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实用技术知识

农业实用技术知识

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田间试验结果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喝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数量。

配方肥:指已土壤测试结果和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喝肥料效应试验和单质化肥和复混肥料为原料,采用掺混或造粒工艺制成的适合特定区域,特定作物的复合肥料。

肥料三要素:指氮、磷、钾。

3414试验:3:N、P、K三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共42个小区的作物试验。

农作物营养缺素症: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要吸收的各种必需的营养元素,如果缺少一种,其生理代谢会发生障碍,作物不能正常发育,使根、茎、叶等方面表现出的症状,引起作物减产。

拔节期:全田50%以上植株主茎第一节离开地面1.5~2厘米,用手指可以摸到地面上第一茎节的日期。

四改技术:改播种偏早为适时晚播;改撒播为条播,并适当降低播量;改底肥“一炮轰”为氮肥后移;改冬灌晚为早冬灌。

干热风:是指高温低湿和强风所造成的大气干旱。

蜡熟期:籽粒含水量降至25%,胚乳变成蜡质状,指甲可以切断,挤压出蜡状胚乳,但挤不出水来,是收获的最适时期。

小麦一喷三防:“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后期,即抽穗后至籽粒灌浆期,在叶面喷施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混配液,通过一次施药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的目的,获得提高粒重的效果。

化学调控是指以应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为手段,通过改变植株内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生长发育,使其朝着人们预期方向和程度发生变化的技术。

复种是指在一年中一种作物收获以后接茬再种另一种作物。

玉米需水量也称耗水量,是指玉米一生中土壤颗间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所消耗的水分(包括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总量。

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土壤的干重。

玉米生育期玉米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玉米生育期。

设施蔬菜栽培:利用一定的设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建出更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光照、湿度和土壤环境而进行蔬菜生产的方式,称为设施蔬菜栽培。

无公害农产品:指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生态环境质量,生产过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控制在安全质量允许范围内,安全质量指标符合《无公害农产品(食品)标准》的农、牧、渔产品(食用类),不包括深加工的食品,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产品。

工厂化育苗:在人工创造的优良环境条件下,采用标准化技术措施以及机械化、自动化手段,快速而稳定地成批生产作物优质秧苗的育苗方式,将保护的育苗、无土育苗、穴盘育苗、机械化育苗等方式融为一体。

日光温室的跨度(内跨度):是指从日光温室背墙内侧至前沿基础的水平距离。

水肥一体技术:是水和肥同步供应的一项农业技术,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又称“水肥耦合”、“灌溉施肥”。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转化为农作物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和无机养料,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光合效率,进而获得高产、优质、早熟无公害农产品的一项新技术。

简答题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原理是什么?1营养归还学说、2最小养分律、3同等重要律、4不可代替律、5报酬递减律、6因子综合作用律2测土配方施肥应遵循的原则?1有机和无机相结合、2大、中、微量元素配合、3用养地结合。

3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哪些步骤?测、配、产、供、施五个核心十一项工作。

1开展野外调查2田间试验3校正试验4土壤测试5配方设计6示范推广7宣传培训8配方加工9开展土壤动态监测10技术创新11效果评价4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炭、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5免予登记的肥料品种。

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磷酸二氢钾6我县土壤类型、面积、分布状况。

(1)淤土:55万亩(薛镇、老庙、庄里、峪岭、底店)(2)楼土:50万亩(小惠、齐村、流曲、宫里、董村)(3)黄土性土:44万亩(城关、庄里)(4)褐土(薛镇、底店)(5)红土:5000亩(白庙)(6)潮土:2万亩(卤泊滩)(7)沼泽土(8)草甸土:1000多亩(9)盐土:1万亩(卤泊滩)7我县土壤养分状况。

有机质1.147%、全氮0.0699%、全磷0.131%、全钾7.5%8当前农民习惯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结构不合理。

氮、磷、钾比例失调。

(2)施肥方法不科学。

(3)微量元素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4)农家肥使用不当。

9如何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

(1)划分采样单元(2)确定采样时间(3)采样点数量(4)采样路线(5)采样方法(6)采样重量(7)样品标记10小麦、玉米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小麦形成100公斤籽粒需氮3公斤、磷1.25公斤、钾2.5公斤。

施肥技术:(1)施足底肥(2)合理使用种肥(3)返青至拔节看苗肥。

(4)巧施拔节孕穗肥。

玉米形成100公斤籽粒需氮2.68公斤、磷1.13公斤、钾2.63公斤。

施肥技术:(1)施足基肥(2)合理使用种肥(3)合理追肥。

11国内外肥料发展趋势是“四化”和“两结合”。

四化是高浓度多元化、长效化、无公害化、专用化。

两结合: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结合、无机和有机肥料相结合。

1、如何防治黄瓜猝倒病?猝倒病是黄瓜苗期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

防治方法(1)严格选择床土;(2)床土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苗床用药量8—10g,先将农药与适量细土混拌均匀,播种前,取约1/3药土均匀撒到床土表面,播种后再撒2/3药土,最后覆土。

(3)加强苗床管理设法提高温度,降低湿度。

(4)药剂防治苗床内发现个别幼苗发病,及时拔除病苗,并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

2、如何防治黄瓜立枯病?防治方法同黄瓜猝倒病3、如何防治黄瓜霜霉病?(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采用地膜覆盖和膜下暗灌等。

