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井综合防尘安全技术措施(2018)

矿井综合防尘安全技术措施(2018)

花秋二矿综合防尘安全技术措施通防部2018年1月1日2018年花秋二矿综合防尘安全技术措施审批意见编制人:通防部:安监部:通防副总:安全副总:总工程师:矿井综合防尘安全技术措施为加强矿井综合防尘管理,有效地减少井下粉尘积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尘肺病,杜绝煤尘爆炸事故,特编制本综合防尘安全技术措施。

一、矿尘的危害矿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1、对人体的危害。

工人长期吸入矿尘,轻者会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会导致尘肺病、矽肺病、煤肺病等。

此外粉尘浓度大,还会影响视线甚至造成视力减退,不利于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从而增加了发生事故的机率。

2、燃烧或爆炸。

煤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燃烧或爆炸,危及矿井的安全生产。

二、煤尘爆炸性测试结果根据重庆煤科院对我矿3煤、5煤、9煤及16煤的煤尘爆炸性鉴定结果,3煤、5煤、9煤及16煤层均有煤尘爆炸性。

三、粉尘产生特点地质报告未提供粉尘中的游离SiO2资料,矿井生产期间应按有关规定补充完善。

根据煤矿生产特点,井下产生粉尘的地点主要有: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煤炭运输转载点等。

矿井地面产尘点主要有:煤炭运输转载点和地面储煤场。

产生粉尘量的大小与自然因素和生产技术因素均有关系,一般的,当开采煤层节理发育或采掘工作面进入断层和褶皱发育的地带时,其产尘量一般较大。

在生产工艺相近的条件下,急倾斜比缓倾斜煤层、厚煤层比薄煤层产尘量大。

就生产技术而言,采煤机械化程度越高产尘量越大,全部陷落采煤法比充填采煤法产尘量大。

本矿井开采薄~中厚煤层,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放炮掘进,产尘量较大,因此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防尘是矿井防尘的重点。

四、防尘设施的安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设置于井下的矿井水处理站内设置一座400 m3的地面消防洒水水池,利用水的自然重力产生的压力经管道沿主、副斜井井筒送往各用水点,用于井下消防、井下防尘洒水、巷道掘进和锚喷用水以及煤层注水等。

井下防尘洒水,主要用于装岩(煤)洒水、爆破喷雾、冲洗岩帮、凿岩机用水、巷道洒水以及采煤机内外喷雾水。

在凡是可能产生粉尘的地方,如井下采、掘工作面、煤仓、溜煤眼、翻车机、装车机、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等的转载点上均设置喷雾防尘装置。

在设有供水管道的各条大巷、副斜井100m应设置一个规格为DN25的给水栓;在掘进巷道中:岩巷每100m,煤巷每50m设置一个规格为DN25的给水栓;在溜煤眼、翻车机、转载点等需要冲洗巷道的位置设置一个规格为DN25的给水栓。

五、井下消防、洒水系统1、水源的选择:水源采用然洁净水经过沉淀后向井下供水。

在矿井工业广场内设一座400m3井下消防洒水专用水池,利用水压的自然压力送至井下各用水点。

平时采用液位显示装置控制消防水位,确保消防水量不得动用。

2、水质:矿井井下排水经处理消毒后,水质完全满足以下井下消防洒水水质要求。

3、水量:井下消防用水量为228m3/d,井下防尘洒水量为384m3/d,合计井下消防洒水量为612m3/d。

4、水压:各用水点压力要求:防尘用喷雾装置压力要求0.3~0.5MPa风流净化水幕压力要求0.3~0.5 MPa放炮用强喷雾装置压力要求0.3~0.5MPa移动液压支架强喷雾装置压力要求1.0~2.0MPa放顶煤强喷雾装置压力要求1.0~2.0MPa综采机组内外喷雾压力要求0.1~2.5MPa湿式凿岩机压力要求0.15~0.3MPa混凝土配料搅拌机压力要求0.1MPa煤壁注水泵进口压力要求0.1~0.5MPa冲洗巷道用给水栓DN25 压力要求0.3~0.5MPa装岩前洒水及冲洗顶帮DN25 压力要求0.2~0.4MPa装煤前洒水及冲洗煤壁DN25 压力要求0.2~0.4MPa 消防水池最低水位标高约为+840m,开采上限为+820m,比消防水池水位低20m,消防洒水管压力不够,在矿井水处理站内设增压泵房,内设井下消防洒水增压泵。

