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个人隐私》年第六周公开课

《保护个人隐私》年第六周公开课

②作为监护人的家长,不应以侵犯隐私权的方式来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而应采取其他方式来了解。如双方以朋友方式谈心,父母不妨回忆一下自己当年的经历唤起子女的共鸣,或找子女的朋友、同学了解情况等方式。这样做,既尊重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又能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B、表达交流、精讲点拨(约5分钟)
1、引导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学案
导案
一、编制导案、展示目标(约1分钟)
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P44第一部分“个人隐私权”和P48“阅读与感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
1、什么是个人隐私?为什么必须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
2、什么个人隐私权?从P48可以看出个人隐私权主要包括哪几类内容?
二A、自主学习、巡视指导(约5分钟)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P44-45第二部分“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P43的“情境研讨”,独立思考,合作探讨:
3、我国在保护个人隐私权方面有哪些相关法律规定?
4、为什么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5、结合P45第二段知识,思考并回答P43的第2小题:怎样认识家长、老师出于关心和爱护而侵犯子女、学生隐私的行为?
(对比:很多银行的在柜台前设置一米线的做法。)
思考:以上材料中的行为侵犯了个人隐私权吗?为什么?
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属于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
如:1)未经同意,偷看别人的信件(日记)或手机短信。
2)在试衣间试穿新衣或在浴室洗澡时,被人偷拍。
3)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给某信息公司。
2、从法律角度引导交流解疑,帮助学生自觉培训概括的能力,学会总结课本提及的相关法律。
3、适时精讲点拨。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图例等,引导与配合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度讲解……
在线检测
知识升华
课堂练习题: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隐私内容的是()
①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财产状况
②私人事情,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
③私人领域,住宅、个人行李、书包
A①②③B ①②C①③D②
2、小红的父母在她上小学六年级时离婚了,小红一直不想把这事告诉别人。但是在一节心理课上,老师在一个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如实地说出自己的家庭情况。小红十分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认为她应该?()
A.如实地说出自己的家庭状况
B.始终保持沉默,用沉默对抗老师
3、给出实例,判断是非
(1)警方对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
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犯隐私权行为。
(2)李某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有多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
(公开了个人的生理特性。)
(3)叶某在自动提款机前取钱时,有好几个等待取钱的人围着她。
1、交代学习任务,提醒关键词“不危害”、“未经本人允许”、“个人地位和尊严”……
2、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与回答
3
主动回答,交流解疑:
1、什么是个人隐私?(P44第二段1-3行)为什么必须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
2、什么个人隐私权?(P44第三段1-3行)
从P48可以看出个人隐私权主要包括哪几类内容?(个人生活安宁权、生活情报保密权、通信秘密权、隐私利用权)
C.一言不发离开课室
D.不说,因为这属于个人隐私,课下对老师解释清楚
3.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这旨在保护公民的()
A.隐私权B.人身自由权
C.知情权D.生命健康权
4.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是()
①小刚将同学小青的作弊行为报告老师
②小玲在背后散布和议论同学晓明的缺陷
5、结合P45第二段知识,思考并回答P43的第2小题(①家长、老师关心和爱护子女、学生大多出于善意,因此是正确的。②但是,P45第二段。③我们可以……)
参考:①情境中父母、老师的做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虽然他们主要是出于善意,担心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什么自己不能妥善处理的事或不能解决的烦恼,但这属于违法行为,我们应加以反对和制止。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家长、老师应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③大春给同学小津起绰号
④大民把同学晓露的作业拿来抄袭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巩固练习】
1、下列哪些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①班长的MP4被偷了,小明说:“挨个同学搜身检查。”②看到小华在写日记而没抓紧时间做作业,小华妈撕毁了小华的日记本③小兰下课后出去了,同桌偷偷看她的日记④同学给小明打电话,小明妈在隔壁偷听
1、懂得个人隐的内涵及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2、了解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及其存在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了解相关法律及规定。
重点难点
1、理解隐私权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判断生活中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言行以及法律依据(理由)
2、正确理解和处理父母与老师因“爱”引起的侵犯隐私权的言行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统计课本P47的3、4的选择结果,并在黑板上整体统计,让学生直观看出当前隐私权受侵犯的程度,并导入新课。(约2分钟)
三A、表达交流、精讲点拨(约6分钟)
1、引导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2、从法律角度引导交流解疑。
3、适时精讲点拨,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释疑,配合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度讲解。
4、请学生当场回答P47的2、5、6、8、9题,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提醒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提出质疑并阐述自己观点……
5、教师引导学生对个人隐私权含义的理解。
二B、自主学习、巡视指导(约5分钟)
1、交代学习任务
2、鼓励学生大胆讨论与回答
3、适当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成果展示
交流解疑
主动回答,交流解疑:
3、我国在保护个人隐私权方面有哪些相关法律规定?(P44末段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邮政法规定、律师法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等)
4、为什么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保护个人隐私》年第六周公开课
———————————————————————————————— 作者:
———————————————————————————————— 日期:

《保护个人隐私》导学案
课题
《保护个人隐私》(第一课时)
学科
思想政治
授课时间
2014.3.25第一节
班级
八(4)班
教师
谢灿莲
学习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