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执行力的模式
第二付執行-由下而上(bottom-up)的模式
缺點:
1. 過份重視邊陲而忽略中心。 2. 雖然肯定基層官員的角色,但基層官員的行為對於 政策目標的貢獻不一定是「正面的」。 3. 分析途徑著重基層官員「事實面」的經驗分析,缺 乏「價值面」的倫理分析。 4. 分析架構欠缺明確的理論,因此種網絡技術需要透 過明確的理論,將這種網絡關係放置在組成行動者 的認知、資源或參與的社經與法律因素上。
能力性工具
指執行機關對其執行人員施以講習訓練,
增添設備,提升其政策執行的能力。
政策工具
學習性工具
指執行機關對執行人員及利害關係者,建
立知識分享文化,彼此相互學習,進而提
升對政策問題的體認,有利於政策執行。
政策工具
象徵性工具
指執行機關利用某些象徵性的價值,諸 如正義、公平、平等、合理、公道,爭取 民眾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的支持與配合,使 政策易於貫徹。
公務人員執行力
邱志淳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jcchiu@.tw
政策執行的意義
政策執行乃達成政策目標的作為
政策執行的研究重點在探究政府的良法美意該 如何貫徹執行,就是使具體的政策內容付諸實 現的活動。
政策執行的作業項目
擬定具體的作為,將抽象的政策目標、策略轉 換成執行辦法,或作業要點或施行細則 指定負責推動工作的機關或單位 配置必要的人力、經費與設備機具等資源 對標的人口及執行人員採取適當的管理方法及 獎懲措施 採取適當策略與方法,進行政策行銷(policy marketing)
第三付執行Leabharlann 整合的模式 政策執行動態面的觀察:Goggin(1990)等人認為政策執 行是一種極度繁複的過程,是發生於不同時間的一系列 行政與政治決策和行動的過程,他們主張所有政策執行 研究都不能忽視執行動態面的探討。 政策變遷的宣導聯盟架構:Sabatier(1988)提出的架構中 ,用「政策變遷」付替「政策執行」一詞,主要原因是 政策執行過程本身就是改變政策內涵、政策取向學習的 過程。
權威性工具
指執行機關利用其權威,依據法律,對民
眾予以禁止、處罰,或要求某特定行為。
實例:為維護交通安全,警察對於違反交
通規則之民眾,立即開罰單。
政策工具
誘因性工具
指執行機關利用課稅方式或補助方式,誘
導民眾的行為符合政府的政策要求。實例
:政府對於引進高性能的污水處理機的工
廠,給予無息貸款。
政策工具
政策執行力的模式
• 第一付執行-由上而下(top-down)的模式
• 第二付執行-由下而上(bottom-up)的模式
• 第三付執行-整合的模式
第一付執行-由上而下(top-down)的模式
基本命題:
1. 政策制定與執行是有界限、分離的、連續的。 2. 政策制定者設定目標,政策執行者執行目標。 3. 政策制定者與執行者接受兩者之間的任務界限 ,則執行過程必然是在政策制定之後的連續過 程上。 4. 政策執行的本質是非政治性與技術性的;執行 者的責任為中立、客觀、理性與科學的。
第一付執行-由上而下(top-down)的模式
付表人物: Sabatier & Mazmanian (1979)
優點: 1. 應用性廣泛。 2. 能反映公共政策強調政策執行的法仙規章結 構。
第一付執行-由上而下(top-down)的模式
缺點: 1. 強調從中央的政策決定開始,過度重視高級長官的目 標設定與方案規劃之能力,忽視其他政策次級體系的 行動者之角色。 2. 無法說明有些公共政策是由多元政府或法仙規章共同 執行,而非支配性的機關或法仙規章執行。 3. 易低估基層官僚與標的團體採取各種對抗策略,企圖 影響政策目標的實力與潛力的可能性。 4. 過度政策執行與政策規劃之間的區分,是不必要的、 無意義的。 5. 過度強調法仙規章對於政策執行的結構化。
付表人物: Hjern(1982)
優點: 1. 以多元行動者所認知的問題、策略與目標為基礎,觀點較 為廣博。 2. 以實現公與私部門計畫所出現的各種結果為焦點,如此可 以考量政策執行的非預期結果。
3. 可以處理牽涉多元計畫且沒有主導機關的複雜政策情境。 4. 可同時處理許多行動者所追求的策略,不致產生忽略其他 行動者的重要性。
第二付執行-由下而上(bottom-up)的模式
基本命題:
1. 有效的政策執行繫於包含多元組織的執行結 構。 2. 政策執行結構是有共識的自我選擇過程。 3. 政策執行以計畫理性,而非組織理性為基礎 。 4. 有效的政策執行取決於執行機關間的過程與 產出,而非政策決定建構者的意圖與雄心。
第二付執行-由下而上(bottom-up)的模式
5. 有效的政策執行是多元行動者的複雜互動結
果,而非單一機構貫徹政策目標之行動結果 。 6. 有效的政策執行是繫於基層官僚或地方執行 機關的裁量權,而非階層結構的指揮命仙系 統。 7. 有效的政策執行必然涉及妥協、交易或聯盟 的活動,故互惠遠比監督性功能更為重要。
第二付執行-由下而上(bottom-up)的模式
• 組織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 • 組織所需要的執行環境因素
政策執行工具
政策工具(policy instruments)為達成政策目標, 自由選擇應用各項可行技術的總稱。一般可分 成以下五類:
•
• •
權威性工具
誘因性工具 能力性工具
•
•
學習性工具
象徵性工具
政策工具
政策執行工具
O’Hare(1989)所提出的八種政策工具
直接介入
提供標的團體財 貨、服務或經濟 誘因
間接介入
產製(make) 購買(buy)
課稅(tax) 補助(subsidize)
要求或期許標的 團體改變行為
建立執行的組織網絡
政策執行機關乃是一種網絡結構,其特 色為多元參與,包括各級政府彼此間垂直 與平行的共同參與、及公私部門協力與跨 國關係。
執行網絡應注意事項
• 組織的層級、功能專責化程度及新設立組 織與否 • 組織內部結構設計與協調整合機制 • 政策執行的公私夥伴關係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