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课程一、人像摄影中对于用光的基本常识光线是摄影的基础,不同成份的光线在摄影中反映于被摄人物身上的光影效果也是不同。
如何利用这些光线对于人像摄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掌握用光的技巧那么在拍摄人像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不同于其他的摄影技巧,人像摄影用光是学摄影的学员必须掌握的,人像摄影用光更是摄影的基础。
下面就告诉你人像摄影用光的基本常识,希望会对初学摄影的摄影师有所帮助。
顺光光位:顺光又叫正面光,是从照相机方向投向主体人物的光线。
顺光光位是表现人物的常用光源,与相机镜头的光轴成0度-15度夹角。
特点:人物面部显得明朗、真实、自然,被摄体大部分受光,阴影面积小、光效偏平、立体感靠被摄主体自身的结构表现出来,属平光范畴。
适合人群:通常五官端正脸型较标准的人适宜用这种光线,如男女青年或儿童。
(可用于美人光组合,也叫高低光)缺点:脸型较胖、脸型太瘦者均不适合。
侧光光位:是在被摄者的前侧或者侧面方向布光。
特点:能产生较鲜明的明暗分界线,光效一半亮一半暗,立体感强,易于表现出人物面部明暗的丰富层次和个性。
属主辅光范畴,可用于主辅光组合的主光光位或侧逆光组合的辅光光位。
(三角光、阴阳光、前侧光)。
适合人群:个性写真,对喜欢表现立体感的人较适合。
光比过大,如掌握不好,会出现暗部没有层次。
逆光光位:是来自被摄主体的正后方的光线,属修饰光范畴。
逆光的光线最能勾画出人物的轮廓和立体感。
特点:影调凝重,烘托主体人物,使人物与背景分离,增加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和人物与背景之间的空间感。
不足:逆光加大了面部的反差,使人物轮廓非常明显。
但这种光线有时不能把面部的层次完全再现出来,只能依靠辅助光来弥补这一不足。
侧逆光:分为左侧逆光和右侧逆光位,是从主体人物的后左侧和后右侧方向照射过来的光线。
在布光上应做到:“宁打一条线,不打一块面”。
起到修饰人物轮廓和结构的作用。
属逆光范畴。
单灯布光:人像摄影用光中,单灯也是非常重要的布光方式。
单灯布光的特点是简单但却丰富多彩。
单灯布光也是非常受摄影师喜爱的一种布光方法。
一般摄影师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下,使用单灯布光调和灯光的光质和色温等。
具体如何使用单灯布光,需要学员来校学习了。
北京摄影器材城摄影培训学校对于专职摄影师可以用到的一切摄影知识都会亲囊相授。
二、人像摄影中初学者常犯的构图大忌摄影就如同绘画、构图的作用极为重要。
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给人以美感。
一幅照片,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往无法引人入胜,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
在迈入艺术的自由王国之前,只有掌握其基本规律和标准方法,才能避免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之现象。
初学摄影者常犯的错误有:1.画面撑得太足有些初学摄影者拍照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这很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裁剪。
同时也会令到作品显得拘谨、死板。
2.地平线倾斜有的人为了将一些高大的景物拍全,便在取景时采取了让画面倾斜的方法。
这实在是个得不偿失的做法。
如此,势必造成地平线倾斜,画面失衡,视觉感受不舒服。
3.头撞南墙拍摄侧面的人像或带有向前冲势的物体时,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间,给人一种头撞南墙的感觉,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4.附加物缠身背景选择不当,产生了烟囱长在肩膀上、脑袋上冒出大树杈等现象,破坏了人物原来的形象。
