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工程概况 (2)2. 边坡工程自然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 (2)2.1地理位置、交通、环境、气候条件 (2)2.2地形地貌 (2)2.3地层岩性 (2)2.4地质构造 (3)2.5水文地质条件 (3)2.6不良地质现象 (4)3.边坡地质特征 (4)3.1边坡形态特征 (4)3.2边坡地质结构 (4)3.3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4)4.边坡稳定性评价 (5)5.边坡支护设计 (5)5.1边坡设计要求 (5)5.2边坡设计方案 (5)5.3边坡工程具体设计(具体计算详见计算书) (6)6.主要材料 (7)6.1钢筋 (7)6.2混凝土 (7)6.3注浆材料 (7)6.4石料 (7)7.施工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锚杆防腐...........................................................................................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伸缩缝...............................................................................................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注浆压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泄水孔............................................................................................... 错误!未定义书签。
7.6锚孔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7.7钻孔机械........................................................................................... 错误!未定义书签。
8.施工组织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施工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天然建筑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施工方法及施工工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施工总体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施工总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9.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其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边坡工程设计说明书1.工程概况该高切坡位于大昌镇政府北西侧约200m 处,坡脚为在建三峡库区移民迁建房及移民迁建区街道,因此高切坡所处位置较重要。
如果该切坡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在风化裂隙及卸荷裂隙共同作用下将沿裂隙面或破裂面产生掉块、崩塌。
受业主委托对该边坡的防护设计,根据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7地质队提供的《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重庆市巫山标二段大昌镇地税所至派出所高切坡(WS021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现场调查结果,进行边坡防护施工图设计。
2.边坡工程自然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2.1地理位置、交通、环境、气候条件场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政府北西侧约200m 处,处于大宁河北岸,有公路直通现场,交通方便。
该处所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5°C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59.4mm ,年最大降雨量1351.6 mm ,降雨多集中在4月~9月。
据最近31年统计资料,最大日降雨量141.4 mm(1964年5月24日),最大连续降雨日数为6天,雨量达255 mm ,场区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
2.2地形地貌工程区原属剥蚀浅丘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区内总体地势北高南低,高程203.98m ~248.87m ,相对高差44.89m 。
建设场地平场时在南侧形成高切坡,高切坡防护区地形坡角约60-70°,坡脚经场地开挖整平,地形平坦,坡顶以上为斜坡,坡角约5~25°,边坡高度3.50m-23.0m 。
综上所述,场地地形地貌简单。
2.3地层岩性拟建场地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dl el Q 4)、人工填土层(ml Q )及三叠系中统巴东组(b T 2)。
(1)土层人工素填土(ml Q ):黄褐色,主要由泥灰岩、灰岩块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块石粒径202mm ~968mm ,碎石粒径4mm ~196mm 不等,块、碎石含量65%~75%,稍湿、松散,厚度0.50m ~3.10m ,系无序抛填,回填时间约1年,广泛分布于工程区范围内。
残坡积层(dl el Q 4):块石土,黄褐色,主要由泥灰岩、灰岩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碎石粒径一般5mm ~179mm ,含量约占70%,厚度0.50m ~1.10m ,主要分布于勘察区北侧山丘顶部。
(2)岩层灰岩夹泥灰岩:灰黄色~青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碳酸盐矿物,隐晶~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体较破碎,风化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带厚度1m ~3m ,高切坡防护区基岩裸露。
2.4地质构造场地地质构造属石板泉背斜南西翼,岩层呈单斜层状产出,在高切坡坡脚经测得岩层产状为187°∠28°,场地内无断层通过,次级褶皱不发育,地质构造较简单。
但经探槽揭露及现场调查结果,区内表层风化裂隙及卸荷裂隙较发育,将岩体切割成碎裂结构,卸荷带宽度1.0m ~6.0m 不等,间距0.5m ~1.2m ,向深部延伸4.0m ~10.0m ,微张,无充填。
依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2.5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及基岩网状风化裂隙潜水。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较薄,不足以富集丰富的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向地势低洼处排出。
松散堆松层以下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的灰岩夹泥灰岩,该地层泥灰岩为隔水层,而灰岩为相对含水层,地下水主要以风化裂隙潜水的形式富集存在于基岩裂隙之中,但其含水性受裂隙发育程度贯通性影响较大,由于区内岩体较破碎,其流量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沿贯通裂隙面向地势低洼处排出。
场内无岩溶地下水区,坡面无地下水出露。
2.6不良地质现象自2005年4月开挖形成高切坡以来,由于岩体较破碎,加之风化裂隙及卸荷裂隙切割,高切坡坡顶局部地段已出现小规模的掉块、崩塌现象,其余地段未见滑坡、泥石流、地表塌陷及岩溶等不育地质现象。
3.边坡地质特征3.1边坡形态特征高切坡总长约158m ,坡高5.5m ~23.0m ,坡面面积32242m ,坡向180°,坡角60°~70°。
坡顶高程:223.00m ~238.60m ,坡脚高程:215.60m ~217.50m 。
3.2边坡地质结构边坡的物质组成为上土下岩高切坡(即岩土质),根据探槽揭露及现场立面图测绘结果:区内第四系人工素填土厚度为0.50m ~3.10m ,岩土界线分布高程:221.10m ~236.60m 。
高切坡区岩体较破碎,表层风化裂隙较发育,多数呈碎块状。
3.3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根据地区经验结合工程类比法综合确定该高切坡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岩石物理力学参数表 力学参数 岩性 岩体重度γ(kN/m 3)抗剪强度 等效内摩擦角ψe (°) 备注c (kPa ) φ(°) 人工填土20 15 10 强风化灰岩25 25 20 35 中等风化灰岩26 30 25 404.边坡稳定性评价由于风化裂隙、卸荷裂隙较发育且岩体呈碎块状,边坡自开挖形成以来坡顶变形特征明显,坡顶所见卸荷裂隙带宽度1.0m~6.0m不等,一旦卸荷裂隙贯通,边坡坡顶局部岩、土体将沿贯通裂隙面产生掉块、崩塌。
边坡局部地段已出现掉m~4003m。
因此边坡的稳定性差,需进行边坡支块、崩塌现象,体积一般1003护。
5.边坡支护设计5.1边坡设计要求1、场地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特征及周围环境(道路、管线、建筑物)是边坡设计需要详细了解和分析的首要内容;2、边坡设计方案必须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保证边坡周围建筑物基础及已施工和使用的地线管线、市政道路的安全;3、支护方案在安全的前提下,经济、合理,满足国家建筑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4、支护结构能保证边坡开挖顺利进行,满足有一定面积的后期施工,满足边坡形成后坡顶可承受一定的堆载;5.2边坡设计方案从经济及技术上综合考虑,在保证边坡安全、施工技术可行、节省造价的前提下,制定最优的支护方案,针对本边坡不具备放坡条件,支护方案采用肋柱挡墙+锚杆+排截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