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链管理课后答案 黎继子主编

供应链管理课后答案 黎继子主编

供应链管理课后答案黎继子主编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
•供应链的设计(全球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运输、库存、包装等)管理•企业间资金流管理(汇率、成本等问题)•基于I n t e r n e t / I n t r a n e 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
业务外包的原因:1.分担风险 2.加速重构优势的形式 3.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职能4.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 5.降低和控制成本,节约资本资金。

业务外包的形式:从形式上看,1.临时服务和临时工 2.子网3.与竞争者合作4.除核心竞争力之外的完全业务外包从外包的内容上看,1.研发外包2.生产外包3.物流外包4.脑力资源外包5 应用服务外包
第三那方物流的特点:1 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 2 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 3 以网络为支撑4 在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共赢联盟关系
第三方物流使用应考虑的因素:1 了解自己的成本 2 第三方物流的客户化 3 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4 自有资产和非自有资产的第三方物流5 其它重要因素
第三方物流实施应考虑的因素:1 对前6~12个月的磨合期有足够的认识。

2 诚实,多沟通3 从共同利益出发4 其它重要问题
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区别和联系:1从决策类型看,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所做的是策略性的决策和操作性决策,第四方物流提供商所做的是战略性的决策。

2 从职能的执行看,第三方物流侧重于实际的物流运作以及面对客户企业需求的一系列服务。

第四方物流侧重于从宏观上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管理 3 从客户企业角度看,其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合作是一对多的合作,而客户企业与第四方物流提供商的合作是一对一的合作。

4 第四方物流实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四方物流不能独立于第三方物流而存在。

供应链设计原则:1 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2 简洁原则3 集优原则4 协调原则5动态原则6创新原则7 战略性原则
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1 提出供应链设计目的、目标2 分析市场外部环境3 分析企业现状4根据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提出供应链设计定位5 分析供应链组成,提出组成供应链的基本框架6 分析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和经济可能性7设计新的供应链
供应链运作不协调的现象:1)信息传递的不同方式和不对等机制,使供应链内各企业的有效信息的不对称,流通不通畅。

2)物流配送衔接不紧密。

3)不同的服务方式在供应链中各企业间不能得到相互认可。

4)资金不能在供应链内部有效的流动。

供应链契约的主要目的:1)系统性能改善。

加强各个链节和整体的协调,修复供应链各种关系,影响供应链的无缝运作。

2)风险共担。

在供应链中进行竞合关系的协整,达到共赢的目的,风险过大,可以共同承担。

契约设计模型:1)回购契约:对于销售易贬值商品的供应链较多采用此种合约。

例如报纸、杂志等。

2)共享契约:影像出租行业经常被采用。

3)灵活订货量契约:在电子行业应用较
为普遍。

4)数量折扣契约:在供应链中广为应用。

企业流程再造:表示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性重建。

供应链的核心业务流程:订单管理流程、产品开发流程。

Score模型的三个层次:标准化的流程有四个层次,1)定义层。

定义score模型的范围和内容。

2)配置层。

企业供应链的第二层可以用标准流程按要求配置。

3)流程元素层。

第三层是对第二层的分解。

4)实施层。

实施具体的供应链管理运作。

供应链采购的模式:集中式采购、电子采购、双赢采购、准时采购。

准时采购的策略:1)选择最佳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

2)供应商与用户的紧密合作。

3)对采购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4)良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5)信息化建设。

供应商选择考虑的因素:对供应商考核的几个关键性的指标1)采购成本控制,2)及时供货,3)商品质量合适,4)整体服务水平,5)信誉能力。

供应链中的生产运作有何特点10:需建立有效的跟踪机制对生产进度信息进行跟踪、反馈和控制。

2):需要有效控制生产节奏,保持成员企业之间以及部门间的协调。

3):尽可能缩短前置期,提高交货期准时性。

4):实施多级、多点、多方管理库存策略。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内容 1):制定生产作业计划衡量标准。

2):编制生产作业计划3):生产现场管理:a生产作业准备和服务。

b生产现场的布置。

c生产任务的临时调配。

d鼓励职工的劳动热情。

e生产控制。

f生产现场管理为生产流程的优化与再造奠定基础。

供应链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模型有哪两种模式?各自特点?(一)、订货决策与订单分解控制模式。

特点:在对用户订货与订单分解控制决策方面,模型设立了订单控制系统,用户订单进入该系统后,要进行三个决策过程:(1)价格/成本比较分析;(2)交货期比较分析;(3)能力比较分析。

最后进行订单的分解决策,分解产生出两种订单(如在管理软件中用不同的工程号表示):外包订单和自制订单。

(二)、.面向对象的、分布式、协调生产作业控制模式。

特点:a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观点,从用户订单输入到订单完成,供应链各部门的工作紧紧围绕订单来运作;b业务流程和信息流保持一致,有利于供应链信息跟踪与维护;c资源的配置原则更为明确统一,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d采用模糊预测理论和QFD相结合,将顾客需求订单转化为生产计划订单使生产计划更靠近顾客需求;e体现"X"模式的纵横一体化企业集成思想,在供应链的横向以订单驱动的方式,而在纵向则采用MRP/OPT基于资源约束的生产控制方法。

如何协调供应链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一、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机制,分为:职能不同的协调、内涵不同的协调。

二、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模式,分为:中心化协调、非中心化协调和混合式协调三种。

三、供应链的信息跟踪机制,A;跟踪机制的运行环境,由采购部门与销售部门、制造部门、生产计划部门组成。

B:信息跟踪机制的目的,分为生产计划中的跟踪机制与生产进度控制中的跟踪机制。

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库存管理通常被认为是对库存物品的数量管理,甚至往往认为其主要内容就是保持一定的库存数量。

供应链下的库存策略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一、供应商管理库存:适用于拥有核心企业、合作企业相互信任、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信息分析和预测。

二、.联合库存管理:
三、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
四、协同式供应链管理库存:
“牛鞭效应”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影响体现在哪些地方?该如何消除“牛鞭效应”?
一、体现:a 导致库存积压: 失真的需求信息使得供应链上的各成员企业都要保持比真实的市场需求量更大的库存量,这些过多的库存量不仅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而且为了储存这些
产品,企业还要支付许多库存和维护费用,增加库存则意味着库存成本也会随之提高。

b增加生产成本 :由于“牛鞭效应”的影响,生产商无法掌握市场真实需求数据和客户需求的变动规律,为了应付这种无法掌握的订货波动性,只有增加各品种各型号产品的安全库存量。

但这种做法的结果必然增加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c降低服务水平:扭曲失真的需求信息使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很难做出准确的需求预测和生产计划,面对订单的无规律的大幅波动使得生产商有时无法做到及时向所有的经销商供货,从而可能导致客户订单满足率降低和供货期延长,库存过多不能及时销售还会造成产品过时滞销。

这都会导致客户服务水平的降低。

二、消除:a实现信息共享。

B改善操作作业。

C稳定价格。

d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信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