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讲.农业遥感技术

第六讲.农业遥感技术


一、农业遥感的定义
遥感的定义 遥感(Remote Sensing)这一术语是 1960 年美 国海军科学研究局Pruitt首先提出,并在1962年美国 召开的“环境科学遥感讨论会”上被正式引用,是用来 综合以前所使用的摄影测量、像片判读、地质摄影的。 简而言之,是指遥远的感知,它是从不同高度的遥感平 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Remote 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各种电磁波信 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 其特性进行远距离的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名称 紫外线 可见光 红 外 线 近红外 短波红外 中红外 热红外 远红外
波长范围 10~400nm 400~700nm 700~1300nm 1300~3000nm 3000~8000nm 8000~14000nm 14000nm~1mm
名称 亚毫米波 微 电 波 波 毫米波 厘米波 分米波
波长范围 0.1~1mm 1~10mm 10~100mm 0.1~1m 1 ~10m 10~100m 100m~1km 1km~10km 10k~100km
大气对电磁波衰减较小,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 “大气窗口”。 因此要从空中遥感地面目标,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应在大气窗口处,才 能接收到地面目标的电磁波信息。目前已知的主要大气窗口分布范围 如下图:
(1)可摄影窗口 波长范围为0.3~1.3微米,通过这个窗口的电磁波信息皆 属地面目标的反射光谱,可以用摄影的方法来获取和记录地物 的电磁波信息。这个窗口包括全部可见光(0.38~0.76微米) 和部分紫外线(波长0.3~0.38微米)以及部分近红外波段 (0.76~1.3微米),其短波一端由于臭氧的强烈吸收而截止 于0.3微米,长波一端则终止于感光胶片最大感光波长1.3微米 处。这个窗口对电磁波的透射率在90%以上,仅次于微波窗口, 是目前遥感上应用最广的窗口,被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及其它 遥感探测所使用。除了摄影方法外,还可以用扫描仪、光谱仪、 射线仪等来探测记录地物的电磁波信息。
(2)短波红外窗口
波长范围为1.5~2.4微米,通过这个窗口的电磁波信息仍然属于 地面目标的反射光谱,但不能用胶片摄影,只可用扫描仪和光谱仪来 测量和记录。这个窗口的两端主要受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的吸收 作用所控制,而且由于水汽在1.8 微米处有一个吸收带,所以本窗口 又分为1.5~1.75微米和2.1~2.4微米两个小窗口,可探测农作物叶片 温度状况,某些波段对区分蚀变岩石有较好的效果,是遥感地质应用上 很有潜力的一个窗口。在TM传感器上已开始应用。 (3)中红外窗口 波长范围2.4~6.0微米,这个窗口位于红外波段的前中段。通过 这个窗口的电磁信息可以是地面目标的反射光谱,也可以是地面目标 的发射光谱,其信息也只能用扫描仪和光谱仪进行探测与记录。由于 二氧化碳在4.3微米处有一个强吸收带, 将本窗口又分为3.4~4.2微 米和4.6~5.0微米两个窗口,前者透射率约90%,后者透射率约为 50~60%。
数据收集: 人造卫星; 飞机; 地面测定; 地图、资 料。 数据管理 校准核换 注记等 增强校准 配准绘图 辐射校正 几何校正 数据存贮、提取 数据库形成管理
判读、应用: 类型识别; 多变量分析; 统计处理
数据压缩 重新排列 内插、 采样
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二、农业遥感的原理
电磁波和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波段从波长短的一侧开始,依次叫做γ射线、χ 射线、紫外线(UV-Ultraviolet)、可见光(Visible Light)、 红外线(IR-Infrared)、无线电波。波长越短,电磁波的粒子 性越强,直线性指向也越强。 遥感中测量的是从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能量,根据 其测定波长范围不同可分为辐射测量(Radiometry)和光度测量 (Photometry)两种方式,前者是以从γ射线到无线电波的整个 波长范围为对象的物理辐射量的测定,而光度测量是对由人类 具有视觉感应的波段-可见光,所引起的知觉的量的测定,它 们使用的术语和单位不同。
(4)热红外窗口
波长范围为8~14微米,属于热红外波段,是地物本身的热 辐射。 由于臭氧、水汽、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共同影响,致使 本窗口的透射率较低,约为60~70%,但是这个窗口是位于地表 常温下地面物体热辐射能量最集中的波段,所以是遥感地质很有 用的一个窗口。 (5)微波窗口
波长范围为8毫米~1米,位于微波波段,电磁波已不受大气 干扰, 透过率可达100%,是全天候的遥感波段。目前微波传感 器常用的工作波段是3毫米、5毫米、8毫米的波段,今后根据需 要还可能向更长的波段发展。
70
玉米
60 50
棉花 油菜
反射率(%)
40 30 20 10 0 350 550
水稻
750 波长 /nm 950 1150 1350
不同植被的光谱曲线
地物发射光谱特征
自然界任何物体只要它的温度大于绝对零度,就存在着分子热运 动,都有向周围空间辐射红外线和微波的能力。通常地物发射电磁波 的能力是以发射率作为测量标准,而地物的发射率又是以黑体辐射作 为基础。 地物的发射率 在遥感技术中以发射率(Emissivity)作为测量物体的发射电磁波 强度的标准,定义为:
Qe Φ Ie Me
J W Wsr-2 Wm-2 Wm-2 Wm-2sr-2
Q F I M
辐射出射度
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 辐射出的辐射能量
光出 射率 照度
辐射照度
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 Ee 上接受的能量
