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职业生涯规划导论
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 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 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学毕业 生。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 涯。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 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在25岁获得企管硕士学位后,凯西却很难找 到工作,因为比其他人,她实在太年轻了。但她 坚持不懈,凭着学识与实务经验(来自为电话公 司进行的市场研究)两者兼具的优势,终于找到 了新雇主——一家大型区域通信公司。
案例五:孙正义的人生规划
• 20——30岁时,要向所投身的行业宣布自己的存在; • 30——40岁时,要有1亿美元的种子资金,足够做一
2、这一阶段的生涯规划理论进入美国 各高校。
(四)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推广时期 (1960-1970年)
1、”生涯设计“课程在各个高校风 起云涌。内容包括:生涯察觉、生涯探 索、生涯决定、生涯准备等不同阶段的 生涯技巧等。
2、电脑技术加入其中,开发了一系 列生涯规划的系统。如SIGI和DISCOVERY。
(二)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发展初期 (1930-1940年)
1、生涯规划开始更多的关心个人。 2、一些职业教育人员与人力资源 专家也开始对学生进行专业性和针对 性的生涯规划指导。
(三)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革新时代 (1950-1960年)
1、新的观点认为:”生涯辅导“的目 标在于有系统的教育学生或成人,根据 各种未来生涯选择时所需要的知识、态 度和技巧,来规划其所想要接受的教育 方案,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并协助 其规划未来的生涯发展道路等。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 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而另一些人 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案例三:
• 大约10年前,一个来自吉林的 青年刚到北京,站在火车站外, “看到灰蒙蒙的天、拥挤不堪 的马路、脏乎乎的到处都是灰 尘黄土”,心潮澎湃,觉得终 于进入“滚滚红尘”之中。几 年后,这个青年混得风生水起, 一句“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让他和他的“语录”传遍了大 江南北、黄河两岸。他就是罗 永浩,人称“老罗”,一个 “38岁且体胖的英语老师”, 被新东方的学生誉为“史上最 牛英语老师”。
• 环球人物杂志:你怎么理解成 功?
• 罗永浩:衣食无忧,不做委屈 自己的事,这就非常成功了。
案例四:凯西的职业道路
凯西,26岁,是一家大型通信公司的运 营经理,手下有15位负责网络运营的部属, 年薪5.4万美元。这的确是一份好工作,权 责大、潜力无穷,还有一份对26岁的年轻 人来说非常优越的待遇。她是如何胜任的 呢?
• 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 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 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面对选择?还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 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 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 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 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 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 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 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 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 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一年致 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成功的起点是
渴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愈高,他的才能发
展就愈快。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 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累里原本是一 名并不成功的作家,出版数部作品却无一能
18岁,高中毕业典礼上:我发誓要当李嘉诚 第二!我要当中国首富(好大的口气)!
20岁,春节老同学团聚会上:我想创立自己 的公司,30岁时拥有资产2000万。
23岁,在某市工厂当技术员,第二职业 是炒股:我正在为离开这家工厂而奋斗, 因为在这里工作太没前途了。我将全力炒 股,三年内用5万元炒到300万元(似乎有 点实现的可能)
个大项目(当时身上只有100多美元); • 40——50岁时,要选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并在这
个行业中取得第一,公司将有10亿美元以上的资产 用于投资。 • 50岁时,完成自己的事业,公司营业额超过100亿美 元; • 60岁时,把事业传给下一代,回归家庭,颐养天年。
案例六: 三个工人的故事
•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 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 楼。" 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 开心:"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
从学校取得文科学位之后,凯西进入一 家知名的包裹快递公司,担任初级管理职 位。当薪资与权责的成长明显受限时,她 开始探讨其他的可能性。很快,凯西了解 到,如果想要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 就必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凯西开始自费在当地商业学校进修会计及经济 学的夜间课程。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申请到在 职进修企管硕士的课程。因为包裹快递公司的工 作时间改变,使她无法继续上夜间的课程,所以 凯西毅然辞职当时年薪1.8万美元的工作,并借助 贷款进修她的企管硕士。凯西决定主修营销。在 选修的一门课中,她和两位同学为当地一家电话 公司进行密集的市场研究,以便制定出长途电话 预付卡的营销方案。
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博士对美国 社会进步动力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 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他们在做 每天、每周、每月活动规划时,都会用长 期的观点去考量。他们会规划五年、十年, 甚至是二十年的未来计划。他们分配资源 或做决策都是基于他们预期自己在几年后 的地位而定。这一研究成果,对刚刚跨入 社会的职场人士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 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 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的实现,成为 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 层;
60%的人,他们安稳的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 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 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 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2008-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
招聘会的人山人海
现实中的我们
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历史
(一)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初露端倪(19901930年) 1、领军人物是美国的弗兰克·帕森斯, 他最早提出了职业规划这个概念。 2、产生了很多心里测量的工具,为职业 生涯的辅导提供了全新的辅导工具。 3、强调的更多的是提供职业资讯,进行 职业辅导,或者进行毕业就业指导,针对 个人发展的着眼点并不多。
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主讲教师:×××
2014年5月
课程内容
本课程包括的内容 : 第一章:职业生涯规划导论 第二章: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第三章:职业准备与就业指导
第一章 职业生涯规划导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大学生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及原则
【教学重点】
1、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案例一:小王的目标阶梯
小王是我从小到大的朋友。小王不是原名,因 为他长得黑矮瘦弱,因而得名。18岁分开后,我 在外为生活四处飘泊奔波;小王却上了大学,什 么事都挺顺当。在这分开的十年里,我们几乎每 隔两三年见一次面。每一次我都喜欢问他同一个 问题:你将来的目标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总是不 相同。下面记录的是小王每次谈及目标的原话:
职业生涯规划=知己+知彼+抉择+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
高 职业探索期
建立期 职业中期 职业晚期 退出期
业
?
绩
?
低
5 10 15 20 25 30 35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对大学生以职业要求 为目标的目标管理,通过让每一个同学明确其预 期的目标,使之自觉地按预期目标的要求开发潜 能,提高综合素质。
五、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获得职业成 功的重要意义
成功的万能公式: 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
修正+坚持到底
有位总裁曾说过:“我看来,世界上最大 的悲哀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 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想想看,一个人在工作中 只能赚到薪水,其他的一无所获,这是一件多 么可悲的事情啊。”
25岁,炒股失意而情场得意,开始准备 结婚:我希望一年后能有10万元,让我风 风光光地结婚(挺现实的想法)。
26岁,不太风光的结婚典礼上:我想生 一个胖小子,不久的将来当个车间主任就 行,别的不想了(是不是结婚都会使人成 熟)。
28岁,所在工厂效益下滑,偏偏正是妻 子怀胎十月的时候:希望这次下岗名单里 千万不要有我的名字。
三种 结果
今天的 我们
高中时期的选择
三年后 的我们
三个人的选择
现在的选择
为何要上学? 为何选择该专业?
我们大学生毕业后有以下 几种选择:
当前的 就业形 势???
就业——端起别人 给自己制造的饭碗 创业——自己给自 己以及给别人制造 饭碗
转本——追求知识 并获取更大的饭碗
失业——暂时还没 有端起自己的饭碗
我怎么样去行动
我是谁
我将成为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线路图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1、终身性 2、独特性 3、发展性
四、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
1、可以分析自我,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 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