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综合防尘措施汇总

最新综合防尘措施汇总

2011年综合防尘措施旺岭煤矿综合防尘措施煤矿生产过程中采、掘、装、运等各个生产环节都有大量粉尘产生,要把空气中的含尘浓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以内,必须同时采取多种防尘措施。

较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尘八字措施:风(通风除尘)、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护(个体防护)、革(技术革新)、管(科学管理)、教(宣传教育)、查(定期检查)煤矿矿井综合防尘措施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关于矿井综合防尘的规定,为消除粉尘危害,防止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防尘措施。

一、成立防尘组织机构组长:安海副组长:靳立全、李永成员:赵业山、徐波、肖光生、徐加坤、刘灿忠(一)、责任划分1、按标准要求设置好防尘设施。

采煤、机电、掘进等各部门都要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对粉尘防治工作负责。

重点是:各部门必须管好、用好其管辖区内的防尘设施。

2、①井下各地点的防尘、防爆设施的设置、挪移、维修等工作由通风队负责。

各地点防尘设施的使用由其责任区队组负责,并附有看护责任。

②当各地点的防尘设施(如:供水管路及三通、闸阀、连接过道的软管等)需要更换或出现故障及其他原因致使防尘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负责使用的作业人员必须及时通知矿调度室或通风队。

③当供水水压、流量不稳定或水压、流量不符合要求时,由通风队负责调整水压和流量。

④井下各采掘、喷浆、巷修和其它作业地点供水防尘管路及其附属的闸阀、三通的延接和安设由通风队负责。

⑤井下所有地点的防尘设施由通风队防尘工定期进行巡回检查维护,采掘地点每圆班不少于一次,行人较少的巷道每星期不少于两次。

⑥粉尘防治责任区的划分(冲刷巷道的具体使用)各采面(即进风侧20米和回风侧120米范围内)和各掘进工作面从局扇住里的煤尘清洗工作,由施工单位负责定期进行洗(扫)尘,由各采掘队队长负责,生产矿井将煤尘管理和洗尘安全措施编入作业规程中,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减少和降低产尘量。

1、采煤工作面:⑴、回风巷超前支护20m至工作面,前顺槽至工作面范围的防治粉尘工作由采煤队负责(主要是正确使用转载机处的喷雾和巷道积尘的清(扫)洗)。

⑵、前顺槽至溜煤眼或煤仓的煤尘防治工作由回采队负责。

⑶、回风巷超前支护以外范围粉尘防治工作由通风队负责。

⑷、距工作面20m范围的巷道,凡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及时冲洗或清扫一次,并清除堆积浮煤。

2、掘进工作面⑴、掘进工作面在其工程未交接前的掘进过程中,其掘进巷道内的粉尘防治工作由掘进队负责(包括施工期间占用的其它巷道范围均作为防尘范围),但不包括隔爆水棚设置、挪移、加水、维护)。

⑵、距工作面20m范围内的巷道,每班应冲洗一次;20m以外的巷道每天或每周清扫一次,并清除堆积浮煤。

3、其它地点主要运输斜井、各甩车场以及入风石门的除尘、洗尘工作按各自工作范围由井口大修队负(二)、具体措施【一】建立完善的防尘系统。

有充足净化静压水源。

防尘管路要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地面建有600 m3的水池,水质清洁安有过滤装置,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井下主要运输巷道主要运输巷道、采区回风道,皮带斜井,皮带运输巷,上、下山,采煤工作面上、下平巷,掘进巷道,溜煤眼,运输机转载点等处均要设置防尘管路,皮带巷和皮带斜井管路每隔50米设一个三通阀门,其它管路每隔100米设一个三通阀门。

各转载点必须安装喷雾,主要巷道设净化通风水幕。

井底车场、、运输大巷、运输石门、采区上、下要定期进行清扫,冲洗和刷浆工作,并有记录可查。

矿有健全的防尘队伍和管理制度。

配备专业测尘人员,按规定进行粉尘测定工作。

【二】掘进工作面的综合防尘措施煤矿井巷掘进工作面是粉尘生成量大而集中的工作场所。

岩石掘进工作面产生的岩尘含游离二氧化硅很高,一般为30 %~70 %;掘进打眼产生的呼吸性粉尘可占全尘的80 %~90 %;锚喷作业的水泥细砂粉尘严重。

所以岩石掘进工作面成为硅肺病危险性最大的地点。

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含量较大,它同浓度很高的煤尘混合在一起,更提高了爆炸的危险性。

