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活动PPT教学课件
2、遥感技术的原理
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电 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设 备和装置,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 地物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 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1820年第一架照相机拍摄的第一张 风景照片就可以称为遥感,是利用近地 面平台成像遥感,利用气球作为遥感平 台是对近地面遥感的进一步发展;20世 纪初第一架飞机诞生、1915年世界上第 一台航空摄影专用相机产生,标志着航 空遥感技术产生;1957年,原苏联第一 颗人造卫星的升空,随后美国阿波罗宇 宙飞行器发回第一张地球影像图,标志 着航天遥感时代到来。
在进行农业布局时,不仅要考虑自然因素,而且还要社会 因素的影响。
能力提升:
1、上题中,如果该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你认为 哪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会减少?为什么?
答:小麦。 因为城市发展将占用部分耕地,城市发展也促使其他
部门生产扩大。
2、如果将公路改建为高速公路,你认为本地农业 应任何调整?
答: 利用交通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建立商品性生产基地,
青藏高原上的游牧业 丹麦的乳肉畜牧业
中国的水稻种植业 荷兰的花卉种植业 热带雨林刀耕火种农业
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
气候(:光、热、水等)
影响极大
平原 自然因素 地形
适宜发展耕作业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主要区位 因素
山地
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
土壤
影响作物的种类
利于水土保持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从三幅图的主要对比可以看出,黄河 三角洲的面积在扩大,主要是泥沙沉积作 用造成的;植被覆盖区的范围增加,是由 于植树造林产生的;黄河水的泥沙增多, 原因是水土流失的加剧;居住区和水产业 建筑区的面积增加。
2.我国的环境与灾害问题有:土地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植被破坏、 水旱灾害、滑坡、地震、泥石流、农林病虫害、 森林火灾等。
科技:提高产出的重要手段 食用 工业原料
现代农业
分类
种植业
按生产对象
畜牧业
按投入多少 粗放农业
密集农业
按产品用途 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
扩大面积,增加产出 提高单产,增加产出 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及发达地区
课堂练习:
一、单选:
A 1、将农业的投入要素按自然和人文归纳,同属一类的是( )
1.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2、遥感类型
根据运载工具: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根据辐射源: 主动式遥感和被动式遥感 按照电磁波的波谱范围: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
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等 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 环境遥感、大气遥感、
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 林业遥感等
活动 比较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卫星航天遥 感的不同点
展变化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如:郊区的园艺业、乳畜业)
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冻技术等的发展
区域专业化生产
小测验:
1、我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C)
a、平原地形为主
b、雨热同期的气候
c、城市市场的需求量大 d、农业技术的推广
A、ac B、bd C、cd D、 ab
2、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 )
农业生产活动及区位选择
(复 习)
知识体系 农 业 生 产 活 动
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
对象:动、植物 特点 地域性
季节性和周期性
投入与产出
投入
自然条件: 光照、热量、水、地形、土壤等
人文条件
劳动力
生产资料:比重逐渐增加
产出:农产品
发展历史: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遥感技术可以及时探知森林火灾发生的地 点和范围,可分析大火蔓延的方向,为灭火总 指挥部制定灭火计划、做出灭火部署提供科学 依据。
3、根据不同地物的不同状况 有不同的反射率,可以利用遥感 判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美国利 用卫星图像研究烟尘污染,监测 到纽约因倾倒垃圾、酸液所引起 的污染范围。
课堂小结
A、化肥、技术、机械、农药、劳动 B、降水、化肥、机械、劳动、土地
C、光照、降水、土地、灌溉、化肥 D、种子、降水、劳动、土地、资本
A 2、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和我国新疆都盛产葡萄,与此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夏季炎热干燥
B、灌溉水源充足
C、河谷或沿岸地形
D、传统的种植经验
C 3、符合图中A处农业类型的是( )
D、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
5、下表是2001年我国a、b两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区分别
是( B )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省区 a b
稻谷 242.4 156.7
小麦 1.5 42.3
甘蔗 57.5
甜菜 18.2
二、连线题: 粗放农业 密集农业
1.在特定的卫星图像上,健康的植被往 往呈鲜红色;长势比较弱的植被颜色比 较浅,由此可判断植被生长状况。
2.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 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 的工作有:判断水体污染、分析城市大 气污染、监测灾害、普查资源等。
思考完成P93——94活动
1.首先对三幅图的主要地物进行判读,比 较相同地物在面积、数量、密度、长度等方面 的变化,然后运用相关原理进行解释。
3、遥感技术的优点
活动:比较人工实地调查与利用遥感技术调查, 哪一种获取资料和信息的方法更好?
人工实地调查
利用遥感技术调查
花费时间
多
少
时效性
差(慢)
好(快)
连续性 差,不能全天候观测
好,能全天查成本
高
低
调查范围 小,有些地方不能人 广,连续性好,能获得人眼看
工调查
不到的信息
二、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类型
A、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业 B、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
C、津巴布韦的烟厂草种植业 D、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小麦——牧养带
密集农业 商品 A 农业
种植业
4、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 首要问题是( C )
A、尽快调整农业结构
B生产绿色食品
C、尽快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丘
陵
B
主要公路 C
A 水库
城镇 D
平
E
原
点评:
A 养鱼(因A处为水库) B 果园(因B处为丘陵,宜发展经济林木) C 乳牛(因鲜牛奶易变质,应在距城镇较近且交通方
便的地方)
D 花卉(因花卉要保鲜且其生长需大量的
水,需靠近水源和城郊)
E 小麦(因该处是平地,面积大,也有河水灌溉,
距城镇远,地价低) 小结: 农业区位的实质就是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
国外命名:RANANIM 中文命名:云娜
大 起编时间:2004年8月8日12时 停编时间:2004年8月13日9时
气
卫星资料定位信息
监
测
和
天
气
预
报
回应用
印度洋海啸前后的遥感影像
世界各地晚上的灯光遥感影像
1、在卫星图像上,怎样通过颜色差异判断植 物的生长状况? 2、根据植物健康状况在反射波谱中变化的原 理,遥感还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
提高经济效益;适度减少产值不高的农产品的种植面积。
再 见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上述景观图像是采用什么技术 形成的?
平时的拍照是遥感技术的应用吗?
一、遥感技术
1、遥感技术的概念
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RS),就 是“遥远的感知”,遥感技术是利用一定 的技术设备和系统,远距离获取目标物的 电磁波信息,并根据电磁波的特征进行分 析和应用的技术。
a、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b、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c、新疆吐哈盆地的瓜果生产 d、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a、热量 b、水源 c、光照 d、市场
B、a、水源 b、地形 c、热量 d、市场
C、a、地形 b、政策 c、土壤 d、科技
D、a、土壤 b、热量 c、地形 d、政策
3、读下图,该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 卉、养鱼、果园五种农业,请在图中A、B、C、 D、E五个区位安排这五种农业,并说明理由 。
农 业
社会经济 因素 交通运输: 对易腐变质的农产品影响大
的
区
政策: 宏观调控
位 选
利用: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 自然因素
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择
的利用和 改造
改造: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梯田)
改造的依据
经济技术条件 投入与产出比
(陡坡不宜修筑梯田)
社会经济 因素的发
平台高度 遥感范围 应用历史 技术要求 受云层影响
地面遥感 低 小 早 低 小
航空遥感
卫星遥感 高 大 晚 高 大
三、遥感技术的应用
(一)资源普查
矿产、土地、陆地水、海洋、植被资源调查
(二)环境与灾害监测
水污染、大气监测与天气预报、海洋赤潮灾害等监测
陆 地 水 资 源 监 测
根据遥感资料,制作台风移动路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