在水压较低的区域采取增压的方式,增压到2.4MPa,以满足生产要求。

经增压后的水满足《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的水压要求。

在标高较低处压力超过1.6MPa 时,可采用减压阀减压再供各用水点使用。

两级增压泵,均采用双回路供电,确保供水系统的稳定。

5、管道布置:井下管道采用消防、洒水合一的管道系统,利用支状管道送至各用水点和工作面系统采用消防与洒水合一的供水管网,洒水管路沿主、副斜井井筒送至井底车场、550大巷、顺槽、采掘工作面等各用水地点。

副斜井铺设4寸消防洒水干管,主斜井铺设6消防洒水干管,在综采工作面的运输顺槽铺设4寸的消防洒水管,回风顺槽铺设4寸的消防洒水管。

6、消火栓:在井下消防在主斜井和副斜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变电所等机电硐室入口、检修硐室、材料库、爆破材料库硐室的入口、掘进巷道的入口、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口、胶带输送机机头等处附近设置消火栓,在胶带运输机大巷每隔50m,在其他巷道每隔100m设消火栓,每个消火栓流量为2.5L/S。

7、固定灭火装置:在胶带运输机机头处设WPZ-1型胶带输送机自动防灭火装置。

8、喷雾防尘:在煤仓、溜煤眼、装车机、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等的转载点上均设置喷雾防尘装置。

9、给水栓:在设有供水管道的各条大巷、副斜井、顺槽每隔100m 应设置一个规格为DN25的给水栓;在掘进巷道中:岩巷每100m,煤巷每50m设置一个规格为DN25的给水栓;在溜煤眼、翻车机、转载点等需要冲洗巷道的位置设置一个规格为DN25的给水栓。

10、风流净化水幕:在回风顺槽靠近出口及距工作面50m内、装煤点下风方向15~25m处、胶带运输机巷道、刮板输送机顺槽及巷道、采区回风巷、承担运煤的进风巷、回风大巷、承担运煤的进风大巷、主副斜井入口等处设置一道风流净化水幕。

六、掘进工作面防尘安全措施1、掘进工作面净化、放炮、扒装喷雾必须确保完好无损,有效,必须实行开机先开水,无水不开机。

喷雾必须能够有效地抑制煤尘飞扬。

2、炮掘工作面必须使用水炮泥。

放炮地点及其前后20米范围内,放炮前后必须冲洗煤(岩)帮。

必须采取放炮喷雾措施,放炮净化水幕必须能够有效地封闭巷道全断面。

出渣时必须使用扒装喷雾洒水灭尘。

3、各转载点必须安装喷雾装置,开机运煤渣时必须喷雾降尘,正常使用。

4、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冲刷巷道和洒水灭尘。

掘进工作面100米范围内每班交接班之前防尘一次;其它外围巷道每周至少防尘一次,及时清扫包括巷道中电缆、管路、设备表面等粉尘,保证巷道内不积聚煤尘、粉尘;5、作业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作好个体防护工作。

6、根据掘进进尺,及时敷设管路,安设防尘设施,确保掘进作业防尘需要,按规定安装隔爆设施,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安装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做好掘进面隔爆措施。

七、采煤工作面防尘安全措施1、刮板运输机头的喷雾必须确保完好无损,雾化效果好,能覆盖整个机头,必须实行开机先开水,无水不开机。

喷雾必须能够有效地抑制煤尘飞扬。

2、工作面放煤爆破时必须使用水炮泥。

每次爆炮前首先对回风巷20米范围和上隅角附近必须进行洒水冲尘。

3、各转载点必须安装喷雾装置,开机运煤时必须喷雾降尘,正常使用。

4、必须采取净化风流措施,按规定正常投入使用工作面进、回风巷安装的所有净化水幕,回风巷必须安设捕尘网。

5、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冲刷巷道和洒水灭尘。

工作面进、回风巷30米范围内至少每日冲刷一次;其它外围巷道每周至少冲洗或清扫一次,清扫范围包括巷道中电缆、管路、设备表面等,保证巷道内不积聚煤尘。

6、按规定安装隔爆设施,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安装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做好采煤工作面隔爆措施。

