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辅导个案

心理健康辅导个案

问题学生辅导案例
07心理健康教育C证3班
永兴小学江绮文 3号
一、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陈嘉荣
年龄:10岁
性别:男
学校:白云区某一农村小学
年级:五(2)班
二、个案的问题行为:
1、无心向学:上课不专心、不听讲、搞小动作,缺乏兴趣,经常在课堂上捣乱,影响他人上课,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差。

2、待人不友善:班上的“小霸王”,行为极其霸道,不顾他人感受,自己爱怎样就怎样,经常因一点小事就动手殴打本班或其他班较为弱小的同学还警告威胁受欺负的同学不得告诉老师,强行抢占他人物品,这样的事几乎每天都发生,每次都要老师出面才肯交还。

3、课堂行为散漫:上课时不服老师管教,尤其是被科任老师批评后常常故意在课室大吵大闹,老师根本无法正常上课,经常留恋于网吧。

4、说谎:为掩饰其所犯的错误,经常编造大量谎言来欺骗老师和家长。

三、个案的背景资料:
父母文化修养一般,爸爸是一间小型工厂的老板,整天忙于在外工作,无暇顾及管教;案主的母亲是第二任妻子,妈妈是家庭主妇,整天在家无所事事,从不严管孩子,经常只顾在外打麻将。

案主有一位同父异母的姐姐姐,其姐姐正上初中,姐姐也曾经是学校里相当出众的人物。

在案主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的时间里,其任教老师就反映其不服管教,野性难驯,是个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四、父母管教情形:
由于农村里重男轻女的观念较为严重,案主是家里唯一的男丁。

爸爸一心只想提供优质的物质生活条件,从小有心管但没时间,只交给妻子管教。

妈妈则是一味地纵容、溺爱。

父母两人平时都对孩子关心管教不够细致,对其言行缺少正
确的引导,任由其发展,但每次在案主遭人投诉或犯下大错时,就会给予严重的打骂和体罚,开始案主还会有一点害怕,有所收敛,但不用几天,依旧我行我素,而且情况日益严重。

五、与老师同学相处的情形:
在班主任面前表现得比较老实,有时对班主任的话也能听得进去,上课时一般不会捣乱。

对其他科任老师则根本不放在眼里,老师们对他敬而远之。

同学们经常受到他的欺负和威胁,都很害怕他,不敢惹他。

六、个案的性格特点:
聪明机灵、好动、善于察言观色、狡猾善变、吃软不吃硬、容易激动、脾气暴躁、贪吃贪玩、不吃半点亏、学习怕困难、喜欢帮老师的忙。

七、问题分析与诊断:
个人因素:性格放纵,不受约束,性情变化无常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

其聪明机灵,善于察言观色又使之显得狡猾善辩,不承认、不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

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缺少家庭温暖,缺少正确细心的引导和良好的表率作用。

学校因素:对案主未能跟踪教育,老师之间未能达成共识,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案主对大多学科已失去兴趣。

八、辅导策略:
1、归因训练,对案主进行全面的情况分析,引导其作出正确的归因,发现自身优点,找出自我效能感,增强信心。

2、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帮教关系。

3、教给案主战胜困难、克服缺点的方法。

4、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联系,采取一致的适当的辅导。

5、引导结交益友,利用同伴帮助,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使用强制手段,约束案主的不良行为。

7、与家长密切联系,全方位了解案主,配合教育。

8、尝试让案主担任班干部,为其创造服务机会,培养荣誉感,肯定自我价值。

9、尝试以书籍、音乐、运动等的影响力来改变他。

九、辅导经过:
1、建立良好的帮教关系。

作为英语老师,我经常利用上课及课余时间,多与案主接触沟通。

上课时,尽量多提问他,多给他表现和发言的机会,并对他进行适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做,一来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二来帮他树立自信心。

下课后,还经常与他聊天,利用他喜欢帮老师做事的特点,找一些事给他干。

在密切的接触过程中,我遵循一条原则:在帮教关系中,无论是认识还是情感,我都是以忠诚、真挚的态度对待他,树立个人的完整性和可信赖性。

使自己成为受教育者喜欢的人,成为对受教育者有吸引力的人,消除案主的敌意和戒心,理解老师的善意,这是帮教问题学生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2、系统脱敏训练。

通过导入式或自我想象的方式让案主去想象犯错误后的后果,这样多次的反复后,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加以控制,降低犯错率。

3、提供学习榜样。

提供可模仿的老师、同学的榜样示范来增强行为的认知。

如把案主跟优秀学生编在一起坐、编在一个学习活动小组。

4、激励法。

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观点,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可通过一定的强化物来塑造。

在辅导中,我用奖小红花等方法,只要案主能按教师的规定去做,就能获得教师的一次特殊奖励。

如在老师那儿借书,实现他的一个愿望,奖给学习用具、纪念品,或带他去参加某一项活动、社会实践等。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曾将案主带回家中,从此以后,我发现案主特别喜欢来我家,于是,我就把来我家作为一种奖励,与他约法三章,只要他做得好,我就把他带回家中,既可以辅导他功课,又可以加强沟通,一举两得!
5、换位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我在实施整个帮教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也是最主要、最见效的方法之一。

换位思维——就是站在别人的位置想问题。

例如,当你发脾气打同学,扔同学的东西时,你要站在那同学的位置上,想想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换个角度想问题——就是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想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例如老师的批评,表面上看是一件很没面子的坏事,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想:这是老师在关注着我,说明老师对我的关心,别的同学上课也开小差,老师都没注意他呢。

案主如果能换个角度想问题,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6、学习技能训练。

学习技能是学习者在学习的时间安排、内容安排、体力和精力安排、学习方式选择方面的能力。

(1)时间安排上,既要有规定的、固
定的、绝对时间的安排,也要有个人相对自由的时间安排。

(2)内容安排上主要是不同性质的内容搭配和内容量上的安排,因此,要教给案主内容安排技能,形成最好的内容安排习惯是改善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把案主的兴趣精力引导到学习上,使他尝试到学习的成功。

7、调动多方因素。

与家长联系了解案主在家中的情形;向同一村里的邻居了解在社会上的情形;与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联系,利用随堂听课的机会了解案主上课的情形;不时地调查校外活动的情况,有没有留恋于网吧、有没有欺负威胁其他同学、有没有参加初中生的集体群殴事件,必要时与街道派出所干警配合,多管齐下,约束案主行为。

8、挫折教育。

经常找案主谈心,告诉他人在成长过程没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或多或少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并给他假设一些事例,如当同学冤枉你昨天没有做好值日生工作时,你怎么办?当你要求父母给你买一双名牌运动鞋,而他们不答应时,你怎么办?……通过这些假设挫折教育,使案主懂得在不如意,受挫折时候该如何正确处理。

十、辅导结果和体会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精心辅导,问题学生陈某在行为表现上出现了极大的好转,现在,他在课堂上基本能安静下来听老师讲课,有时还能积极举手发言,打架、威胁、欺负他人等行为也基本得以控制,可以看得出来,案主已有改正的决心,在平时的言行中能努力克制自己,这是非常可喜的!
之所以有的案主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导致其行为的异常,是因为他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在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时,思维走进了死胡同,钻了牛角尖,从一个眼孔看问题,不懂得换位思考,导致了行为上的偏差。

只要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用我们的恒心、爱心和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感化他,就一定能走进他的心灵,打开他心中的“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