人格特质或个性特征所 组成,认为心理素质就是人格或个性,或者是个 性心理品质在人的生活实际中的综 合表 现 。 [4][5]
也有专家提出, 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要素是人 格,它从认知因素到个性因素,从人格基质到适 应性行为习惯,从基本人格要素到表现出的适应 和健康的功能,在结构上呈现出多成分、多层次、 交互性等特征。 [6]
应该承认, 心理素质不同于一般的心理过 程或心理状态。 一个情绪稳定性很差但智商很 高的个体不能说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同 价值取向的个体可以具有相同的心理素质,如 坚韧、乐观、果敢等心理素质。 从此意义上看,心 理素质应该是与社会适应性高度关联的心理品 质或心理特征。 我们可以从对心理素质提出较 高要求的某些特殊行业找到对心理素质的专业 和实践解读,较为典型的是航空航天领域。 我国 歼击机飞行员的心理素质测试主要包括空间知 觉、短时记忆、知觉运动、注意分配等特殊能力, 但更为重要的是外向敢为性、稳定理智性、忧虑 多 疑 性 (负 相 关 )、 刚 毅 进 取 性 和 自 信 沉 着 性 等 关键个性特征,[7] 主要内容是以狭义的心理素质 为主,同时还包括一些特殊能力,并不包括一般 的认知能力。 同样,在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 的航天员心理选拔工作中, 心理素质具有非常 重要的位置。 比如双子星计划和阿波罗计划使 用的心理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一般性情 绪稳定,是指没有神经质或精神病症状,能从社 会、婚姻和财政方面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以及具 有承受应激和挫折而无情绪上的复合症状或行 为受损的能力。 (2)强烈的动机和旺盛的精力, 强调候选人所表明的决心和积极追求现实和成 熟目标的能力, 以及当未预料到的事件发生时 以创造性的机动灵活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适 当 自 我 体 系 , 包 括 高 度 的 自 信 、 决 断 力 , 适 度的服从性等。 (4)令人满意和建设性的人际关 系,是指与领导、同事及下属形成融洽的、有利 于合作及任务分配的人际关系, 既能履行任何 角色职责又不过度被动服从。 从对特殊行业专 业人员心理素质的要求来看, 心理素质多指以 人格特征为基础的一些适应性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 心理素质应该是那些以神经生 理特征和个体人格特征为基础的, 对个体心理 与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 较为稳定的心理特质 或心理品质。 对于领导干部这一特定人群来说, 心理素质就是指以神经生理特征和个体人格特 征为基础的, 对领导绩效与领导成长产生积极 影响的、 较为稳定的心理特质或心理品质的总 和。 以往的领导职能与实证研究都揭示出个体 某些特定的心理素质与领导者履行职能、 取得 成效、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关联,比如为个体认知 活动提供良好平台的情绪稳定性, 勇于担当风 险、承担责任的果敢性,体现自我激励和乐观向 上的积极性,长期耐受压力与困难的坚韧性,与 他人和团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共感性等。
在心理测量的研究与实践中,一般采用“自 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路径来确定测量的 内容及结构。 “自上而下”主要是基于理论研究, 即首选界定概念, 给出定义, 然后将概念操作 化,并按照理论的要求去搜集和编制测验题目, 比如埃森克人格问卷 (EPQ)就是在三因素 人 格 理论的基础上编制的。 “自下而上”主要是基于 经验,大多数人格测验的编制都采用此路径,比 如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是在人格 特征词汇学研究的基础上实施因素分析, 最终 得到人格特质及测评工具的内容结构。 “自下而 上” 还可以通过先前研究经验的归纳来确定心 理概念的构念, 从而形成编制测验的基础和依 据。 本研究主要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条 路径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心理素质对于领导干 部的重要意义, 界定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基本 概念和主要特征,然后在既往实证研究、质性研 究、工作分析、组织要求的基础上,总体归纳出
要“常怀律己之心,防止在各种诱惑和不正当利 益面前心理失衡、行为失范”,要“坦然面对挫折 和逆境,勇于接受挑战和考验,培育乐观豁达的 良好心态、 海纳百川的心胸气度和坚忍不拔的 意志品质”,要重点看重“面对名利得失和进退留 转、承受较大压力、遇到困难挫折时的精神状态 和应对能力”等。 本研究也将这些对领导干部心 理素质的重要提法和描述作为确定心理素质内 涵与结构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综合评价
领导者的心理素质一直是领导学研究与 实践关注的问题。 早在 20 世纪初期,人们就开 始关注领导者具有哪些重要的心理特征或特 质。 领导特质理论在经历了伟人模型的误区之 后, 仍旧没有放弃心理特质与有效领导之间关 系的研究。 一些新兴的领导理论和学说也日益 重视领导心理特质的积极作用, 强调领导者的 感染力、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进入 21 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日渐加快, 各级领导 干部肩负的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 和艰巨任务也日益繁重, 处于发展转型期的领 导干部不断受到来自在职业压力、个人成长、利 益诱惑等方面的挑战,对于稳定性、耐受性、抗
2014 年 5 月 第 8 卷第 3 期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Pudong
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955(2014)03-0044-08
May 2014 Vol. 8, No. 3
赵世明: 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综合评价模型
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关键性心理素质。 (二)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主要特征 首先, 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是以一定神经
生理特征和人格特征为基础的, 一旦形成就相 对比较稳定,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改变,但是心理 素质又不等同于智力与遗传特征, 因此还是具 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其次,心理素质 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品质,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同 时又以特定的情绪与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存在 明显的外显特征。 再次,心理素质更多地与个体 的人格特征(个性特征)相关,但不包括个体的 动力特征(个性倾向性)与能力特征,主要体现 为对情绪、行为和各种心理活动的激励与控制。 最后, 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对有效领导的两个 重 要 指 标 — — — 绩 效 与 成 长 具 有 显 著 的 影 响 和 作 用,具备这样的心理素质,就有利于领导者取得 成效并承担更重要的领导角色, 反之就不利于 领导者的工作和进步。
除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之外, 领导干部 的心理素质还应包含中央对于提高干部心理素 质的相关要求。 这些要求也是验证心理素质的 基本属性、 明确心理素质的基本内容的重要依 据。 比如,在 2006 年颁布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 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 价试行办法》中,中组部将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 作为民主测评的重要内容, 并且将其评价要点 确定为“意志与自信心,对复杂情况的心理承受 能力”。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 试大纲》 的测评要素中提到了领导干部的个性 特征,实际上是作为心理素质要求提出的,该特 征与其他 9 项综合能力和领导能力相并列,要 求应试者表现出来的情绪稳定性、责任心、自信 心、成就动机、自我认知和气质风度等特征。 中 组 部 于 2005 年 于 《求 实 》杂 志 上 发 表 的 署 名 文 章也指出,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表现出坚定执着、 乐观自信、沉稳平和、奋发有为等良好的精神状 态,这也是对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重点要求,其 中涉及到坚韧性、自信心、稳定性、认真性等。 中 纪委、中组部和监察部关于关心干部心理健康、 提 高 干 部 心 理 素 质 的 《 意 见 》, 在 多 处 提 到 对 领 导干部心理素质的期待和要求,比如,领导干部 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