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叶生蒲松龄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
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
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
见其文,奇之。
召与语,大悦。
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
公期望綦切。
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
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
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
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
无何,寝疾。
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
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
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
”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
”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
公喜,逆而问之。
生日:“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
今幸可从杖履。
”公乃束装戒旦。
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
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
然绝慧,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
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亚魁。
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
惨然不乐。
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
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
携生赴监,与共晨夕。
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
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日:“此去离贵乡不远。
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
” 生亦喜。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
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
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
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
”生闻之,怃然惆怅。
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
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
公子闻之,涕堕垂膺。
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
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
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①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节选自《聊斋志异·叶生》,有改动)【注释】①昂藏: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而所如不偶不偶:不对等B. 疾革难遽瘥瘥:病愈C. 公喜,逆而问之逆:迎接D. 所以淹君柩者淹:长久停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公游扬于学使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 辞而归,杜门不出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 以犬马病但以刘日薄西山D. 余深信焉去今之墓而葬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叶生终其一生于科考,甚至死后也没有断绝;他知恩图报,因感念丁公的知遇之恩,不离不弃,死后化作灵魂去报恩,终让丁公实现科考梦想。
B. 作者并非仅仅叙述了一个凄恻动人的故事,比照叶生,结合作者自己科考的辛酸往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者是借科考之事,抒孤愤之情。
C. 本文文笔简练,描写细腻,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力避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做到了奇幻多姿,浪漫主义手法高超。
D. 通过“异史氏曰”,卒章显志,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节,又谈了自己的看法,更抒发了对科考取士以及难得如丁公那样的知己的感慨。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
②天下之昂藏①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答案】(1)A(2)C(3)A(4)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5)①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
②天下才华不凡却如叶生那样沦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顾,天下哪里会再有一个丁乘鹤出现,让人生跟随他呢?【解析】【分析】(1)A项,而所如不偶。