(2)生态防治设施栽培中,把温湿度控制在适于黄瓜生育,而不利病害发生的范围内,尽量避开适用病害流行的温度范围15~24℃。

白天将设施内温度控制在28~32℃,夜间温度控制在10~1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3)高温闷杀温室大棚霜霉病严重时可用此法。

闷杀前一天先灌水,增大湿度,晴天上午密闭棚室,使棚室内温度升高至42—46℃,持续2小时,然后缓慢通风,使温度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效果最佳。

可用7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25%甲霜灵600倍液,40%乙磷铝200—250倍液等,轮换叶面喷雾。

高效药剂有抑快净、克露、普力克。

温室和大棚内还可用45%百菌清烟露剂300—300g/667㎡,傍晚封闭棚室后熏蒸。

4、怎样预防黄瓜化瓜?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保护功能叶片,及时采收,调节好棚室温度,提高棚室透光率,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5、怎样预防黄瓜花打顶?发生前应加强肥水管理,适当提高棚室温度,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发生后,应摘除一部分雌雄花甚至幼瓜,浇水、追施速效性氮肥,提高棚室夜温,促进营养生长。

6、近期我县雨雪天气设施黄瓜栽培如何管理?突出四个字:一是“升”,当室内温度低于8℃时,要用木炭火盆或玉米芯火盆进行短期临时加温;二是“保”,设法保温,防止低温为害;三是“控”,控制田间湿度,清除薄膜积雪,抢时间揭帘见光和短期通风,降低室内湿度,同时严禁室内灌水;四是“防”,防治病虫害尽可能的使用烟雾剂或粉尘剂,若必须用水剂,应注意高浓度、小药量的方法;天晴后,回帘遮阴,防止闪苗。

1、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扬花20%左右),喷施混合药物,防治赤霉病、蚜虫和吸浆虫等病中害,同时可提高小麦植株抗逆性,药物配方很多,请提供一组配方?每亩麦田可用50%多菌灵粉剂75-100克+1.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磷酸二氢钾200克(能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千粒重),兑水30公斤喷洒。

喷药后如遇下雨,雨后需再喷一次。

2、简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

(1)小麦产量是由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的,叫做产量构成三因素。

(2)小麦产量三因素是在不同生育过程形成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

生育前期以形成穗数为中心,为粒数奠定基础,生育中期以形成粒数为中心,也是巩固穗数,为粒重打基础的时期,生育后期以形成粒重为中心,又是巩固粒数的重要时期。

(3)小麦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当单位面积容纳的穗数过多时,则每个穗占的空间和营养面积过小,会影响粒数和粒重的提高;同时每穗结实粒数过多,会影响粒重的提高和籽粒整齐度。

3、简述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和防御措施。

小麦冻害和致死的原因主要有二个:(1)低温造成细胞结冰而冻死;主要因为气温太低或突然寒冷时,麦苗组织会发生冰冻现象,即细胞结冰,受冻害的麦苗化冻后叶片就象开水烫过一样,叶片皱缩,颜色变枯黄,最后枯死,幼穗受冻后变软,不透明。

(2)因土壤冻融发生根拔或凌截死亡;小麦根系周围土壤含水量高于其它部位,结冰时土壤膨胀,麦苗随土抬高,化冻时土壤下沉,如此反复逐渐将小麦分蘖节和根系抬出土面,并拉断根系而冻死。

防御措施:(1)合理选用品种、精细整地,增施有机肥,适期播种,合理肥水,培育壮苗等均可增强麦苗自身抗冻能力;(2)低温来临前,土壤干旱要及时灌水,有防冻效果;(3)冻害发生后,对部分叶片被冻坏的麦苗,立即追施速效肥水,促使麦苗恢复生长,只要分蘖节末冻死,加强管理,仍可获丰收。

4、简述小麦的倒伏类型及防止倒伏的措施。

倒伏有根倒与茎倒两种。

根倒主要由于土壤耕层浅薄,结构不良,播种太浅或露根麦,或土壤水分过多,根系发育差等原因造成;茎倒是由于N肥过多,N、P、K比例失调,追肥时期不当,或基本苗过多,群体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以致基部节间过长,机械组织发育不良等因素所致。

倒伏一般发生于小麦乳熟期,小麦在灌浆期间,由于茎秆贮存物质向籽粒输送,削弱了茎秆强度,这是小麦在乳熟期易倒伏的内部生理原因。

预防倒伏的主要措施:(1)选用耐肥、矮秆、抗倒的高产品种;(2)合理安排基本苗数,提高整地、播种质量;(3)根据苗情,合理运用肥水等促控措施,使个体健壮、群体结构合理;(4)如发现旺长及早采用镇压、培土、深中耕等措施,达到控叶控蘖蹲节;(5)对高产田可使用多效唑、稀效唑、矮苗壮等预防倒伏。

5、富平县水地冬小麦春季主要管理措施有那些?(1)因苗管理、旺苗管理上以控为主,不施返青肥,不浇返青水,中耕,或拔节前喷矮壮素,浇水可放到拔节期;壮苗起身期水肥;弱苗旱薄地应及早肥水。

(2)用好孕穗水肥孕穗期为需水临界期,灌水时间应在拔节后15天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