5.落格当被摄者与高大的衬景在一起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结果是拍全了,可人物在画面上常常只剩下个脑袋,落在画面的下端,非常难看。
6.画面分裂取景时没有处理好地平线的位置,将其置于画面正中,于是画面被一分为二,呈分裂状,缺乏和谐、统一之感。
7.喧宾夺主在画面中过多地表现了陪衬体,使主体物处于次要的地位,反而不引人注目。
8.缺乏趣味中心取景时缺乏忍痛割爱的精神,“鱼”区,“熊掌”亦取,意欲兼收并蓄,反而造成了画面无主次、小头绪、结构松散、杂乱无章的现象。
9.各顾东西,神情不一致在拍摄众人合影照时,人物的位置没安排好,不能形成一个向核心靠拢的趋势,画面形势呈分裂状,与作品所欲表现的主题不相符。
10.画面失衡在构图时没有顾及画面的影调结构、色彩结构的协调,造成画面色彩,影调失衡,影像照片效果三、人像摄影知识提升构图取景功力的途径(1)刚学习摄影时,不免看了很多有关构图观念的书籍,一直在所谓的黄金比例的法则里,学习着二分、三分、井字、螺旋式构图等制式而历史恒久远的旧规,才发现这些精准的数学公式,也是完美构图的基础概念。
这时期的我,也大量的阅读着影像图片,并试着去解析著作者对于影像结构的描述与刻画,主体与背景和点、线、面之间的关联性,而这样的组合又带来观者什么样的感受?如何的视觉引导?在这样探讨和学习的过程中,从观察生活中的枝末细节、街头的一隅、路过的自然景观中,我彷彿也重新的认识了这个由摄影眼打开的精采世界,那是你我生活中处处可见、随手可取的小小美好。
该怎样才能将一个完美的画面构的精采、构的唯美、构的和谐、构的让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呢?摄影师作品摄影师作品摄影师作品四、人像摄影知识提升构图取景功力的途径(2)其实学好构图没有太多捷径,当然从生活中累积美感是最好的方法,试着去观察各种物体的线条曲线、建筑物的几何结构、电影里的人景物的远近比例等,都是增加构图美感的好方法。
慢慢的从平面到立体之间,你会发现影像里的前、中、后,景深、浅该如何搭配应用,主体和背景之间的透视比例如何呈现。
以及利用对比色彩的和谐与冲击性等,而在学习与感受的美妙过程里,训练出直觉性的构图反应,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在布列松大师说的那决定性的一瞬间来临时,才有更多的操控力捕抓那珍贵、完美的一刻,并且要勇于的去尝试各种创意,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相信也能让你跟POKI 一样,重新爱上了这个3D 的新鲜世界。
POKI在拍摄人像创作的时候,通常使用定焦的镜头,并且不断移动脚步跟视角(导致隔天脚都有点残废),以便取得各种有趣而富有视觉感受的构图甜蜜点。
在按下快门时,你的构图点就该已决定好,而不要再去裁切他,那会破坏照片的质量,也会养成你回家再裁切的坏习惯,我能给你的建议就是多拍几张不同的构图吧,而且不要站在原地拍照,要一直的去寻找变换着视野。
我喜欢趴着、蹲着、甚至是躺着,因为这样与众不同的叙事角度,往往能带给你最特别又惊奇的结果,所以,不要吝啬移动你的双腿,也尽可能的弯曲你的身体,去取得更丰富的构图要素。
摄影师作品摄影师作品摄影师作品五、人像摄影知识提升构图取景功力的途径(3)拍风景的前辈们总说:“好的风景就在你的脚下”,而近年来受欢迎的人像摄影范畴,也自半身、全身的美美人像糖水照,渐渐的走向了以景色带出人物的情绪堆栈,这样的组合更容易令整体影像的氛围,因背景与主体的搭配得宜,而感动了观者!而这样的趋势所产生的,是一幅幅让人赞叹的作品,即使在抽离了人物之后,这画面依然会是一片带的走的绝美风景,所以POKI 很喜欢寻找一些既新奇而又有地方特色的景点,这样取来的景,更能吻合拍摄主题的氛围设定,也更能加深作品欲表达的情感面。
摄影师作品摄影师作品感受细节里透出的光芒,充分掌握并运用其变化,慢慢的,影像也就更有深度,更能营造出所谓的氛围感。