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 Le 扩展源表面法线方向上单位 面积的辐射强度
E
亮度
辐射亮度 (辐射率)
遥感的技术系统 (1)遥感平台 地面平台 航空平台 航天平台 (2)传感器 传感器(Remote Sensor)是记录地物反射或发射电磁 波能量的装置,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的传感 器有摄影机、推帚式扫描仪(固体扫描仪)、TV摄像机、 光机扫描仪、雷达、微波辐射计等。
遥感信息的传输与处理 遥感信息主要是指由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所获取的感光 胶卷或磁带。在胶卷和磁带上记录的信息数据,包括被测目 标的信息数据和运载工具上设备环境的数据。将遥感信息适 时地传输回地面,经过适当处理提供用户需要,是整个遥感 技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遥感信息应用 的效果。 遥感信息的传输 遥感信息向地面传输有两种方式: 一种为直接回收;另一种为视频传输。 遥感信息的处理 地面接收站收到的遥感信息,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传感器的性能、平台姿势的不 稳定性、地球曲率、大气的不均匀性和局部变化以及 地形的差别等,使地物的几何特性与光谱特征可能发 生一些变化。
在这5个大气窗口中,陆地卫星工作范围绝大部分在可见光 波段,小部分在近红外波段,已开始扩展到第二个窗口;而气象 卫星已应用到第三个窗口。今后随着对地物波谱特性研究的深入 和传感器的不断改进,为某种专门用途所需要的窄波段窗口的潜 力还是很大的。
地物波谱特征
地物的电磁波波谱是地物遥感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物 体在同一时间、空间条件下,其辐射、反射、吸收和透射电 磁波的特性是波长的函数。将这种函数关系,即物体或现象 的电磁波特性用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形成了地物电磁 波波谱,简称为地物波谱。由于组成物体的内部结构不同, 不同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透射和发射电磁波的程度 不尽相同,发射电磁波的能力也有差异。物体之间的这种差 异,可作为探测目标物的有用信息。但是由于技术上和其它 一些原因,目前遥感技术中传感器所接收、探测的信息主要 是地物反射和发射电磁波信息。
早在1860年基尔霍夫(Kirchhoff•C)就提出用黑体这个 词来说明能全部吸收入射辐射能量的地物。因此,黑体 是一个理想的辐射体,黑体也是一个可以与任何地物进 行比较的最佳辐射体。所谓黑体是“绝对黑体”的简称, 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 恒等于1(100%)的物体。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显然,黑体的反射率ρ=0,透射率=0。 自然界并不存在绝对黑体,实用的黑体是由人工方法制 成的。这种理想黑体模型的建立,是为了参照计算一般 物体的热辐射而设计的。黑体模型种类较多,基本结构 为能保持恒定温度的空腔。黑体即能全部吸收进入腔体 内的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又能100%地发射某一波长的 辐射。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则是以横坐标代表波长,纵坐标代表 反射率所作的相关曲线,以表示各种波长处地物光谱反射率 大小及其随波长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不同地物 的反射强度和波谱曲线形态不同。由于不同类型的地物反射 强度及其随波长变化的特点与规律的差异,正是遥感技术利 用电磁波信息来识别和区分目标的基础。 同一种地物不同类型的反射光谱特征,总的形状变化是 基本相似的,但是光谱响应曲线具有一定的变化范围而呈一 定宽度的波谱带。
Vis ible
Ne ar-infrare d
25 0
400
450 49 0
560 59 0
630
70 0
850
Wave le ngth (nm)
辐 名 称 辐 射 能 辐射通量 辐射强度 定
射 义

量 符 号 单 位
光 度 测 量 名 称 光量 光通量 光强度 符 号
以电磁波形式传送的能量 单位时间内传送的辐射能量 点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中、单 位时间内所发出的辐射能量
观测物体的辐射能量 发射率 与观测物体同温的黑体的辐射能量
超短波 短波 中波 长波 超长波
电磁波的分类和名称
电磁波谱及其划分--
电磁波谱划分
可见光 (0.4-0.76微米) 近红外 ( 0.76-1.3微米) 短波红外(1.3-3.0微米) 中红外 (3.0-8.0微米) 热红外 (8.0-14微米) 远红外 (14-1000微米)
Ne ar-ultraviole t
第六讲 农业遥感技术
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 学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和生物学、地 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现代高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大了人类的认识领域。目前 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水文、海洋、气 象、环境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农业遥感一直是遥感领域中最活跃,也是迄今为止遥 感应用最成功的领域之一,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它主要包 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监测,农作物估产,农作物生 长状况及其生态环境监测和鱼情水产研究等多个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