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李花园小学高伟摘要: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劝导,以增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发潜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它既是一种有效的技术,也是一种热忱的服务。
所以,作为一名当代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从细微处入手,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消除心灵上的阴影和创伤,使他们融入同学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习障碍?辅导教育一、基本情况李庆,六年级学生,班级中等生,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
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
他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
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
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
他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
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
他的家离学校不太远,每天骑自行车车上下学。
他的父亲在外打工,与母亲在家生活,属独生子女。
二、分析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李庆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
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
不守纪,单纯地从他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不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
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
从李庆的情况分析,他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
有以下几种因素: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他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李庆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他的心理有一定问题。
三、帮扶措施在帮助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
我主要采取以下五种方法:(一)热情谈心。
通过这种方法了解他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
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他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
我经常与他面对面地坐下谈心,了解他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
我告诉他老师对他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他的优点,鼓励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他的不足,要求他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上课专心,踏实学习,明确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实施教育、引导。
(二)主动帮助。
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课,教给他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增强他的自信心,使他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同时,由于他头脑灵活,爱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踏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他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
凭借他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劝说他的母亲周末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
我把他两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他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他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
要注意观察他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
建议家长对他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他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
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
同时也能帮他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他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
(四)同学关心与他朝夕相处的是同学,所以我也让一些学生参与到帮助他的活动中来。
首先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优秀学生做他的同桌。
这样当他有困难时,同桌就能及时、有效地帮助他,帮助他恢复对自己的信心。
同时,也能让他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
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五)诚恳激励。
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
针对李庆的特点,一是在他的聪明劲上做文章。
我为他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他赶上去、超过去。
二是在他的爱表现上想办法。
我较多地给他布置工作任务,让他担任班干部,为他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并适时地予以表扬,让他品尝为集体做贡献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赞许的快乐。
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始终让学生在心里记下“我行,我也是星”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
同时,要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
因为在我看来,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别人的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能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劲而引发出潜力。
三.辅导效果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李庆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
以前,他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
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
四.辅导感悟面对李庆的转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
对因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儿童,更应为他们创设平等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
儿童是在不断发展的,心理还不成熟,在爱与友善的环境中更容易纠正错误,使他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以积极的行为超越过去,向好的方面发展。
因而,针对类似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家人、老师、同伴身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学习,乐于生活。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李花园小学张丙海一、基本情况?辅导对象:刘婷??性别:女??年龄:9岁??年级:三年级?父母文化水平:初中?二、主要问题?性格非常内向、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思维迟钝?三、分析与诊断?刘婷,因其父母是在外经商的,所以在家里除了奶奶到中午时回来做饭外,她几乎是一个独处,父母只是匆匆的回来吃完饭,就匆匆的走了。
因而,使得父母和她缺乏沟通,父母对她的关爱也就非常少,她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或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门口随便玩玩,并没有太多的激情,因而使得她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这只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她的影响,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她父母的遗传因素,通过与她父母的接触,我了解到她的父母也是性格内向的人,这个遗传因素是几乎不可改变的,但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来改变她,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肯定是占绝大部分的,而遗传因素非常小的。
?另外,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只是中等水平,而在一、二年级却是名列前茅,这就给了她一个打击,导致她的自信心下降,从而产生自卑感。
?其次,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比如:看见别的孩子在周末的时候,有爸妈带着玩,而自己却一个人形影相吊,再看看父母,不是在卖东西(家里卖水果),就是在玩牌,从而让她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缺少父母的爱,而在学习上特别是在数学科目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她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但她的智力水平很正常,说明在性格内向的影响下反应有些迟钝。
?四、辅导过程?针对刘婷出现的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思维迟钝,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虽性格内向的人和性格外向的人都各有优缺点,但性格太内向对她以后的成长不是很有利,处在竞争激烈,开放的社会。
性格外向一些对她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我采取了下面几种方法: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消除刘婷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
课间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有意无意中,全班同学都能感受到刘婷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
渐渐的,她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胆小的刘婷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她的机会,我就发动她的好朋友动员她,并让他们一起上。
开始她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她上了。
而且表现得还不错。
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
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
从此她变了好多。
对好多课也有了一定的兴趣。
她真的开始努力了,成绩也有了飞跃。
?3、?沟通交流,转变观念。
刘婷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
因此,我把她的爷爷奶奶请来,详细地分析刘婷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自卑的刘婷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
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
我专门登门拜访刘婷的妈妈,劝她乐观些、开朗些,多与孩子交流,多给孩子关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孩子,让她感受到应有的温暖和快乐。
4、多元评价,促进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让他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刘婷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