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大全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大全

《岳阳楼记》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复习目标: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教给学生复习方法。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习文言文能力。

●复习重点: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教给同学复习方法。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复习环节:字词练习----句子复习----理解课文内容----课文理解练习 ----迁移练习自主学习一、背诵课文(能熟练背诵)二、文学常识《岳阳楼记》选自,作者,字,苏州吴县人,(朝代)著名家,家,军事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

三、解释词语: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2、增其旧制增:制:3、前人之述备矣备:4、然则北通巫峡然则:5、连月不开开:6、则有去国怀乡去:国:7、沙鸥翔集集: 8、而或长烟一空一:9、把酒临风把:临: 10、不以己悲以:11、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归:12、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进:退:四、通假字1、百废具兴2、属予作文以记之五、一词多义1、夫予观夫巴陵胜状2、观予观夫巴陵胜状夫环而攻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极南极潇湘4、或而或长烟一空感极而悲者矣或异二者之为六、翻译句子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合作探究:一、课堂订正自主学习内容,教师强调易错的字词。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播解疑答难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请简要概括第一段所写的内容,然后指出哪些内容写出了滕子京的政绩?(2)在第二段中用横线画出描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并分析作者从哪些方面展开对景物的描写?(3)第二段中作者对景物作了略写,原因是什么?其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4)在第四段中找出与第三段中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形成鲜明对照的句子,并分析形成这两种心情的原因是什么?(5)作者认为,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怎样理解文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深刻含义?(7)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8)从文中看,“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总写洞庭湖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点明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中的“二者之为”具体指的是什么?(12)“是进亦忧,退亦忧。

”中的“进”、“退”分别指的是什么?(13)“古仁人”指:_________;“骚人”指:_________ ,它出自战国时期写的______________。

(14)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与文中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5)文中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分别是?(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A.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社会安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B.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拥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心态。

C.文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17)“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课堂检测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0题。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1—5题。

①若夫淫雨露霏,……感极悲者矣。

⑦至若春和景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人之心.……吾谁与归?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B.馋谗畏讥乐以忘忧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山岳潜形潜:—— (2)薄暮冥冥薄:——(3)把酒临风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4.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2分).二、嗟夫!予尝求古人之心.……吾谁与归?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3分)(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是进.亦忧,退亦忧()(3)微斯人,吾谁与归.()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2分)9.“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0.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

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3分)课后延伸中考链接,对比阅读:(一)《岳阳楼记》和《范仲淹罢宴》(甲)嗟夫!予尝求古人之心.……吾谁与归?(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 ī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槨(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

⑴或.异二者之为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⑶赗敛棺槨皆所未具.⑷使毕.其事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从乙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4、甲文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滕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戒对方也有自勉之意。

根据这篇短文所叙的故事,你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的意思,有什么新的理解。

(不仅忧君而且忧民)归纳两文对比点:乙文所写故事是作者在甲文中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胸襟的具体体现,是对范仲淹忧乐观的最好诠释。

(二)《岳阳楼记》和《黄冈竹楼记》(王禹偁)(甲)嗟夫!予尝求古人之心.……吾谁与归?(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①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②。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③,戴华阳巾④,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⑤。

江山之外,第⑥世虑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注释]①比屋:家家户户。

②状:描述。

③被鹤氅(chǎng):披着用鸟羽做成的披风。

被,通“披”。

④华阳巾:道士所戴的头巾。

⑤世虑:世俗的杂念。

⑥第:只。

(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选文有改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3)不可具状具:(4)亦谪居之胜概也胜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2)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3、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4、了解了两位作者的不同态度,你更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这两段文章对比的理由:都是作者被贬官时所作;都是写景的散文;作者在相同的境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人生态度不同。

唐太宗论止盗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的)②自是数年之后(这)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俺罢宴》〖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节〖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2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2) 而或长烟一空( )(3)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25.翻译句子(4分)(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分)译文:(2)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2分)译文:26.〖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

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