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方法
2.1局部效益与总体效益相结合
局部的最优并不代表总体最优。总体的 最优往往要求局部放弃最优而实现次优 或次次优。进行系统分析必须着眼于系 统的整体目标,坚持“系统总体效益最 优、局部效益服从总体效益”的原则。 系统分析时还应站在比所研究系统高一 级的立场和角度来观察。
深圳河(湾)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本课程讲述的系统分析方法除了包括应用系统学科体系 中通用的技术与方法,还要讨论环境科学和地理学的理 论和方法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二 系统分析的原则
2.1局部效益与总体效益相结合 2.2递阶分解与综合协调相结合 2.3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 2.4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2.5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20世纪40年代,美国兰德(RAND)咨询公 司发展了一套解决复杂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称为“系统分析方法—System Analysis”。 早期用于武器系统的成本和效益分析。
之后,系统分析推广到其他政府部门,并陆 续被民间机构采用,以改进交通、通讯等设 施效率和效能。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资源、生态、 环境、城建、医疗等问题。
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若干组成成分所 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由若干(通常是大量)的元素组成; 元素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系统作为整体具有特定功能。
系统基本概念图
输入
结构 环境
S1 S2
边界
S3
S4
输出
元素、结构、环境、边界 输入、输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 状态、变量、过程、功能等
1.2 环境与地理学研究的系统
实例一:生态系统 实例二:水资源系统 实例三:城市系统
实例一:简单陆地生态系统
降雨
太阳能
热量
异养生物 大型消费者
自养生物
异养生物 分解者
养分 基岩的风化
营养物质流 能量流 信息流
系统各成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支持、相互竞争,各种 成分通过能量流、营养物质循环、信息流等过程来耦合 。
实例二:水资源供需系统
水资源系统
地表水
地下水
外引水
海水
处理污水
工业
农业
生活
航运
生态
用水系统
水资源系统具有多方案替代的特征; 水资源系统与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受众多因素影响并相互制约的复杂大系统
实例三:城市系统示意图
人口
居住区位
工作选择
服务机构 的使用
基础设施 运输系统
环境问题的全局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世界 上很多著名的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的研究和实施都 应用了系统分析方法
(3)区域/城市系统分析的发展
产业革命和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社会经济的 高速发展,城市规模、结构及行为日益复杂, 由此而生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越来越复杂, 迫切要求城市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要从系统科 学的方法论中去寻找解决问题、协调矛盾的钥 匙,从战略高度去重新认识城市化及城市系统。
2.4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选择最优方案,不仅要从当前利益出发, 而且还要同时考虑长远利益,要两者兼 顾。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应该坚持当前 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
2.5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是指采用数学模型进行的数量 指标的分析,但是一些政治因素与心理 因素、社会效果与精神效果目前还无法 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只能依靠 人的经验和判断力进行定性分析。因此, 在系统分析中,定性分析不可忽视,必 须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或者交叉地进行,才能达到系统选优的 目的。
工作区位
服务机构 区位
经济
城市结构可以看成个人活动(住房+工作+各种服 务)、团体活动(狭义上=经济活动)、以及支持它们
的实体基础设施和运输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有着强烈的 依存关系。
小结
地理学与环境科学的许多系统具有“涉及因 素众多”、“结构和过程复杂”、“相互依 存影响”等特征,因此常把这些系统归类为 “复杂的巨系统”
系统分析方法
第1讲 系统分析方法概论
一 系统分析的概念 二 系统分析的原则 三 系统分析的内容与过程 四 系统分析示例:污水管理问题 五 课程安排
一 系统分析的概念
1.1 系统的基本概念 1.2 环境与地理学研究的系统
1.3 系统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1.4 念
(2)相关研究机构
相关研究机构
(3)环境系统分析的发展
20世纪中叶,由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频频 发生,美国洛杉矶光学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 事件,日本的水俣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在时间和 空间上都非常广泛的综合性效应。只有调动社会 各个领域的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美、日、英等主要工业国先后建立了全国性的 科研机构和管理机构,展开了综合性的全国或区 域的环境污染防治。
在这种背景之下,区域和城市系统分析逐步 发展起来,并在区域和城市规划中得到广泛应 用。
1.4 系统分析与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从系统论的概念和思想出发,综合应用多学 科的知识和方法,研究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系统整 体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和协调, 达到系统总目标最优的目的。
系统分析方法:在对系统对象进行规划、设计、制造、 运行管理等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法、理论。如 预测技术、模拟仿真技术、计算分析技术、优化、评价、 决策方法等
2.2递阶分解与综合协调相结合
大系统特别是复杂系统常可分解为若干 子系统,因此分析时可以将大系统逐层 分解,即所谓“化整为零”,使问题简 约清晰,便于深入研究;
然后根据系统整体与各层次目标,相互 协调配合,将小系统“集零为整”,只 有各子系统实现各自功能,并相互协调 一致,才能实现整体目标并达到最优。
2.3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
系统的内部因素往往是可控的,而外部因素往 往是不可控的,系统的功能或行为不仅受到内 部因素的作用,而且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 约。因此,对系统进行分析,必须把内外各种 有关因素结合到一起来考虑。
通常的处理办法是,把内部因素选为决策变量, 把外部因素作为约束条件,运用系统分析的方 法建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此外,这些系统及其组成部分常常与地理空 间分布有关,即系统具有区位特征
这些系统中存在许多矛盾因素和不确定因素, 只有通过系统分析才能认识和协调因素间的 关系,实现系统整体最优。
1.3 系统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1)系统分析的产生 (2)相关研究机构 (3)环境/区域/城市系统分析的发展
(1)系统分析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