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社会安全和HSE管理工作要点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和公司总体工作部署,不断强化守法合规管理,狠抓责任落实,严格过程监管,坚持隐患治理,夯实基层风险管控,促进社会安全和HSE管理体系与实际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境外社会安全和HSE业绩稳步提升。
二、工作目标(一)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杜绝境外项目因社会安全原因造成中方人员被绑架和致死责任事件;杜绝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安全事故;杜绝重大工业生产火灾、爆炸事故;杜绝生产安全亡人责任事故和影响恶劣的一般性事故;杜绝井喷失控和着火责任事故;杜绝安全环保违法事件;杜绝放射性物品失控、污染事件;杜绝民用爆炸物品散失事件;杜绝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杜绝一次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事故。
(二)HSE自主管理目标各专业、单位基层队自主化管理率达5%。
(三)HSE业绩指标上报百万工时总可记录事件率(TRCF),境外单位不低于2.87;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全部实现规范处置,符合当地法律法规要求,不发生环保事件;职业健康体检率98%以上;常规体检率100%。
三、主要工作(一)稳步推进社会安全体系管理1.责任落实境外高风险以上国家单位主要领导在个人安全行动计划中要安排社会安全管理工作;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要在HSE委员会月度会议上,对所在国社会安全形势进行分析,安排下月社会安全管理工作;基层队第一责任人要确保社会安全体系“一套记录表”的运行,公司每季度进行抽查。
2.社会安全管理体系化建设根据集团公司统一安排,及时发布新版社会安全管理体系。
一季度组织境外高风险及以上单位完成社会安全管理方案的备案,在方案中明确本单位年度工作任务。
四季度,组织境外高风险及以上国家单位完成管理分册的修订,推动各级社会安全管理体系的落实。
3.社会安全风险评估指导高风险国家单位按照集团公司新修订的社会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开展评估,提高威胁辨识和风险评估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是一季度完成《社会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的修订,明确社会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和评估人员的资质和能力,所有评估报告均经过各单位的审核批准;二是组织高风险及以上单位每半年开展一次社会安全风险评估,每季度针对社会安全形势变化,重点对1-2个单位开展专项评估,升级预防和应急措施。
三是境外高风险及以上国家单位要对新项目开展投标前社会安全风险评估,经过公司审核后提交集团公司进行审批。
四是继续做好社会安全信息的收集和研判,及时发布预警,每季度发布社会安全形势分析报告,年度对全年社会安全形势进行总体评估,发布年度报告。
4.“四防”工作一是编制《一般社会安全风险国家员工行为规范》和《境外员工社会安全承诺》,一季度各单位组织开展培训,强化中方人员的准军事化管理。
二是上半年,开展“四防”专项检查,重点对安保力量配置、物防设施的完整性进行排查。
三是三季度,全面落实《境外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配备规范》,指导境外单位对电子监控系统进行排查,升级改造老旧设备,确保现场技防措施有效。
四是境外高风险及以上国家单位要及时收集社会安全信息,汇总人员、安保力量、应急联系方式等信息,做好安保日报和周报的上报工作;公司每周发布一期《安保周报》。
5.社会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完善《涉外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撤离方案模板》,建立预案评审标准,实现审核量化打分。
境外高风险及以上国家单位修订预案并上报备案。
年内开展两次联动应急演练,对应急预案和撤离方案进行评审,针对撤离路线、资产保全计划等提出优化建议,保障公司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及时应对社会安全突发事件。
境外高风险及以上国家单位针对预警信息和突发事件要立即处置,升级安保管理;公司根据突发事件等级启动应急响应,发布突发事件通报。
6.社会安全培训分别组织两期社会安全管理体系培训班,宣贯新版体系文件,境外高风险及以上单位各级社会安全管理人员和社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人员参加培训。
强化员工防恐培训工作。
境外各单位完善信息平台中社会安全防恐培训台账,每月对台账进行梳理,及时组织即将过期人员参加换证培训;每季度公司对境外防恐证持证情况进行梳理、通报,及时督促相关单位组织换证,各单位持证情况纳入季度考核。
7.社会安全信息平台建设一季度,利用信息平台发布全球区域安全报告、社会安全风险提示等社会安全信息,实现社会安全风险在线预警;上半年,境外单位全面应用社会安全信息平台,对社会安全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下半年,启动社会安全信息平台人工智能化的完善工作,提升社会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8.社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一季度公司修订社会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评估标准和绩效考核标准;境外高风险及以上国家单位根据体系运行评估标准8月份前至少进行一次全要素体系内审;三季度,公司组织2个审核组赴境外4个单位开展现场体系评估审核工作,11月份完成社会安全体系评估审核工作。
(二)深化HSE体系管理1.领导责任(1)个人安全行动计划。
一月份,境外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制定年度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并上报公司备案;每季度末,各单位主要领导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完成情况上报公司并在主页公示。
