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腔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一、适应证:
①抽取腹水进行实验室化验和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
②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
③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④腹腔内注射药物。
⑤进行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
二、禁忌证:
①严重肠胀气。
②妊娠、卵巢囊肿。
③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
④躁动、不能合作或有肝性脑病先兆。
三、术前准备:
①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内有0.5%碘伏、无菌棉签、2%利多卡因、皮尺、胶布、引流袋、无菌培养瓶、无菌止血钳。
②一次性无菌腹腔穿刺包:内有后接胶皮管的腹腔穿刺针、5ml注射器、50ml注射器、洞巾、无菌手套、纱布、棉球、试管。
四、操作流程:
①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交待穿刺目的和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获得患者配合,得到患者知情同意书和家属授权委托书的签字。
患者穿刺前排空膀胱。
②术者戴口罩、帽子、穿整洁工作衣,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前,以屏风遮挡。
③患者取平卧位、半卧位、坐位或者侧卧位,选取适宜穿刺点:
A: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点;
B: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cm,左右旁开1.5cm;
C:侧卧位,脐水平线与左侧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D:少量积液或包裹性分隔时,需B超引导下穿刺。
④常规皮肤消毒(碘伏消毒,以标记点为中心由内至外顺时针同心圆消毒3次,不得有间隙,每次均小于上次消毒范围)。
⑤打开无菌穿刺包,打开前看其是否过期,打开三个角,戴无菌手套,打开最后一个角。
铺洞巾,让助手打开2%利多卡因,吸取利多卡因并排尽空气。
⑥左手持纱布固定皮肤,在标记点打一皮丘,然后垂直进针,抽吸,打药,如此交替进行至有漏空感并抽吸到腹水结束。
拔针迅速,并粗记进针深度,纱布压盖穿刺点。
⑦选择合适粗细长度的穿刺针,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或出现漏空感提示已穿过腹膜壁层,由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穿刺针头,术者打开橡皮管夹子即可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
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20ml注射器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直接进行。
⑧引流结束后夹闭橡皮管夹,迅速拔出穿刺针,消毒纱布覆盖,撤去洞巾,胶布固定。
⑨清理用物,记录腹腔积液量、颜色、性质,将采集标本立即送化验。
五、注意事项:
①引流过程中不宜过多过快,肝硬化患者一次引流一般不得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维持大量输注白蛋白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如为血性腹水,仅留取标本送检,不宜放液。
②整个操作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做适当处理。
操作前后均需测量呼吸、脉搏、血压、腹围,以观察病情变化。
大量放液后应给与腹带固定腹部,以防腹压骤降。
③放腹水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嘱患者变换体位。
必要时超声引导下穿刺。
④术后嘱患者平卧,使穿刺针孔位于上方避免腹水漏出;对于腹水较多者,为防止漏出,穿刺时勿使自皮至壁层腹膜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可先45°进针到皮下后转为垂直进针。
如仍有漏出可用蝶形胶布或火棉胶黏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