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教学与考试大纲(2012年修订)根据2012年新修订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并参照《全国企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新编教材》制定本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分四部份:经济及工商管理知识教学大纲、能力素质训练及测评教学大纲、教学课时安排和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工商管理知识考试。
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面向具备系统工商管理知识,并具备规定的工作经历和经营管理业绩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通过教学使其具备《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要求的品德、知识和能力。
在培训上以能力训练为主,工商管理知识教学为辅。
第一部分经济及工商管理知识教学与考试大纲以互动式教学为主的工商管理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培训及职业知识培训l。
基础知识的培训对象主要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培训的学员。
已经具备系统工商管理知识的学员主要接受职业知识的培训。
教学目的是通过工商管理知识培训使学员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更加系统,职业知识更加专业.为其基本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能力素质训练及测评教学大纲一、能力素质训练与测评技术根据《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要求,能力训练作为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的重点.以体验式教学为主。
内容包括基本能力训练及职业能力训练。
教学目的是通过多种训练方法的应用,提供全面提升能力的途径.使学员达到职业经理人任职的能力要求。
素质测评主要采用心理测验、情景模拟和评价中心技术等,参考能力训练过程中的测评,结合计算机测评综合实施。
二.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课程体系为打造中国企联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品牌,提高培训质量,增加知识更新内容.改进培训课程体系,使其形成有机整体.特制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的定位和特点1、本课程体系改进建议案的定位本课程体系从职业特质上定位为通用职业经理;从职业等级上定位为高级职业经理,从职业要求上定位为高级职业经理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2、课程体系的特点本课程体系突出职业化、实用性、新颖性、可测评.以提升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主的特点。
(二)课程体系的结构本课程体系主要以六大类能力训练技术组成,职业能力训练为主,将职业知识融入其中,具体能力训练技术将与时俱进,每年有一定比例的更新。
能力训练技术大类:1、领导与管理类能力训练技术4、创新与战略类能力训练技术2、经营与运行类能力训练技术5、组织与管控类能力训练技术3、沟通与协调类能力训练技术6、人才与团队类能力训练技术(三)课程体系的教学中国企联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课程体系的教学应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教练式的能力教方法,主要有:1、深度汇谈2、案例分析3、主题讨论4、情景模拟5、管理游戏6、二人对话7、智慧墙8、头脑风暴(四)课程体系的培训教材1、采用2012年《全国企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新编教材》(共3分册)。
2、按照具体训练的课程,由承担能力训练课程的教师提供讲义。
(五)担纲高级职业经理培训课程的师资参加中国企联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教师技术训练班.经考试合格.取得由中国企联颁发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特聘讲师聘书》的教师。
(六)课程体系的实施1、本课程体系经中国企联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专家委员会讨论获准后试行。
2、本课程体系的实施对象为经中国企联授权取得高级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资格的地方(行业)工作机构。
3、中国企联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管理办公室负责审核高级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课程,并批准和指导、监督取得高级职业经理培训资格的地方(行业)工作机构组织实施。
本课程体系的解释权属中国企联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管理办公室。
三、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评价系统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评价系统于2007年和2012年两次经中国企联考试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经中国企联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指导委员会批准试行。
随着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工作在各地方(行业)的开展,目前的技术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中国企联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管理办公室采用先进的能力测评技术和测评手段,组织开发了针对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的信息管理及能力训练与测评系统,该系统定名为《中国企业联合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评价系统》。
现将该系统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一)认证评价系统的体系结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的”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的精神.中国企联制定了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综合评价:品德测量知识考试能力测评业绩评价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出发.该认证评价体系分为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包含相关的指标,众多指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客观、准确、有效地评价受试者。
