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目录1.总则1.1 指导思想1.2 工作原则1.3 编制依据1.4 疫情分级2.组织机构与职责2.1 决策领导机构2.2 日常管理机构2.3 应急指挥体系2.4 各镇(处)的职责2.5 相关部门职责3.预测、预警3.1 疾病监测与信息报告3.2 信息分析与预警3.3 预防控制3.4 医疗救治3.5 疫情信息发布3.6 信息网络建设与管理4.应急响应4.1 四级(一般疫情)响应4.2 三级(较大疫情)响应4.3 二级和一级(重大和特别重大疫情)响应4.4 应急响应的终止5.后期处置6.保障措施6.1 物资保障6.2 财政保障6.3 人力资源保障6.4 法制保障6.5 科研保障6.6 社会动员与舆论支持7.附则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后引起的、有传染性(人传人、动物传人或相继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
为了科学、规范、及时、有效地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救治工作,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总则1.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颁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传染病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全面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工作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我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2工作原则1.2.1 政府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1.2.2 预防为主普及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市公共卫生水平和公众防护意识,加强主动监测,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蔓延。
1.2.3 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单位、个人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疫情监测、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规范疫情控制的组织、协调、指挥,提高应急效率。
1.2.4 属地管理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管理。
市政府对全市的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管理。
1.2.5 分级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按其强度分四个等级,实施分级预警和控制。
一旦发生疫情,按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管理、领导机制和工作预案。
1.2.6 分工负责各级政府、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别对其主管范围内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采取措施,实施控制,力量不足时可请求相关部门支援。
1.2.7 快速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准确做出反应和处置。
使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个环节紧密衔接。
1.2.8 依靠科技贯彻依靠科学技术防控传染病疫情。
推进各类检测试剂、预防性生物制品、特效药物的应用,加强重大传染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流行病学研究,规范防控措施及操作流程,实现防治的科学化、规范化。
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共享。
1.2.9 科学决策依靠信息化建设,全面采集相关信息,科学分析评估疫情风险,实时决策,正确响应,措施果断。
1.2.10 资源共享科学做好人力、物力、财力储备,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动态管理,减少浪费。
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的通知》、《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山东省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卫生部、省卫生厅等部门系列通知、方案、指导意见、预案、判定标准、处理原则等。
1.4疫情分级根据传染病疫情波及的范围、危害程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将我市传染病疫情分为四个等级,即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一级)、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二级)、较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三级)和一般传染病疫情事件(四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1.4.1 特别重大疫情(1)出现肺鼠疫传播;(2)出现肺炭疽传播;(3)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疫情有扩散趋势;(4)涉及全市的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5)发生新传染病,或发现我市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6)出现霍乱暴发,一次疫情发生3例病例以上;(7)流行性感冒病例数在两周内超过总人口数的2%以上;(8)在一个潜伏期内全市出现100例以上的甲型或戊型病毒性肝炎;(9)全市在10天内出现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病例数超过总人口数的2%以上。
1.4.2 重大疫情(1)出现1例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感染病例;(2)出现1例鼠疫病例;(3)发生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或人禽流感确诊病例;(4)一次疫情出现2例霍乱病例;(5)发生1例肺炭疽病例;(6)本年发生的艾滋病病例数较去年同期或上一季度的病例数增加5倍以上;(7)连续出现不明原因的生物恐怖事件;(8)出现3例以上关联性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9)在一个潜伏期内,全市出现20—100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10)一个自然村或集体单位10天内出现30例以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11)两周内流行性感冒病例数超过总人口数的1%-2%;(12)一个自然村或集体单位在21天内出现10例以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13)本市及周边一个以上区市在10天内发生50例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14)10天内发生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病例数超过总人口数的1%-2%;(15)出现不明原因传染病暴发;(16)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17)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用药出现人员死亡事件;(18)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本市及周边一个以上区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1.4.3 较大疫情(1)青岛市周边地区出现新发传染病(输入性埃博拉病毒感染、西尼罗病毒感染、裂谷热等)病例;(2)青岛市周边地区出现SARS或人感染禽流感确诊病例;(3)出现一起确定性炭疽;(4)出现一起不明原因生物恐怖事件;(5)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传染病暴发,出现2例以上病危或1例死亡;(6)出现不明原因传染病病例并出现续发病例,有2例以上病危或1例死亡;(7)在国际、国内重大活动、会议期间,相关单位内出现传染病病例;(8)一次疫情出现1例霍乱病例;(9)短期内特殊职业(如皮毛加工、牲畜屠宰)人群中出现3例以上炭疽病例;(10)出现2例关联性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11)本年艾滋病病例数较去年同期增加3-5倍;(12)某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10天内出现10例-50例伤寒、副伤寒病例;(13)本市及周边一个以上区市在10天内发生100例以上细菌性及阿米巴性痢疾病例,并出现死亡病例;(14)10天内流行性感冒发病100例以上;(15)10天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发病数超过100例以上;(16)一个自然村或集体单位在10天内出现10例-30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17)一个自然村或集体单位在21天内出现5例-1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1.4.4 一般疫情发生除上述特大、重大、较大疫情以外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突发疫情。
2.组织机构与职责2.1决策领导机构根据疫情的等级,启动不同级别的指挥部。
指挥部下设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并根据疫情变化和预测,研究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事项,并做出决策。
2.2日常管理机构市卫生局是全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全市传染病日常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同时承担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能,负责日常疫情报告、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工作。
2.3应急指挥体系按照疫情等级,启动相应的指挥部,负责全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指挥。
在指挥部下设若干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
2.4各镇(处)的职责各镇(处)对辖区传染病防治工作负总责,根据本预案研究制定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工作应急预案。
疫情发生时,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启动辖区内应急预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辖区内各部门、各单位和市民群众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
市卫生局是全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传染病日常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等。
2.5相关部门职责2.5.1 市卫生局(1)牵头做好全市突发传染病防治工作;(2)组织拟定全市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预案、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3)协调并指导铁路、交通、公交等有关部门,做好卫生检疫工作;健全疫情报告网络体系,组织开展全方位疫情监测,检查、督导疫情报告制度落实情况,严密监视疫情动态;(4)一旦发现突发传染病疫情,迅速组织卫生技术力量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防止流行传播;同时组织评估临床治疗病人、预防控制疫情措施的效果,完善各项防治方案;(5)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预防控制传染病的科学知识,协助新闻宣传媒体和教育部门开展传染病的防病宣传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意识。
2.5.2 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1)负责突发传染病防治的新闻宣传工作,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澄清事实,平息有关疫情谣传,避免引起社会恐慌;(2)一旦出现疫情,要深入宣传党和政府对疫情的政策、采取的有效措施和防治工作的成绩。
2.5.3 市财政局(1)负责及时筹集、解决预防和控制突发传染病防治必需的经费,为防治工作提供经费保障;(2)一旦发生疫情,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物资需求,组织集中采购大宗防治物资和药品,为防治工作提供物质保障;(3)解决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常性、应急性公共卫生经费,保证公共卫生各项业务工作正常开展。
2.5.4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1)负责对在突发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2)解决、落实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引进、培养等问题。
(3)负责制定、落实传染病可疑病人、疑似病人及确诊病人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按规定支付参保病人基本医疗救治费用。
2.5.5 市教育体育局(1)负责本系统和驻胶高校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疫情监测和报告等工作;(2)负责在各类学校、托幼机构中开展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3)组织各类学校、托幼机构落实预防突发传染病的相关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