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开题报告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开题报告
结构框架:
一、苏州园林的概述
二、苏州园林的文化艺术特点
(一)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
(二)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三、苏州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研究重点: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研究难点:继承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并与当今时尚统一是本文的研究难点
研究方法:查阅、收集、整理资料。
研究手段:与老师同学讨论、分析、对比、考察。
2018年5月中旬
完善文本,确定正稿。
文献综述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国内外研究理论: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其影响远及日、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对其研究的著作也颇多,早期的有《园冶》,是由明朝匠人计成所著。《园冶》的园林审美观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自然、如画和尚雅,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园林的主要美学特征。《园冶》总结出的造园基本原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中国古代实践智慧的结晶。《园冶》从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因借体宜的生态保护观、建筑与环境相和谐的生态规划观、以朴素自然为美的生态审美观和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生态观五方面启发当代环境美学的建构。近代的有《说园》,陈从周著对造园的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都有精辟的论述。陈从周认为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它具有哲理和诗情画意。之后出现了《苏州园林》、《苏州古典园林》等关于苏州园林的专著,全面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后来者研究苏州园林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料。
[3]《中国古代建筑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园林美与园林艺术》,余树勋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5]《园中园》,余树勋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6]《说园》,陈从周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7]《苏州园林》,陈从周编著,同济大学教材科,1956年版
[8]《园冶》,计成(明)编著,城市建筑出版社,1957年版
研究方法:查阅、收集、整理资料。
进展情况:首先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形成基本观点;其次与同学老师讨论,完善观点;最后成文。
存在问题: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应该怎样融入到当今社会当中,并得到发展。
参考依据:文献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1]《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园林古韵》,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研究进度:
2017年11月
选题,查阅了相关的文献及资料,选择浅谈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为论题。指导老师同意开题。
2017年12月—2018年3月
重点研究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现状,完成论文初稿。
2018年3月—2018年2018年4月—2018年5月初
深化主题,认真分析,使论述逻辑更加清晰,思维明确,完成论文三稿。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以苏州园林为例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研究的现状: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其影响远及日、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对其研究的著作也颇多,早期的有《园冶》,是由明朝匠人计成所著。《园冶》的园林审美观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自然、如画和尚雅,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园林的主要美学特征。《园冶》总结出的造园基本原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中国古代实践智慧的结晶。《园冶》从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因借体宜的生态保护观、建筑与环境相和谐的生态规划观、以朴素自然为美的生态审美观和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生态观五方面启发当代环境美学的建构。近代的有《说园》,陈从周著对造园的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都有精辟的论述。陈从周认为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它具有哲理和诗情画意。之后出现了《苏州园林》、《苏州古典园林》等关于苏州园林的专著,全面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后来者研究苏州园林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料。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系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研究的目的:传承、发展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研究的意义:更好的丰富现代人的居住环境,提高人的精神文化修养。
研究内容:在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多么重要。苏州园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学环境设计的学生去认识和研究。古园林对现代建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现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应该怎样认识苏州园林是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