带着相机跟一颗冒险的心,就去疯吧!六、人像摄影如何锻炼镜头感如何锻炼你的镜头感,仔细想了一想,这确实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而且因人而异,每个人有不同的观察方式,不同的审美情趣。
首先,什么是镜头感?简单一点说就是“眼睛+大脑=镜头”,喔,对了,你要是认为我的意思是说有人拍PP没头脑,那你就想歪了。
回到正题,我们拍摄的时候总是用眼睛先观察被拍摄物,这是第一步,然而这第一步好多朋友就没有注意到我们的眼睛其实有缺点的(相对于镜头),首先它是俩(我们这里多数应该是这样吧),就是说它是立体三维的的感知,所以不加思索我们就知道前后,所以我们想当然的就认为镜头也应该知道。
其实镜头只能给你一个平面的东西。
其次,我们的眼睛是选择性的观察事物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一排站在一起观察一个方向的人,像场里的客观世界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每个人的视觉记忆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的大脑在“作怪”,因为每一个人的视觉兴趣点不一样。
所以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镜头和我们的眼睛有这两点差异,这不是镜头的错,镜头只是忠实的还原了画面,所以,我们应该尽量以镜头的方式观察,思考。
说道这里,有人会提出,具体应该怎么做。
是啊,这个话题就只好因人而已了,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了。
在这里我就只能针对性的谈一谈几点有的朋友常遇到的问题,不全面之处,还望高人海涵。
人像摄影如何锻炼镜头感第一,加个框,为你的视平面加个框。
这是一个无形的框,在你的大脑里,选择你希望拍摄的画面,同时也可以不断的调整它,不要总是依赖你的取景器,习惯了之后,你会发现它比取景器快得多,方便许多倍。
第二,习惯关注你的整个取景器画面。
许多人拿起相机拍摄的时候死盯着MT的眼睛,不停的拍,运气好,看着相片就高兴,运气不好,唉。
问题在于自己忽略了拍摄的是一个画面,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MT。
是的,你无论如何也应该习惯按下快门之前飞快的用眼扫一下整个画面。
该不该按下,那就是你的事了。
第三,什么焦段最难拍?坛子中有许多朋友喜欢用中长焦(标准的懒人镜头),因为它的画面效果和我们的眼睛所观察到的十分有别,所以,非常的讨好,毕竟我们不能用眼睛看到这样的效果。
然而它把空间感给压缩了,成为彻底平面化的平面(没错)。
那广角呢,我个人也认为广角有这方面嫌疑。
真正难拍的我认为应该是标头,因为它有类似我们眼睛的视觉效果和透视,要想拍好就需要拍摄者有极好的观察能力,这促使你需要在自己的眼力上不断的提高。
片子拍得不好很容易看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有助于我们反醒提高。
所以,尽量用标头拍,该走的时候多走走。
如果有兴趣,我们翻开世界有名的时装杂志,人物类杂志,会发现90%的片子都是用35~85mm(相对于35毫米相机)的焦段拍摄完成的。
第四,多走走,前后左右都无妨。
移动的时候不要忘记观察主体的前后,切不要因为我们的镜头好,把它虚化了事,这样原本非常有意义的前后景,让你给扔了,这不仅仅浪费的是钱的问题。
第五,锻炼你的视觉透视感,这一点对于拍摄静物,建筑,以及希望拍产品广告的朋友非常有用,我们人眼的视角非常宽大约有135度(单只)左右,然而我们视觉重点却非常的小,同时我们的大脑已经对透视做了适度的校正,所以,有时我们往往忽略了透视的影响。
所以,当我们希望取得一个画面的时候,我们应该多观察拍摄主体前后的范围,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需要它到什么程度!以至于通过锻炼,我们可以直接做出判断“我要用××镜头”。
七、人像摄影的拍摄距离当同一个方向用同一个焦距的镜头来拍摄的时候,不同的距离会拍得不同的景物范围。
离主体愈远则拍摄范围愈大,离主体愈近则拍摄范围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