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2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26页)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内容: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 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要求:①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
等。 ②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 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
Ø 注意: ①这里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
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 平等。②反对一切特权。
1.2 政治权利与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
自主学习: 1.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原则
散布谣言污蔑“狼牙山五壮士”被行政拘留
• 2018年1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第19批指 导性案例,其中,《“狼牙山五壮士”名誉侵权案 》入选。最高法认为该案推动了英烈保护法的出台 ,弘扬了保护英雄的社会正气,对类似案件的审判 起到了示范指引作用。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 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 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 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4条
思考:每个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吗?
注意:① 未满18周岁的公民;②依照法律被剥

2.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 状态。 社会越 是被手 机所充 斥,手 机越是 能够发 挥自己 的潜能 。这从 另一个 方面要 求了手 机的普 及化。 事实是 ,手机 确实越 来越普 及了。

3.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 功能, 它将书 信和电 话融为 一体, 而且更 为便捷 。不过 ,同书 信姗姗 来迟相 比,手 机将等 待的美 好期望 一扫而 空。等 待和期 盼趋于 消失。 手机在 扫荡了 书信的 同时, 也扫荡 了书信 的特有 抒情, 扫荡了 埋伏在 书信中 的品味 和生活 风格。

7.圣诗的溯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 文化的 范畴。 俗诗的 根则在 于世俗 文化, 尤其是 民间的 文化。 随着从 原始到 文明的 演进, 许多本 作为宗 教信仰 对象的 圣诗逐 渐向世 俗化方 向转变 ,也就 是从固 定于仪 式场合 演唱的 歌诗向 非信仰 的、文 学性的 说唱诗 转变。

8.有时,面对芸芸众生的世界,我常 为那些 美好的 生命和 思想, 浅吟低 唱、瑟 瑟和弦 地奉上 一曲; 而身临 那丑陋 的人生 和污浊 的灵魂 ,我只 能进行 一种自 我的人 生挣扎 和灵魂 的清洗 。
“好声音”,公民必须( ) ①增强公民意识,参与民主管理 ②正确行使权 利,自觉履行义务 ③创造多种途径,充分表达 意愿 ④遵守法律法规,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 既丰富了大众的表达渠道,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哗众取宠,消费名人,挑逗大众情绪,迷恋尖 叫效应,甚至造谣传谣、恶意诽谤。有评论指 出,自媒体不是自留地,“你可以挥拳,须止 于别人鼻尖”。 这表明( )
B B.履行维护国家荣誉的公民义务
C.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结合起来 D.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4.近年来,微博井喷式发展大大拓展了国人的言 论空间。更多的民众认识到,丰富的表达渠道不 过是“麦克风”,要想发出“好声音”,还要练 就“好嗓 子”,这才能让网络形成静水深渠的力
C 量。要想要在政治生活中练就“好嗓子”、发出
A ①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②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 要服从国家利益 ③公民切实履行义务才能确保权利的实现 ④我国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 味着这 个人可 能处在 一种特 殊的状 态。事 实上, 如果一 个人从 来不用 手机, 他发现 不了手 机的意 义和功 能,但 是,一 旦他使 用了手 机,他 会发现 ,没有 手机是 一件难 以想象 的事情 。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要求: ①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②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1)关系: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 上是一致的。
(2)要求:①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 合法权益。 ②个人: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 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 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原则
3.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巩固练习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 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这表现在( )
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②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 权利和自由以及应履行的政治义务
D ③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但在行使自己的权 利时应该要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2020/10/7
政治自由
Ø内容: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游行、示威
Ø意义/地位:
人民参与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 民主的具体表现。
Ø政策: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

4.田家炳先生从他的亲身经历中,深 感祖国 实现四 个现代 化,首 先要有 文化知 识,因 为知识 是开拓 事业的 指路明 灯,正 如前人 所言: “太阳 给世界 带来光 明,知 识给人 类增长 财富。 ”人们 要掌握 知识离 不开学 校的培 养,所 以他的 捐资很 大部分 放在兴 学育才 上,做 了四件 善事。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 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 和自由。
(2)具体内容:①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 政治自由 ③ 监督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一:学校里,选举班干部是不是选举权的体现? 你被选举为班干部是不是被选举权的体现?宪法规 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什么呢?
3.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1)含义: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政治责任 (2)具体内容: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根本保证、重要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行为准则)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重要保证、职责)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光荣义务)
(二)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本原则
思考:在行使权利、参与政治生活中应坚持 哪些原则?
夺政治权利的人;③精神病患者患病期间。上述 人员都没有选举权利。
监督权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 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但 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书P9)
Ø内容: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
权和检举权
Ø要求: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
思考:课本P9中的观点,认为政治是 无拘无束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政治自由是依法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游行、示 威自由
不可以做的
教唆、煽动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 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侮辱、 诽谤其他公民的人格
坚决禁止成立非法组织
本课小结
公民 的政 治权 利与 政治 义务
公民的政治权 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公民须履行的 2.遵守宪法和法律
政治义务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公民参与政治生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活应遵循的基本 2.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聚众闹事、聚众赌博;露天集会不得妨 碍交通秩序和治安管理
游行前,应将有关事项报告有关国家机 关,游行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维护 公共秩序。
思考:除了享有的政治自由的权利之外,公民 还享有哪些政治权利?
(一)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宪法和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与义务
(2)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 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的。
2.下列体现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 ①德庆居民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100元/月 ②福泉免除全市高中阶段学生学费 ③云浮市民在微信公众平台向云浮市政府提建议 ④布依族诗人陈德根出版散文诗集《高原回声》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C
3.在国外不少地方可见垃圾桶上用中文写着 “请不要乱扔垃圾”,央视以此为背景做成 公益广告“中文应该被这样使用吗?”要做 到中文不这样被使用,需要每个公民( ) A.行使监督权,监督公民出境行为

5.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泛指一切 与宗教 信仰并 无直接 关联的 民间歌 谣、韵 语唱词 等。俗 诗的起 从理论 上讲, 当与圣 诗不相 上下, 同样以 人类语 言能力 的发生 为前提 。

6.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但其内容 和形式 却各具 特色, 相互之 间既有 影响作 用,又 明显地 属于不 同的思 维和文 化的产 物。
• 2013年8月30日,网民张某因虚构信息、散布谣言 污蔑“狼牙山五壮士”,被广州警方处以行政拘留 7天。
思考:张某这种行为有什么 存在什么问题?
• 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 历史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体现,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等受法律 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歪曲、丑化 、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Ø含义:选举或者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Ø地位: 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判断: 下列属于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有( ) (1)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 (2)镇长的选举 (3)区人大代表的选举 (4)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5)居委会、村委会的选举
注意:特指选举和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或国家领导人的选举,都不是这里 所说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