但是命运不济。
不偶:不幸,不好。
B项,疾革难遽瘥。
我的病很重,很难立即痊愈。
瘥:病愈C项,公喜,逆而问之。
丁公大喜,迎上前来慰问他。
逆:迎接D项,所以淹君柩者。
之所以一直停放着您的棺木没有埋葬。
淹:长久停留故选A。
(2)A项,介词,在/介词,被。
B项,表承接/表递进。
C项,连词,因为。
D项,句末语气助词,不译/兼词,相当于“于之”。
故选C。
(3)A项,“终让丁公实现科考梦想”错,是帮助丁公实现了科考梦想。
故选A。
(4)“即命驾哭诸其室”从结构上来看是完整的,并且后面“出橐营丧”承前省略主语,领起另一句子,所以在“室”和“丧”后停顿;通过一个“又”字可知,“葬以孝廉礼”及“厚遗其子”是两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在“礼”和“子”后停顿;“为延师教读”是针对“其子”的,所以在“读”后停顿;“言于学使”和“逾年游泮”结构完整,意思清楚,所以在“使”后停顿。
(5)“不意”没料想到。
“时数”时运。
“憎命”好命不佳。
“依然”仍旧。
“铩羽”名落孙山。
昂藏: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顾”回首四顾。
“从”跟随。
“沦落如叶生其人” 叶生那样沦落的才子故答案为:⑴A;⑵C;⑶A;⑷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⑸①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
②天下才华不凡却如叶生那样沦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顾,天下哪里会再有一个丁乘鹤出现,让人生跟随他呢?【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河南)淮阳有个姓叶的秀才,不知道他的名字。
(他的)文章词赋,在当时首屈一指;但是命运不济,始终未能考中举人。
恰巧关东的丁乘鹤,来担任淮阳县令。
(他)见到叶生的文章,认为不同寻常,便召叶生来谈话,(结果)非常高兴。
到了开科考试的时候,丁公在学使面前称赞叶生,使他得了科试第一名。
丁公对叶生的前途寄予极大的希望。
乡试考完,丁公要叶生的文稿来阅读,拍案叫好。
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
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感到辜负了丁公的期望,很惭愧,身形消瘦,呆如木偶。
丁公很同情他,约好等自己三年任满进京,带着他一起北上。
叶生非常感激,辞别丁公回家,从此闭门不出。
没过多久,叶生病倒在床上。
丁公经常送东西慰问他;可是叶生服用了一百多副药,根本不见效。
丁公正巧因冒犯上司被免了官职,将要离任回乡。
他给叶生写了封信,大致意思说:“我东归的日期已经定了,所以迟迟不走的原因,是为了等待您。
您若早晨来到,我晚上就可以上路了。
”叶生看着信哭得非常伤心,他让送信人捎话给丁公说:“我的病很重,很难立即痊愈,请(您)先动身吧。
”送信人回去如实说了。
丁公不忍心就走,仍慢慢等着他。
过了几天,看门的人忽然通报说叶生来了。
丁公大喜,迎上前来慰问他。
叶生说:“因为小人的病,有劳先生您久等,心里怎么也不安宁。
今天有幸可以跟随在您身边了。
”丁公于是整理行装赶早上路。
丁公回到家,让儿子拜叶生为师,并让好好伺候,早晚都和他住在一起。
丁公子名叫再昌,当时十六岁,还不能写文章。
但是却特别聪慧,过了一年,公子便能落笔成文。
加上丁公的力量,于是他进了县学成为秀才,不久就考了个第二名。
丁公认为叶生长期客居外省,怕他耽误了参加岁试,便劝他回家。
叶生听说后脸上现出了凄惨不乐的神色。
丁公不忍心强让他走,就叮嘱公子到京城参加会试时,一定要为叶生稍纳个监生。
丁公子考中了进士,被授部中主政。
上任时带着叶生,并送他进太学国子监读书,与他早晚在一起。
过了一年,叶生参加顺天府乡试,终于考中了举人。
正遇上丁公子奉派主管南河公务,他就对叶生说:“此去离您的家乡不远。
先生已经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该何等令人高兴。
”叶生也很喜悦。
(叶生)到家(下车),看见自己的门户很萧条,心里非常难过。
(他)慢慢地走到院子里。
妻子(正好)拿着簸箕从屋里出来,猛然看到叶生,(吓得)扔了簸箕就走。
妻子站在远处对他说:“您死了已经很久了,有什么话想要说吗?之所以一直停放着您的棺木没有埋葬,是因为家里贫穷和儿子太小的缘故。
如今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请不要作怪来惊吓活人。
”叶生听完这些话,显得非常伤感和懊恼。
(他)慢慢进了屋,见自已的棺材还停放在那里,便一下扑到地上没了踪影。
妻子惊恐地看了看,悲痛极了,抱起地上的衣服伤心地大哭起来。
丁公子听说,泪水浸湿了胸前的衣服。
他立即乘着马车哭奔到叶生的灵堂祭拜;出钱修墓办理丧事,用举人的葬礼安葬了叶生。
又送了很多钱财给叶生的儿子,并为他请了老师教读。
后来丁公子向学使推荐,使叶生的儿子第二年入县学成了秀才。
异史氏说:魂魄跟从知己,竟然会忘记自己已经死了?听说的人都表示怀疑,我却深信不疑。
叹息啊!命运不蹇,时运不济,经历之处,总难遇合。
古今痛哭的人,只有献和氏璧的卞和和你啊;举世贤愚倒置,(能慧眼识人的)伯乐如今又在哪里?天下才华不凡却如叶生那样沦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顾,天下哪里会再有一个丁令威出现,让人生死跟随他呢?唉!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
其于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
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
自含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昔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成汤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
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而齐用王子,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岂与世儒暗于大较,不权轻重,猥云德化,不当用兵,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遂执不移等哉!故教笞不可废于家,刑罚不可捐于国,诛罚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