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初中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演练
一、目的:通过在不告知的情况下进行本次急救演练,使我院医务人员掌握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及应急救援运行程序和方法,检阅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全院应急能力的反应,检阅突发事件急诊医护人员到位时间和绿色通道畅通情况,提高医疗、护理各专业队伍协调作战的能力。
二、组织领导:医院医务科、护理部成立模拟演练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医务部部长、护理部部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医务科、护理部负责演练的组织和效果评估。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演练时间:——————。
演练地点:实验初中
四、演练前准备工作:
1、演练前1天向有关部门及领导通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2、演练前物资准备:医院急诊科配备必要的救护车、担架、氧气袋、催吐、洗胃、导泻、抗菌、解毒药品和抢救药物及设备,腕带、《重大医疗事件登记表》(或《绿色通道患者登记本》)
3、参加演练人员在演练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各类事故。
4、资料组拍摄图片、进行摄像,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
(照相机、摄像机)。
五、演练内容:
1、某学校学生在就餐过程中出现食物中毒临床症状(设定亚硝酸盐中毒),中毒病人被送往医院救治。
急诊科分诊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接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后,详细记录和核实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和临床表现等有关内容。
核实情况后,立即出车(3分钟内出诊),在规定时间赶到现场。
急诊科应立即通知医务科并同时报告分管院长,以便组织全院力量进行抢救。
(虚拟)通知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市卫生局。
2、我院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对现场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并进一步划分重症与轻症,对考虑病情较重的患者予以优先转运,对暂时无法转运者予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催吐、补液等院前急救处置。
3、院内处置过程:
3.1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由医院医务科、护理部进行全面统一指挥,协调安排,各科室必须服从指挥和安排。
立即组成人员充足及技术力量强的急救组进行合理诊治。
对病情较重者,可开通绿色通道,立即收入院治疗。
3.2各有关科室值班人员接到急诊请求后应于5分种内到达急诊科,以首诊负责制为原则接诊到院的患者。
3.3各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如检验科、药剂科等)及后勤部门(如电梯、收费处等)根据急诊科的“绿色通道专用章”必须优先为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务。
3.4.全院医务人员均有义务积极参加“绿色通道”的抢救工作,不得推诿病人,或对“绿色通道”的呼叫不应答。
3.5入院患者应由专科收治,如专科床位有限,同一系统各科室均有责任安排救治其他患者。
3.6急诊科应认真填写“绿色通道患者登记本”。
4、急性食物中毒处理有关要求
4.1向病人和接诊医生了解中毒发生的经过以及事件相关的情况,病人的症状、体征,发病经过,呕吐物、排泄物的性状,是否是首发病例。
认真书写病历,如实反映患者病情。
4.2 检查接诊医师门诊病历书写情况、对患者的处置是否符合规范。
六、预案演练总结、讲评
由组长讲话:宣布演练结果。
要求各有关科室,对本次群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医疗处置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总结,评估内容包括食物中毒事件种类和性质、事件的心里的影响、应急响应过程、对患者所采取的救治措施、重症患者的鉴别、处置等。
评估内容应包括有关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评估总结应报主管院领导。
参与演习患者安排:由4名人员扮演(具体安排如下)。
患者1:主诉“进餐40分钟后,恶心呕吐10分钟。
”,餐后40分钟,呕吐10分钟,量约300ml,伴有头晕,头痛,乏力,胸闷等症状,查体见口唇,指甲和皮肤紫绀。
患者2:主诉“进餐40分钟后,恶心呕吐10分钟。
”,餐后40分钟,呕吐10分钟,量约300ml,伴有头晕,头痛,乏力,胸闷,烦躁不安,嗜睡等症状,查体见口唇,指甲和皮肤紫绀。
患者3:旁人代诉“进餐40分钟后,突发意识障碍10分钟。
”,餐后40分钟,突然出现意识障碍10分钟,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气促等症状。
查体:T36℃,P137次/分,R28次/分,BP150/75mmHg,急性危重病容,口唇,指甲和皮肤紫绀明显。
入院急查:血气分析示:氧分压:85mmHg;指脉氧在75%~88%之间。
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2mm。
患者4:旁人代诉“进餐40分钟后,突发意识障碍10分钟。
”,餐后40分钟,突然出现意识障碍10分钟,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气促等症状。
查体:口唇,指甲和皮肤紫绀明显。
入院急查:T36℃,P135次/分,R13次/分,BP100/65mmHg,血气分析示:氧分压:70mmHg;指脉氧在70%~80%之间。
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