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区水景观的生态化与人性化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 引言 (1)2 水体景观的特性 (1)2.1人对水的亲水特性 (1)2.2住宅区水景观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2)2.2.1瀑布、跌水 (2)2.2.2溪流 (2)2.2.3涉水池 (3)2.2.4喷泉 (3)3 生态化水景设计 (4)4 人性化水景设计 (6)5 做设计一定要用感觉 (8)6 总结 (9)参考文献 (9)1 引言水来自于大自然,她带来动的喧器,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
水是风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她为植物、鱼和野外生灵提供生存之地。
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平静的水常给人以安静、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瀑布气势磅礴,令人遐想;涓涓的细水,让人欢快活泼;喷泉的变化多端,给人以动感美……2 水体景观的特性2.1人对水的亲水特性人一般都喜欢水,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
当距离很近的时候人可以接触到水,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水的亲切,水的气味、水雾、水温都直接刺激着人,让人感到兴奋。
当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被吸引到水边,实现近距离接触;有时候,水景设置得较为隐蔽,但是可以通过水声来吸引人。
由于人的亲水性,在居住区里,应该缩短人和水面的距离,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
人们喜欢立于水面,直接接触到水,小孩子喜欢在浅水中嬉水,涉足水中尽情玩乐。
在特殊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潜入水中,身临其境,欣赏水下环境的魅力等。
见图(1)2.2住宅区水景观的特点及表现形式水景设计是整个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的特殊性,决定了水景观的异样性。
在探讨水景观的审美特征时,要充分把握水的特性。
利用水体丰富的变化形式,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水景观,水景观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根据住宅区空间和地势等不同的因素,可以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以及喷泉等。
2.2.1瀑布、跌水住宅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以改善小区的景观。
明朝计成作《园治》有云:“瀑布如峭壁山。
理也,先观有坑,高楼檐水,可涧至墙顶作天沟,行壁山顶,留小坑,突出石口,泛漫而下,缠如瀑布。
不然,随流散漫,不成,斯谓:「作雨观泉」之意”。
人在瀑布前,不仅希望欣赏到优美的落水形象,而且还喜欢听落水的声音。
人工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见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梯级宽高比宜3:2-1:1之间,梯面宽度宜在0.3-1.0m之间。
市政务区国建.香谢水都就是这种瀑布的流水,与周围的小区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景观。
见图(2)2.2.2溪流溪流是提取了山水园林中溪涧景色的精华,再现于城市园林之中,居住区里的溪涧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
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
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两种。
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
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
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
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
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
溪流宽度宜在1-2m,水深一般为0.3-1m左右,超过0.4m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
经济技术开发区九溪江满江南风情的,有种古色古香的味道,它的水景观设计就是这里所说的溪流。
我爱这里的房子,因为我爱这里的美景。
见图(3)2.2.3涉水池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
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过0.3m,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
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汀步),面积不小于0.4×0.4m,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
安高.城市天地就采用了这种涉水池,给人以清澈透明的倒影效果。
见图(4)2.2.4喷泉喷泉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景观。
主要是以人工形式在园林中运用,利用动力驱动水流,根据喷射的速度、方向、水花等创造出不同的喷泉状态。
因此控制水的流量,对水的射流控制是关键环节。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空间形态、使用人群对喷泉的速度、水行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喷泉更是到处可见了,体育中心广场、鸠滋广场、文锦新城入口处等,这些都是喷泉的佳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活力,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给生活带来了不少激情。
见图(5)。
3 生态化水景设计近年来,“生态化设计”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也是疑惑之点。
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各有不同。
概括起来,一般包含两个方面:⑴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设计;⑵使设计的结果在对环境友好的同时又满足人类需求。
参照西蒙··迪·瑞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 Cown)的定义:|“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
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化设计要求继承和发展传统景观设计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关联的新秩序,使其在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的前提下,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统一,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景观环境。
而目前条件下,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首先,应尊重传统文化和地方风俗,吸取当地人的经验。
水景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
由于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环境获得日常生活和物质资料和精神寄托,他们关于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设计应考虑当地人和其文化传统给予的启示。
其次,应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
考虑基址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等生态要素的特征,尽量避免对它们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运行。
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水景设计中如果合理的利用自然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坚持因地制宜,对原有土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保护原来的地形,地貌,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减少了资金投入,而且保护了原生态系统的尽量保平衡,显得朴实无华,自然野趣。
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
同样,做为某个住宅区的水景观,也要结合整个住宅区的景观系统进行整体设计,而不是孤立地作为景观元素进行设计,使水景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居住去空间环境。
注重植物合理配制的核心是选择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长期生长于当地,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生命力顽强,能发挥其“自养”功能,养护管理较为粗放。
整个水景区植物配植以乡土物种为主,点配外来引进的珍贵植物,这样丰富了水体景观。
水生类植物如荷花、睡莲、慈菇、水生鸢尾、黄菖蒲、芦苇、水烛等的种植,点活了水面,进一步丰富水边景观。
大水面浅水区可以种植荷花为主。
见图(6)夏日来时,可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闻“人来花间影,衣来得荷香”,可忆“金浆木兰船,戏采江南莲”,可敬“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秋日来时,还可“留得残荷听雨声”。
景观设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学科,融合了社会行为学、人类文化学、艺术、建筑学、当代科技、历史学、心理学、地域学、自然、地理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
住宅区的水体景观设计只是这个大学科的一个很小很小的部分,只有联合多学科共同研究、分工协作,才能保证一个景观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创造出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质量的景观。
4 人性化水景设计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
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使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因此,“以人为本”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前提,住宅区的水景设计可以强调绿地的可参与性和亲和性。
绿地是水景空间的补充和延伸,是休闲运动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住宅区滨水绿地能创造的环境就应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水景设计要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要求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此作为设计原则,一定要分析居住区居民的年龄结构,尤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和小孩子的活动需要。
在住宅区的水景设计时,多考虑设计小的水体,而不是那种漫无边际、毫无趣味可言的大水体。
也许大水体会让人更能感觉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可是建成后的大水体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大水体的养护之困难可能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所没有考虑到的;大水体往往让人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而没有想亲近的感觉,因为往往在水体旁边都会有警世性的牌子:此处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钓……等语句;大水体一般是靠人工挖出来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发生水体污染问题,那将是致命的。
而小水体容易营建,这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住宅区小水体更易于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更能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更何况在后期养护管理中,小水体便于更好的养护,并且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情况下,小水体更易于治理。
当然大水景有大水景的美,但作为一个住宅区来讲,是不会去营造一个漫无边际的水景的。
在风水上讲究“曲生吉,直生煞”,风水所说虽不完全是科学,但作为住宅区里的水景最好设计成曲的。
在中国古代园林中讲究“师法自然”,即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们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为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形成变幻的效果。
尤其是在居住区中更易于设计成仿自然的曲水。
这样能起到组织空问、协调水体变化的作用,更能明确游览路线、给人以明确的方向感。
虚的水景是一种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园要素如石块、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体的形状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