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虹口区二模作文讲评
铁锤的敲打,打出了百折不挠,打出了铮铮铁骨,打出了所向披靡,但 锋芒过甚,一如竹过刚易折,未尝不会扎伤了别人,碰伤了自己。而溪水 的欢歌,却足够温和,足够圆润,足以在年复一年的滋养与冲刷中,抚平 刺人的棱角,抚平积蓄的戾气,让宝剑的光芒更加耀目,只剩刚强,不见 粗粝。
所谓外柔而内刚,亦是如此。
符合题意的联想类比
很多年前,美国波特兰小学的一堂体育课。
那节体育课,老师在教4年级的孩子练习跳高。先是讲解、示范,然 后是学生一个个实践。 有个孩子名叫福斯贝里,因为开小差,他根本没有听老师讲解和示范 跳高动作,轮到他的时候,他胡乱一跳,竟然连滚带爬的滚了过去。 同学们哄堂大笑!福斯贝里也涨红了脸。 这个伟大的老师,既温和又宽容,他不但没有批评福斯贝里没有听讲, 反而夸赞了他独特的跳法,认为这种跳法很有创意。老师鼓励他,让他再 来一次,福斯贝里居然又滚了过去。 老师感到非常惊奇,业余时间,带着福斯贝里训练,帮助他不断完善 这种跳法,福斯贝里跳得越来越高。 1968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第19届奥运会上,福斯贝里以独特的背越 式过杆姿势跳过了2.24米高度,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勇夺金牌。这个姿 势叫做“背越式”,又叫“福斯贝里式”。背越式,是人类跳高史上最重 大的改革,成了国际跳高最正确的选择。
“锤子的打击”、“宝剑的锋芒”、 “溪水的欢歌”、“鹅卵石臻 于完美”的寓意是开放的、多元的。行文过程中可以展开联想类比, 联系现实有所侧重地作合符逻辑的、有一定层次的分析。
“锤子的打击”与“溪水的欢歌”是一对相互关联、内涵又在不断 发生着变化的概念。从一般意义上看,“锤子的打击”,常常与苦 难的经受、挫折教育、严厉的教育方式等相联系,如“润物细无声” 的母爱方式、注重鼓励与赞美的教育方式、宽松和谐的人文(60分)
一棵树的繁茂,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于每一个生命的奇迹,都是风霜雨雪 和阳光雨露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如锤子的打击造就了宝剑的锋芒,而溪水的 欢歌却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我们原是茫茫人海中最平凡的一块铁石,一路走来,沿途的荆棘那些艰难 的挑战,那不曾断绝过的挫折,无一不是锤子的打击;而路旁的风景,那些 细致琐碎的爱与关怀,那不曾消逝过的善意与温柔,又何尝不是溪水的欢歌。
人们总是习惯于那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诚然,璞玉 不经打磨永远无法闪耀出最夺目的光辉,崎岖与坎坷的道路是实现自己、完 善自我的必然代价。但假使一块璞玉只是经过了打磨,而未曾有人将它捧在 手心里养护、关怀,那么它的价值,也就止于此。
溪水的欢歌不仅只是一时的点缀,或是锦上添花,它,又何尝不是一种 打磨?
恰如《血战钢锯岭》的男主埃德蒙斯,战场之上的他英勇无畏,作为军 医,“救一个,再让我多救一个”,这是他不变的宗旨。他用坚毅与顽强 拯救了数十伤兵的生命,那奇迹背后的人性光辉,是他的信仰与所爱,经 久不衰地滋养的结果。 打磨的方式有很多种,锤子的打击是,溪水的欢歌亦是。不要忽视生命 里那些看似平淡的微笑与温柔,柔的力量润物细无声,亦是以柔克刚。
于每个社会的个人亦是如此,锤子的打击是重要的,这是社会进步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他逐一驱走了我们的怠懈,它是力量。而溪水的欢歌正如 社会的价值体系,正在无形中改变我们的生活姿态,是一种内化的改变。 正如现在风靡的公享单车,不仅是要以法律、规则来约束我们社会行为的 “宝剑”,更应以道德的力量让文明的鹅卵石变得光滑无瑕,以一种坚硬 来抵抗另一种坚硬,可能会使其棱角分明,可也会导致玉石俱焚。这也是 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六字被建立了,因为这是一首十六字的 “欢歌”。
在世事的沉浮中横冲直撞固然可以开天辟地,但学会与之和谐共处,经历 它缓慢长久的滋润才得以成就一个真正的人。
纵观古今的诗词歌赋,在贬谪怀才不遇、众叛亲离的大山訇然倒在诗人面 前,他们总能依循当时的际遇创造出直指人心的作品,可是数月过后,他们 在山林间感受到了“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又有人写下了“一蓑风雨任平 生”,这些经历了喧闹过后的安详、笃定更加有一种沁人心脾的威力,这诗 句是圆润而不刺耳的,是铿锵而不刚烈的,是鸟语的吟唱,怡人的灌木丛, 让诗人成就了这份可称之为“完美”的大和谐。
揭示寓意,梳理关系
——2017虹口区二模作文讲评
材料回顾: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 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 要写成诗歌)。
锤子的打击造就了宝剑的锋芒, 而溪水的欢歌却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材料分析:
这是一道寓意型、关系型的作文题,思维容量大、思辨性强。
从整体上读懂材料,把握“锤子的打击”、“溪水的欢歌”这两个主要概 念,并清晰地揭示出几个核心词的寓意及其内在的逻辑关联是审题立意的 关键。
正如童年时代的川端康成,亲人的相继离世,邻里的恶语相向,日复一日 地如铁锤般打击着他的心灵,让他日渐强大,日渐成熟。彼时的他,却又对 别人给予他的细微善意充满感恩,服务生的一个微笑,湖畔少女的温柔回眸, 无一不是溪水的欢歌,润泽着他坚硬的心房,也正是这样多重的经历与情感, 这种严酷与温柔地交织,让他的作品保持着一种典雅婉约的力量,让《伊豆 的舞女》成为旷世经典。
范文2:洗手的溪水(61分)
“星星啊!收起你的火焰!别让你的光芒照进我黑暗幽深的欲望。”麦克 白这样一次又一次乞求。是锤子的打击造就了他的锋芒,但他永远失去了溪 水的欢歌。
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一生都想着如何自立为王,他确实击败了宿敌,冲 破巫术的阻碍,锋芒毕露,但他终将带着罪恶,前人的鲜血苟活。然而,他 与哈姆雷特不同的是,他从没有生活在一种和谐中,从不将生命中发生的柔 软视之如宝,将未确定的未来沙盘推演,所以终是缺失了这份“完美”。
“宝剑的锋芒”往往指人的一种阳刚之气,而“鹅卵石臻于完美” 往往指人的柔韧圆滑、懂得变通、宽容的精神气质。
立意示例:
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教师恨 铁不成钢,尖刻的数落、严格的教育, 会让学生对规矩有深刻的认识,从而 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最终出人头地。 而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怀,经常赞美、 鼓励学生,让学生就会在赞美中自省, 在鼓励中成长为一个具有仁爱宽容气 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