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考生现场随机抽取命题,准备10分钟左右,根据命题讲一个5分钟左右的戏剧故事。
考试要求
•内容健康
•内容具有较强的原创性
•设置人物和情节,具有明显的故事性•结构完整,情节设置合理,层次清楚•语言通顺,表达流畅
命题方式:
1、给出一个既定命题,简单地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关系,然后由学生续讲。
分为两种:给出开端式的开头或者结果式的开头
2、给出一个关键词,要求考生讲述一个以关键词为中心的故事。
例如:秘密
3、给出若干个关键词(一般2—3个),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对一组词语进行组合进而即兴创作,并且将故事在规定时间内复述出来。
4、故事接龙
(一)构思
⏹构思要注意的地方:
⏹考场上的故事篇幅小,所承载的主题思想有限,不可能将过于复杂的思想内涵交给一个短短的故事来完成。
⏹由于考试时间问题,故事要突出一个“小”字和一个“短”字,不能洋洋万言,所以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能涉及过多内容。
(情节围绕一个小小的故事展开就够了)
⏹编讲故事创作应该努力塑造人物鲜活的性格。
⏹要用电影的方式构思故事,讲述的过程应该是形象思维的结果。
⏹平时,可以多研究电影作品中的故事是如何运用视听语言的。
(二)语言
①口语化。
口语是指经过加工提炼的口头语言,它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通俗来说:说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
②形象化。
比如:——那天天气很不好(太抽象)
——那天下着雨(稍具体)
——那天下着大雨(具体,不形象)
——那天下着倾盆大雨(富有形象性)
——那天,雨下得真大,粗大的雨点连起来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一切,路旁的小白杨、月季花都低下头(很形象)
(三)结构
提倡单线曲折
单线是指”一件事”,曲折是指“转几个弯”。
单线发展,即在故事中只能一条是主线,主要是为了适合人们的记忆习惯,方便大家记住。
曲折渐进就是故事必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故事的高潮
⏹有以下几种做法:
①故事中的情节是故事中的人物在推动,因此把情节推向高潮,还是得在人物上做文章。
在编讲故事中“把人物往绝路上推,把他逼上绝处”是讲好故事高潮部分的一个极其有效的手段。
②让故事多转几个弯(平铺直叙是故事的大忌)
对比丰满情节
对比能产生反差,反差就出故事。
所以对比的手法也被引用到故事的创作中去,根据情节的需要,适当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人物对比,使之产生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