事实表明,煤矿多数煤尘爆炸事故都是从煤巷掘进工作面开始发生,然后向外扩展成为大规模恶性事故的。

由此可见,搞好掘进工作面的防尘工作对煤矿安全生产关系极大。

掘进工作面工序复杂,产尘点的位置多变,各工序均能生成粉尘,通风和作业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必须针对不同尘源分别采取多种措施,实行综合防尘,才可能使作业的全过程达到国家规定的粉尘允许浓度。

建国以来,在掘进综合防尘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对综合机械化掘进的防尘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逐步应用。

炮掘工作面综合防尘措施主要有:①湿式凿岩、孔口干式捕尘、湿式电钻或风镐;②放炮时使用水炮泥、水风喷雾、爆破自动喷雾、水幕空气净化等;③冲洗帮顶和洒水装碴;④锚喷的潮料喷射、低压近喷、机具改革、水幕净化;⑤加强通风除尘,合理风速、混合式通风、风流净化、湿式除尘风机等。

机掘工作面的综合防尘措施主要有:①合理切割参数,截割头内外喷雾;②长压短抽通风;③附壁风筒向迎头供风;④迎头喷水降尘;⑤从集尘器将粉尘抽出进行湿式除尘或干式滤袋除尘。

一、掘进工作面打眼的防尘防尘措施:((一)湿式凿岩。

湿式作业是矿井防尘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它具有简单易行,费用少,效果好等优点。

在我矿,较成熟的经验是:采取以湿式凿岩为主,并辅以喷雾洒水,水炮泥,水封爆破以及煤体注水等防尘技术措施。

湿式凿岩就是在凿岩工作中,将压力水通过凿岩机送入并充满孔底,以湿润,冲洗和排除产生的矿尘。

它是凿岩工作普遍采用的有效防尘措施。

1)风钻湿式凿岩。

将压力水经过风钻和钻杆中心孔送到炮眼底部,把岩粉从炮眼中湿润并冲洗出来达到防尘目的。

湿式凿岩可使粉尘从1000 毫克/立方米以上降低到10 毫克/立方米左右。

按供水方式分,有侧式供水和中心供水两种。

中心供水是在风钻的中心装有水针,水针前端插入钎尾的中心孔,后端通过弯头与供水管相连。

凿岩时,水通过水针和钎尾中心孔进入炮眼。

水压应低于风压0.1 ~0.15 兆帕,防止机膛进水。

侧式供水是从风钻机头的侧面直接向钎尾供水,凿岩时打开水阀,压力水从供水管进入供水套,经过橡胶密封圈的水孔和钎尾侧孔流入钎杆中心水孔直达炮眼内。

侧式供水的优点是减少漏风,压风不致进入炮眼,提高了风钻活塞冲击力和湿润粉尘的能力。

矿尘主要产生在凿岩作业中,因此是防尘工作的重点。

湿式凿岩有中心供水和旁测供水两种供水方式,目前我矿使用的是中心供水凿岩机。

湿式凿岩的防尘效果取决于单位时间内送入钻孔的水量。

只有向钻孔底部不断充满水,才能起到对矿尘的湿润作用,并使之顺利排出。

为了提高湿式凿岩的捕尘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供水量要有足够的供水量,使之充满孔底。

同时,要使钻头出水尽量靠近钎刃部分。

这样,矿尘生成后就能立即被水包围并湿润,同时可以防止粉尘与空气接触,否则在其表面会形成吸附气膜而影响湿润效果。

钻孔中充水程度越好,矿尘向外排出过程中与水接触的时间越长,湿润效果就越好。

凿岩机应按规定供水。

2、对气动凿岩机应避免空气或压气混入凿岩水中压气或空气混入凿岩用水进入孔底,一方面可能在矿尘表面形成吸附气膜; 另一方面,在水中形成气泡,微细矿尘附与气泡而逸出孔外,从而严重的影响除尘效果.压气或空气混入的主要原因,中心供水凿岩机水针磨损,过短,断裂,或者各部件间隙增大。

