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分析二_人民币升值

案例分析二_人民币升值


G7财长会议

G7财长会议发表联合公报的第二天,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还是在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管理委员会的年会上,措辞 强硬地要求亚洲新兴经济体实行更加 灵活的汇率政策,以“防止个别国家 从不公平的国际贸易中获利”。
国际游资


资料显示,03年上半年,在600多亿美元的外汇 储备增长中,中国贸易顺差只有50亿美元,外商 直接投资则达303亿美元,而至少250多亿美元的 热钱在流进中国。 游资大量涌入 人民币需求激增,由于国际热钱的 进入,就更进一步有了升值预期

政界 企业界

经济学界
向人民币施压的主力军
美国:

一、贸易逆差 二、美国国内失业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
美国贸易逆差
美国商务公布部,2005年美国商品和
服务贸易逆差达7258亿美元,较上年 增17.5%,其中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 24.5%达2016亿美元。
中国收支双顺差
2004年中国的全年顺差达320亿美元,为1998 年以来之最;中国人民银行也同时公布,截至 2004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为6099亿美元,这 个数字较2003年增加了51.3%,增加额达 2066亿美元,超过日本的1710亿美元,成为 2004年全球外汇储备增加最多的国家。

欧盟:人民币升值的搭的另一重要来源地。 从欧盟与中国的单方面的贸易和国内货币政策 调控目标而言,欧盟还是愿意看到人民币升值 的结果 。 要求并不如日本和美国强烈。

高福利、低工资水平和较少的就业机会
占GDP80% 的私人消费水平低于经济的增长

限制欧元区经济增长活力
美国大选

2004年布什当局面临大选的紧迫压力,而伊 拉克所驻美军伤亡人数的持续增加,也使布什 明显处于不利的境地,因此,希望通过贸易保 护手段,在明年的大选中获取更多的选票,同 时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
战略考量
跳出经济理论的框框,从中国的经济政治 现实看,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不仅仅是 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对中国社会发生深 刻影响的综合性问题 高技术出口 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充分发挥了劳动力 和资源价格低廉的优势,而美方的高科技优势 却受到美国对华出口政策的压抑。


2003年6月和7月美国财长斯诺和美联储主席 格林斯潘表示希望中国采取更有弹性的汇率制 度。 G7财长会议 ……
四股主要的国际力量
日本
美国
欧盟 国际游资
人民币升值的鼓吹者
日本对华经济态度论调

“中国经济威胁论” “对华投资规模增大可能导致产业空洞化” 继这些论调之后,又提出
国际游资

从理论逻辑上看,境外资金投资于境内房地产 的依据在于,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预期强 化——境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并持有境内不动 产———境内通胀压力上升——房地产价格上 涨——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 换言之,国际游资期望通过“境内房价攀升” 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双保险来获得高额的投 资回报
失业

布什上任后的近三年,美国共丢 失了270万个工作职位,其中 240万人来自制造业。
美国把失业率增加的原因归结
为中国制造业商品大量倾销美 国,中国对美贸易的顺差太大, 影响了美国人就业。
购买力平价
THE BIG MAC INDEX

(巨无霸指数)
在5月22日统计日的时候,中国的一个麦当劳巨无霸汉堡 包售价为10.5元人民币,同时官方汇率为8.03个人民币兑 换一个美元——按这个官方汇率折算下,来相当于在中国 一个巨无霸汉堡包只售卖1.31个美元。而在美国,一个巨 无霸汉堡包要卖3.1个美元(纽约、芝加哥、亚特兰大、 旧金山四城市平均价格)。就买巨无霸汉堡包而言,人 民币价值被低估了,或者说官方汇率掩盖了人民币的真实 购买力,人民币被低估了58%。

就在斯诺访问中国期间,数以千计的美国工人利 用劳工节举行示威,抗议中国政府人为压低人民 币价值,使中国产品以极低的价格大批进入美国, 对美国企业造成冲击

在墨西哥的坎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竟然被参加 会议的美国代表告知,中国的立场应该考虑到美 国国内的政治情况。
政治考量

伊拉克战争 大选 社会压力
主张日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日本社会力量

政界 企业界


经济学界
政界言论:

三年前,日本财政大臣盐川正十郎如是说:
按中国经济实力,应 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 1美元兑4.2元人 民币左右的水平。
主张日元换贬值、人民币升值的日本社会力量

政界
企业界

经济学界
主张日元换贬值、人民币升值的日本社会力量
——人民币升值论
疑问:
日本在2002年的日中贸易中还存在着高达 四十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按理日本没有
任何借口要求人民币升值?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

日本内需低迷,经济复苏缺乏动力 小泉政府倡导结构改革,不见起色
? ? ?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2002年上半年,日本出口因日
元贬值而受益,日本政府部分高层 人士将这次短暂贬值视作一次政策 转换契机,希望政府诱导日元贬值, 提高出口竞争力,克服通货紧缩。
我说
我说说说 我说
风云变幻
争端再起
美日欧纷纷施压,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人民币汇率问题到底是什么??? 人民币汇率制度又进行了什么改革??? 人民币汇率究竟要何去何从???
将尽力为您解答其中的困惑
人民币汇率 ——昨天 今天 明天
国际背景



2001年英国金融时报《中国的廉价货币》 2002年日本官方提出“中国威胁论”新说法,指责中国“输出通货 紧缩”,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2年2月日本财务大臣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3年3月《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货紧 缩” 2003年年初,不少发达国家也加入了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行列。 2003年,人民币升值预期加速了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的 进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进军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的脚步明显 加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