(2)HSE授课。
一季度,境外各单位主要领导结合本单位业务实际,亲自编写培训课件,讲授安全课,授课课件及培训照片上报公司备案,并纳入公司上半年HSE绩效考核。
(3)管理沟通。
境外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每月与属地责任单位(安全联系点)进行双向沟通交流,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方案,督促落实隐患治理,双向沟通交流活动记录由各单位自行保存。
各单位主要领导双向沟通交流记录及照片上报公司备案,公司每季度对双向沟通交流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4)HSE专项会议。
境外单位主管安全生产领导每月组织或参加HSE委员会月度会议,会议要讨论本单位当月巡检、HSE 事故事件管理工作,并分析HSE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做好问题整改跟踪,同时,安排下月HSE重点工作。
(5)HSE研讨会。
一季度,公司组织召开境外单位HSE 工作研讨会,细化全年工作内容,明确重点,监督各单位落实工作。
境外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年度HSE工作计划,细化工作内容,建立运行跟踪表并报公司备案,每月汇报完成情况。
2.HSE管理体系建设(1)境外单位子体系修订。
四季度,境外各单位根据公司新版HSE管理体系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完成本单位子体系文件的修订。
(2)境外测录试业务HSE管理。
公司于5月和10月开展两次境外测录试业务HSE管理工作讨论会,加强测录试业务的管理沟通交流,促进管理不断提升。
3.HSE体系审核(1)境外单位HSE管理体系内审。
境外各单位至少要进行一次全要素体系审核,重点加强对能力培训和意识、承包商管理、合规性评价、运行控制、管理评审等短板要素的审核。
8月末,公司根据2015年各单位内审工作开展情况对较差的单位进行培训与指导,同时,在年度评估审核评分中,提高各单位内审工作分值权重,促进各单位内审工作的提升。
(2)公司HSE管理体系评估审核。
一季度,公司修订《境外单位HSE体系评估审核实施方案》和境外单位社会安全及HSE体系运行评估标准;三季度,公司组织2个审核组赴境外4个单位开展现场体系评估审核;10月份,公司总部相关处室,对境外各单位HSE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审核;11月份完成对境外单位整体评估审核工作。
4.HSE文化建设(1)标准化示范队建设和优秀队长、班长选树活动。
二季度,各单位上报示范队建设活动基层队名单,公司进行资质审核后,下发通过审核后的队伍名单,四季度,公司在审核后的钻井、井下专业标准化示范队中评选“HSE金、银、铜牌队”,在测井、录井和测试专业标准化示范队中评选“HSE星级班组”,并在示范队正职领导中评选优秀队长和班长。
(2)境外基层队自主化管理。
各单位要结合专业实际,按照公司“HSE自主管理基层队”创建方案,借鉴测井公司女子装炮队管理经验,制定本单位基层队HSE自主管理方案,从标准化示范队中优选基层队实施自主化管理,年底,实现各专业、各单位基层队自主管理达5%的目标。
(3)HSE工厂化管理。
上半年,公司在总结古巴和伊拉克项目HSE工厂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修订《HSE工厂化管理实施方案》,制定HSE工厂化管理暂行标准。
下半年,在境外单位70钻井队全面试运行,年末,根据试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管理标准。
(4)组织专题对标工作。
上半年,继续开展与壳牌HSE管理对标,完成对标分析报告。
下半年,跟踪各项对标数据,分析公司HSE管理短板,为境外HSE管理提升提供依据。
(5)制作HSE业绩荣誉册。
12月底,公司完成所有境外单位2016年获得当地政府或甲方颁发的各类HSE表扬信或奖牌信息收集,通过扫描、照片等形式整理编制《境外单位2016年HSE业绩荣誉册》,为今后的资质预审和市场推介打下基础,此项工作作为个单位考核的加分项。
5.风险管理上半年,各单位根据公司《2016年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方案》,结合专业、区域特点,开展全员“写风险、评风险、控风险、消风险”活动,重点识别工艺、设备、操作等方面异常状态下的危害因素,更新危害因素清单并进行评价,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同时,境外各单位全面推广使用风险隐患识别图册(SAFE ID)。
(三)加强健康和环保工作,巩固均衡管理的基础1.健康管理(1)常规健康管理。
一是境外各单位每季度梳理体检台账有计划的安排中方人员常规体检,实现年度常规体检率达100%。
二是上半年,制定《外派人员限制性疾病管控方案》和《境外单位医生配备指导意见》。
四季度,编制完成《境外健康风险评估(HRA)指导意见》。
三是继续加强对“热带病救助站”的监管,不断推进热带病及传染病培训、预防和救助工作。
(2)职业健康管理。
一是各境外单位做好本单位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率达100%。
二是境外各单位建立本单位职业危害场所档案,并做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
(3)心理健康管理。
完善员工外派前、外派中心理评估机制,继续落实外派前员工心理测评工作。
稳步扩大“家庭幸福营”活动范围,优化课程设置,全年组织2次。
加大EAP平台宣传力度,通过现场服务及网络调查等方式,组织开展境外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年度EAP平台使用率达30%。
(4)劳动保护管理。
四季度,组织制定《境外劳保用品管理规范》,实现劳保用品的储存、发放、使用、回收全过程管理。
2.环境保护(1)上半年修订《境外钻修井队环境保护规范》,一季度完成境外固体废弃物收集和试油作业推荐做法,并纳入规范。
(2)上半年境外单位对所在国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合同中的环保条款进行梳理,确保环境合规管理。
(3)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6.5”环境日开展一次“环保在基层”的主题摄影活动,提高基层员工环保意识。
(4)加强环境措施的过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