为此必须提高水针质量,加强设备的维修,以减少和消除这种现象。

再者,凿岩时,一定要先给水,后供风,避免干打眼,并且给水开关不要开得过小。

3、水压水压直接影响供水量的大小。

从防尘效果来看,水压越高越好,尤其是上向凿岩,水压高能保证对孔底的冲洗作用。

要求水压比风压低50—100Kpa. 一般要求水压不低于300Kpa。

4、使用湿润剂5、减少微细矿尘产生量保持钎头尖锐,保证足够风压(大于500Kpa),水量充足等都可减少微细矿尘量的产生。

(二)干式凿岩捕尘。

一般在缺水的矿井使用,可分为两种:一是干式孔底捕尘。

经过钎杆中心孔、风钻机头和连在机头上的输尘软管,将炮眼内的粉尘抽到干式捕尘器中去,含尘空气的流向恰好同侧式湿式凿岩时水流的方向相反,炮眼口的空气向孔内流动,避免了孔内粉尘飞扬到工作面来。

含尘空气经干式捕尘器中的滤袋过滤净化后,重新排到工作面中;另一种是孔口干式捕尘。

通过炮眼口的捕尘塞和连在捕尘塞上的抽尘管,把炮眼内的粉尘抽到一个滤尘袋中去,过滤后的干净空气回到巷道内。

(三)、湿式钻眼湿式电钻同侧式湿式凿岩一样,用水冲洗孔内粉尘,达到降尘目的。

湿式钻眼就是用湿式煤电钻在煤层中钻眼。

它具有良好的水密封性能,能有效地控制回采工作面和煤层掘进工作面的煤尘。

(四)、洒水防尘洒水防尘是用水湿润沉积于煤、岩堆、巷道周壁,支架等处的矿尘。

产尘量大的设备和地点,要设自动洒水装置。

(五)、喷雾捕捉浮尘将水雾化成细小滴喷射于空气中与浮尘碰撞接触,尘粒被水捕捉而附于水滴或者湿润的尘粒互相凝集成大颗粒,从而加速其沉降,使之尽快变为落尘。

影响水滴捕尘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水滴粒度.水滴小,在空气中分布密度越大,与空气接触机会就越多,捕尘效果就越好。

根据测定,水雾的粒度一般在20—50um之间为最佳。

其次是水滴与尘粒的相对速度,他决定着水滴与粉尘的接触效果,水滴速度高则动能大,与尘粒碰撞时有利于克服水的表面张力,将尘粒湿润捕捉。

此外,矿尘的浓度,粒径,带电性等对捕尘效果也有影响。

二、掘进放炮的防尘措施在煤矿井下的采,掘,运等几项主要生产系统中,除回采外,掘进是矿井的主要尘源。

放炮工序持续的时间虽短,但产生的粉尘浓度比其他工序高,:采用炮掘至今是国外广为使用的方法。

掘进放炮后的粉尘浓度可超过1000 毫克/立方米,而且几小时后仍然有数十毫克之多,整个巷道都充满浓烟粉尘。

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得到理想防尘效果。

放炮工序可采取的防尘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 使用水炮泥。

用装满水的柱形塑料袋“水炮泥”使用盛水的塑料袋代替或部分代替炮泥充填于炮当炮泥,放炮时借助于爆破冲击力使水散成雾状起到降尘作用,并可消除爆破火焰,提高爆破安全性。

水炮泥用不燃性塑料制成,水袋有自动封口性能,袋中注满水后不会流出。

袋内水压应高于外界空气压力。

水炮泥填入炮眼以后,外部应用粘土炮泥封住,这是一项防尘和预防放炮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的极重要的措施。

水炮泥”和水封爆破。

眼内,爆破时水袋破裂,在高温爆炸波的作用下,大部分水被汽化,然后重新凝结成极细的雾滴并和同时产生的矿尘相接触,形成雾滴的凝结核或被雾滴所湿润而起到降尘作用。

“水炮泥”在炮眼中布置的方法对爆破效果和安全性影响很重要。

一般情况下采用下面三种方法;(1)先装炸药,再装水炮泥,最后装黄泥.(2)先装水炮泥和炸药,再装水炮泥和黄泥。

(3)先装水炮泥和炸药,再装水炮泥(不装黄泥)。

具体装填方法,应视炮眼深度而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