1、认证评价系统的体系结构——品德测量2、认证评价系统的体系结构——知识考试3、认证评价系统的体系结构——基本能力测评4、认证评价系统的体系结构——职业能力测评(通用)5、认证评价系统的体系结构——职业能力测评(部分专业)6、认证评价系统的体系机构——业绩评价7、认证评价系统的体系结构——综合权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依据大量的数据、权威专家论证,总结出每个模块指标的权重如下(二)认证评价系统的特点作为对职业经理人的测评认证工作,国内目前都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始终力求达到如下几个特点标准化对职业经理人进行测评时,测评的条件和程序始终要求保持一致,使被测对象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接受测试。
客观化系统在对被测试对象进行评定测评成绩时,按照统一的客观标准给以评分。
常模化测评系统在分析测评结果时,用同一个参照系统.即标准化常模.作为样本来确定被测者的相对水平。
系统利用样本管理工具从测试结果中抽取符合条件的样本.作为比较评定的统一标准。
系统性对职业经理人的评价是一个具有多种需要、受多变量影响的复杂有机系统,因此测评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测评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可靠性即信度,对职业经理人的测评结果要达到一定标准的可信度。
测评的信度是以测评分数的一致性为标准来确定的,测评系统要求信度系数至少在+0. 9以上。
系统采用适当选取样本团体、测验长度、测验难度等技术来提高信度系数。
有效性即效度,指职业经理人测评能确实有效地反映期望预测的程度。
系统通过各种途径,如精心选择测验试题、采用人机对话形式减少测试时的干扰、适当选取测验长度等多种方法提高效度。
发展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中,因此对职业经理人的测评标准也应不断完善和发展。
为此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的专业工具使测评系统能够不断的自我完善,如指标体系定义工具.测试模型定义工具、常模分析校正工具等。
1、认证评价系统介绍——易操作性结构清晰,操作简便功能强大、可拓展型强可比性强兼容性强——包含认证体系中所有指标,划分均衡,涵盖涵盖认证工作的各个方面.与体系完美结合点达到一致。
2、认证评价系统介绍——全面性——各个分项指标全面.分项明确,覆盖范围广★申报开始、人员信息录入、管理查询、证书打印和涉及日常管理工作,都可以在计算机中同步进行。
3、认证评价系统介绍——高效性通过计算机考试.节约大量的成本,高效便捷,安全可靠。
可在全国统考日承受全国各地方行业同时组织考试。
——在认证考试当中,可迅速针对测试人群,选择合适受试者考试试卷,考试成绩在考完之后,可以快速、准确的得知成绩,并自动生成相应的测评报告。
——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考试计算机可对测试结果进行后期全面分析 计算机可对考试结果进行常模分析 4、认证评价系统介绍——考试界面 (四)认证评价系统的试测为了更好的检测系统的可用性,我们做了大量的试测工作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高级职业经理测评报告(案例) 姓名:张海清 性别:男 测试项目综合能力水平 您的得分56【评语】一般:受试者个人素质整体尚可,但在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之间不能达到一定的平衡,在职业经理人的岗位上需要更大的努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果。
今后的发展建议 受试者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首先具备的是作为职业经理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基本能力来源于自己的素质的培养,在培养自身基本能力的时候,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多学习,多思考,多揣摩,形成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在今后的职业生涯尤为重要。
自身的条件并非天生的因素,来自后天的努力与勤奋。
当具备基本能力之后,驾驭职业能力就显得轻松的多。
本次测试最高分:84 本次测试最低分 56 本次测试平均分 70第三部分 教学课时安排中高级申报人员可参加亦可不参加工商管理知识培训,直接参加网上工商管理知识考试。
第四部分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工商管理知识考试一、考试性质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考试,系国家级社会认可类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二、考试目的通过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市场准入规则,建立一支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能够按国际通行规则经营管理企业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通过考试.对照《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对应试者职业知识水平进行评价和为认证提供依据。
三、考试内容以《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中所列高级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和准职业经理人级别中职业知识要求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四、考试题型1、完整性或正确性选择题(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2、正误或条件充分性判断题3、综合分析题(案例分析题或应用论文)五、考试方法采用设置计算机题库的方法.通过应试人员上机答题和书面闭卷答题方式进行。
六、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知识性认证考试以满分100分计算,认证考试以60分为合格。
知识性考试按《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所列权重,换算为认证评价中的“知识”成绩。
2、答题方式使用计算机及试卷相结合的答题方式。
3、试卷题型及内容比例选择、判断及综合分析是知识性考试的基本题型。
一般情况下,选择题分单选及多选.各占二十题.判断题占三十道题,综合题一道。
综合论述或案例分析题的内容多见于新编教材的参考题,选择、判断或简答题内容不脱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