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付工具PPT课件

支付工具PPT课件

广义的电子支付工具包括卡基支付工具、网上支 付和移动支付(手机支付)等。 网上支付是指人们通过互联网完成支付的行为和 过程,通常情况下仍然需要银行作为中介。 移动支付是指利用移动电话采取编发短信息和拨 打某个号码的方式实现支付。
11
6.2 支付工具的种类 5.银行卡支付工具
银行卡支付工具也常称其为卡基支付工具,它包括借 记卡、贷记卡和储值卡。 在所有卡基支付工具中,银行发行的借记卡和贷记卡 是卡基支付工具的主体。 电子钱包性质的储值卡基本上是由非金融机构发行。
网络支付与结 支付工具
1.重点分析支付工具的作用、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2.掌握支付工具的种类及区别


3.分析新支付工具产生的原因


4.提高服务和水平是银行推出新支付工具的原动力
5.电子支付是多样化新支付工具存在的主要方式
2
6.1 支付工具的地位作用 1.支付工具的作用
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支付需求 增加工具替代性减少使用中的风险 减少现金流通量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 有利于打击腐败反洗钱有效规范金融秩序 有利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增进商业信用的发展
5
6.2 支付工具的种类
类别 贷记支付工具
借记支付工具
其它支 付工具
支付工具 汇兑
委托收款 托收承付
定期贷记
银行汇票 国内信用证
银行本票 支票
旅行支票
定期借记
商业汇票 银行卡
电子支付
使用范围 用于异地、同城资金划拨和支付 主要用于同城和异地的商业性支付
用于异地商业性支付
用于同城异地的定期支付,如工资和保险金的定期发放
支付的方便性; 支付的快捷性; 支付的安全性; 支付的可靠性; 支付的信用度。
14
6.3 支付工具的分析
1.新支付工具出现是原有方式和工具存在障碍所致
购买 商 品
销售
原支付工具 障碍
新支付工具
图6.2 新支付工具出现的原因
15
6.3 支付工具的分析
1.新支付工具出现是原有方式和工具存在障碍所致 工具不适应性障碍 载体不适应性障碍 主体不适应性障碍 安全性障碍
3
6.1 支付工具的地位作用
2.我国支付工具发展的情况
以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结算 清算系统为基础、第三方支付组织系统为补充的中国现代化 支付系统初步形成。 支付工具是社会选择资金服务的金融产品,产品丰富和品种 多样化才可能提供资金服务选择的多样性。 中国支付工具的已经形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在种类和数量 上都达到相当程度的规模。
交付
出口人 (受益人)
申请议付 贷款贴现
议付行
索偿 通知行
划拨
图6.1 贸易中信用支付工具操作示意图 8
6.2 支付工具的种类 2.借记支付工具
银行本票 银行支票 定期借记
9
6.2 支付工具的种类
3.票据支付工具 票据行为具有四个特征:
要式性 无因性 文义性 独立性
10
6.2 支付工具的种类 4.电子支付工具
18
6.3 支付工具的分析
3.信用是新支付工具产生的主要方式
(1)债权所属权转移是信用支付工具产生的前提
A
借据
关新
现金
系债 务
借据支付工具
B
C
债务关系清偿
图6.4 债务转移的凭证类的支付工具
19
6.3 支付工具的分析
3.信用是新支付工具产生的主要方式 (2)转移中的信用障碍是支付工具形式多样的根本起因
用于异地的商业、消费或其它支付 用于异地商业性支付
用于票据交换范围内的商业和个人消费性支付 主要用于票据交换范围内的商业和个人消费性支付
提供给个人用于异地旅行时的消费性支付
用于同城或异地的支付,如房租、水电费、电话费、税款的收取
用于同城或异地的商业支付 主要用于同城或异地的小额商业、消费性支付 卡基支付工具、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手机支付)等
表6.1 支付结算工具分类表
备注 凭票据委托收款
商业承兑/银行承兑 借记卡/贷记卡
利用通讯和网络的支付工具 6
6.2 支付工具的种类
1.贷记支付工具
汇兑 委托收款 托收承付 定期贷记
7
6.2 支付工具的种类
2.借记支付工具 银行汇票
信用证
进口人 (开证人)

发 货
易 关 系
付款赎单
开信用证
开证行 通知
信用 D
担保
信用
A 新债务关系
C
借据 现金
B 借据支付工具
债务关系清偿
间接信用
图6.5 债务转移的凭证类的支付工具演变方式
20
6.3 支付工具的分析
3.信用是新支付工具产生的主要方式 (3)信用担保服务机构的出现使支付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担保和抵押服务的出现。 担保的多种形式的出现就可使原有支付的工具演变成多种 形式的支付工具和方式。 信用是产生支付工具形式多样的根本原因,而各种信用方 式的多样性的产生就是支付工具多样性出现的直接原因。
12
6.2 支付工具的种类
6.其它支付工具 现金支付
在我国,现金交易大部分发生在储蓄存取款、消费性现金 支出,农副产品收购现金支出等。 现金的支付方式多是用在日常、零星小额的购买和消费性 支付中,在我国现金的支付方式在社会中仍然普遍存在, 是一种常用的习惯的支付方式。
13
6.3 支付工具的分析
支付工具应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21
6.3 支付工具的分析
4.电子支付是多样化新支付工具存在的主要方式
利用各种网络在网上进行资金的支付必将成为一个趋势和潮流。 今后电子支付工具形式必将会是多样化、多种类的发展趋势。 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交易,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有其新的特性, 伴随的支付也必将出现新特点。
22
思考题一
16
6.3 支付工具的分析
2.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商行推出新支付工具原动力
债务人 系债 商务 品关
社会间各种清偿
银行系统清偿
债权人
支付工具
图6.3 银行系统成为社会债务清偿的中心
17
6.3 支付工具的分析
2.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商行推出新支付工具原动力 债务清偿以货币的支付方式结算 债权人认同的债务清偿方式 信用的发展演变成借贷转移的支付方式出现
4
6.1 支付工具的地位作用
3.我国支付工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银行卡数量的广泛使用主要是借记卡,信用卡的数量和推广存 在较大的困难和障碍,社会接受信用卡的认可度低。 刷卡消费还未形成社会的时尚,中国的消费结构中仍然以现金消费 为主流趋势。 靠社会信用发行的各企业的商业票据量极小,使用环节多,极不方 便。 中国社会还处在诚信社会建立的初期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