7、所有接尘作业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作好个体防护工作。

上述各用水地点均由消防洒水系统供给。

八、预防煤尘爆炸措施1、井下运输机巷道、转载点附近、翻罐笼附近和装车站附近等地点的沉积煤尘应每天进行清扫或冲尘,并将堆积的煤尘和浮煤清除。

2、煤巷及半煤巷掘进工作面应每天对全巷道进行1次冲洗,煤巷及半煤巷综掘掘进工作面碛头30m范围内还应每班进行1次冲洗,煤巷及半煤巷炮掘掘进工作面每次爆破前后,对爆破点附近20m 的巷道内必须洒水降尘。

岩巷掘进工作面应每天对全巷道进行1次冲洗,距离工作面20m范围的巷道每班至少冲洗1次。

采煤工作面机、风巷每天至少冲洗1次煤尘,并清除堆积的浮煤,距离工作面煤壁20m范围的巷道每班至少冲洗1次。

运输大巷每月至少冲洗1次。

九、隔绝煤尘爆炸措施1、矿井主要采用被动式隔爆水棚,隔爆水棚分为主要隔爆水棚和辅助隔爆水棚,主要隔爆水棚采用集中式隔爆水袋棚,辅助隔爆水棚采用集中式隔爆水袋棚,水槽和水袋必须符合规定。

2、集中式隔爆水棚的用水量按巷道断面积计算,主要隔爆水棚的水量不小于400L/㎡,辅助隔爆水棚的水量不小于200L/㎡。

3、主要隔爆水棚安设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的主要运输大巷何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和回风巷。

辅助隔爆水棚安设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道,采区内的煤和半煤巷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并有煤层爆炸危险的其他巷道。

4、隔爆水棚应设置在直线巷道内,与巷道交叉口、转弯处的距离必须保持50m~75m,与风门的距离应大于25m;第一排集中式隔爆水棚与工作面的距离必须保持60m~200m,在设辅助隔爆棚的巷道应设多组水棚,每组距离不大于200m。

5、集中式隔爆水棚排间距离为1.2m~3.0m,集中式辅助隔爆水袋棚的棚区长度不小于20m,水棚的安装方式既可采用吊挂式或上托式,也可采用混合式,水棚安装方式采用吊挂式,原则是当受到保障冲击力时,水袋中的水容易泼出。

6、水袋的布置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断面S<10㎡时,nB/L×100≥35%;(2)断面S<12㎡时,nB/L×100≥60%;(3)断面S>12㎡时,nB/L×100≥65%;式中:n-排棚上的水槽(袋)个数;B-水棚迎风断面宽度;L-水棚所在的水棚巷道宽度。

7、水袋之间的间隙与水袋同支架或巷道壁之间的间隙之和不大于 1.5m,特殊情况下不超过 1.8m,两个水袋之间的间隙不得大于1.2m;8、水袋边与巷道、支架、顶板、构物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1m,水袋底部到顶梁(顶板)的距离不得大于1.6m,如顶梁大于1.6m,则必须在该水袋上方增设一个水袋。

9、水棚距离轨道面的高度不小于1.8m,水棚应保持同一高度,需要挑顶时,水棚区内的巷道断面应与其前后各20m长的巷道断面一致。

10、当水袋采用易脱钩的布置方式时,挂钩位置要对正,每队挂钩的方向要相向布置(钩尖与钩尖相对),挂钩为直径4mm~8mm 的圆钢,挂钩角度为60°±5°,弯钩长度为25mm。

11、要经常保持水袋的完好和规定的水量,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十、粉尘监测1、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七百三十九条的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