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提琴演奏家

小提琴演奏家

小提琴演奏家01.阿卡多 Salvatore Accardo 1941—意大利小提琴家,早年在那不勒斯音乐学院从安布罗西亚学琴,1956年毕业后到锡耶纳从阿斯特路斯进修,1958年在热内亚参加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获一等奖,此后开始旅行演出。

阿卡多喜欢名琴,他使用和借用的名琴能充分展示他高超的技巧与亮丽的音色,他的琴声因此而往往最亮和最为辉煌。

他有“帕格尼尼专家”之称,其演绎的帕格尼尼技巧之绚丽,旁人不能及;他录制的全套布鲁赫的小提琴与乐队作品也是布鲁赫的表现最佳者。

此外,他使用4把不同的史特拉底瓦利名琴演奏的维瓦尔第的《四季》,也是这个曲目的最佳选择之一。

02.布什 Adolf Busch 1891—1952德国小提琴家,里斯的得意门生,1912年起任维也纳交响乐团首席,1918年继马尔托任柏林高等音乐学校教授,1919年组成著名的布什四重奏团。

1931年应托斯卡尼尼之约赴美,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赢得高度赞誉。

二战期间,流亡瑞士,组织“布什室内乐团”,演奏的许多类似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等古典作品,曾风摩一时。

1938年,他与塞尔金合作,演奏全套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获很高的评介,其演奏以表情高洁、风格清面而著称。

03.贝尔 Joshua Bell 1967—美国小提琴家,出身于印第安纳,受业于吉戈德(Josef Gingold),1981年14岁就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在科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与美国各大乐团合作协奏曲,也参加室内乐演出。

其演奏追求音色的表达与细腻的层次显示,在室内乐方面似有更好的表现。

04.坎波利 Alfredo Campoli l906—意大利小提琴家,5岁随父母迁居英国,9岁在伦敦举行独奏会,被视为神童。

13岁参加伦敦音乐节小提琴比赛,赢得玛丽皇后金牌奖,15岁起开始巡回演出。

1944年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出色地演奏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获得音乐界高度评介,把他与海菲茨相提并论,坎波利琴艺高超,被认为是帕格尼尼之后意大利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

05.郑京和 Kyung—Wha Chung 1948—韩国女小提琴家,5岁学琴,9岁在汉城交响乐团音乐会上演奏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

1961年随父母去美国,考入朱利亚德音乐学院,从加拉米安学习。

1967年参加利文特里特国际比赛获一等奖,1970年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在普列文指挥下演奏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一举成名。

郑京和的演奏,感情幅度大,音质细腻,有丰富的冷暖色调变化。

她演奏的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布鲁赫等人的作品,乐坛都给予佳评。

06.杜梅 Augusfin Dumay 1949—法国小提琴家,10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其才华受谢霖赏识,曾代替谢霖在南美巡回演出,名声大震。

除受谢霖指点外,还拜米尔斯坦与格吕米奥为师。

其演奏既有法国风格的细腻、浪漫与高雅,又有一种迷人的豪放。

杜梅先在EMI公司录制了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等,获好评后,又与著名钢琴家皮雷斯合作奏鸣曲,大提琴演奏家王建加入后成为三重奏。

杜梅演奏的协奏曲与参与的室内乐,都有相当的实力,尤以演奏莫扎特、布拉姆斯的作品为出色。

07.艾尔曼 Mischa Elman 1891—1967美籍俄国小提琴家,童年在敖德萨从弗德曼 (A.Fiedmann)学琴,后转到彼得堡音乐学院成为奥尔的得意门生。

1904年在柏林做首次职业性演奏获成功,1905年在伦敦皇后大厅演奏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轰动一时,从此确立了第一流小提琴演奏家的地位,1923年入美国籍。

艾尔曼的演奏,表情丰富、音色宽厚、甜美丰润,以抒情性见长。

艾尔曼一度曾是世界上身价最高的小提琴演奏家,他的音色,有“艾尔曼音”之美称,他1958年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演奏50周年纪念音乐会,仍魅力不减当年。

但这之后的录音,技巧明显不如以前。

08.埃乃斯库 Georges Eescu 1881—1955罗马尼亚小提琴家,4岁起随民间艺人学琴, 7岁入维也纳音乐学院预科班,9岁入音乐学院本科,从小黑尔梅斯贝格学琴,1894年毕业后,翌年又入巴黎音乐学院从马尔西克学琴。

16岁以作曲家身份在巴黎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1899年在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作为小提琴家开始巡回演出。

其演奏自然朴素,真切动人,在表现快速乐段时充满了魅力。

埃乃斯库1932年起成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被尊为新罗马尼亚民族乐派的开创者。

09.费拉斯 Christian Ferras 1933—法国小提琴家,先后在尼斯音乐学院和巴黎音乐学院从比斯德西(Bistesi)和卡威(Calvet)学习,曾获小提琴演奏和室内乐演奏奖。

后又从埃乃斯库学习,17岁参加蒂博国际小提琴比赛获第一名,尔后开始巡回演奏。

其音色壮丽多采,卡拉扬与其合作的协奏曲,尤其好评如潮。

10.弗莱什 Carl Flesch 1873—1944匈牙利小提琴家,5岁开始学琴,1886—1890年在维也纳音乐学院从格吕恩学习,后又赴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马尔西克,1894年毕业获一等奖。

1895年在维也纳首次举行独奏会获成功,此后长期在欧美各国巡回演奏。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戈尔德堡、谢霖、内弗、尼曼,都是他的弟子。

11.弗兰切斯卡蒂 Zino Francescatti 1902—法国小提琴家,5岁登台,被称为神童,1918年在马赛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获非凡成功,1924年去巴黎拜蒂博为师。

1826年,弗兰切斯卡蒂与拉威尔一起访问英国,赢得国际声誉,回法国后,任巴黎音乐师范学院教授,音乐界称他为仅次于蒂博的伟大演奏家。

弗兰切斯卡蒂的演奏高贵、典雅,有极柔美的音色,他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圣桑的第三协奏曲和帕格尼尼的第一协奏曲,都被认为是最有味道的演奏。

12.加莱特 David Garrett,1980—德国小提琴家,被称为神童,曾在吕贝克音乐学校及柏林音乐学校学习,后拜英国女小提琴家海德尔(Lda Haendel)为师。

1994年14岁与阿巴多一起旅行演出莫扎特的协奏曲,极获好评,录制了唱片。

又在DG公司录制莫扎特的奏鸣曲KV261与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等,引人注目。

13.戈德伯格 Szgmon Goldberg 1909—美籍波兰小提琴家,弗莱什的学生,1921年在华沙首次举行独奏会,1925年任德累斯顿乐团首席,1929年富特文格勒约他担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这期间他与兴德米特、富尔曼组成三重奏团巡回演出。

二战期间,他曾被日本侵略者扣押在爪哇,二战结束后定居荷兰,担任荷兰室内乐团指挥,并组织著名的“节日四重奏团”。

戈德伯格的演奏,音色温暖纯净,技巧精致优雅,以演奏巴托尔、贝尔格、兴德米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与莫扎特,舒伯特的奏鸣曲著称。

14.格吕米奥 Arthur Grumiaux 1921—比利时小提琴家,幼年从外祖父学琴,9岁入沙勒罗瓦(Charleroi)音乐学院,12岁入布鲁塞尔音乐学院从伊萨伊的学生杜布瓦学琴。

1939年获维厄当和普吕姆奖,1940年成为比利时政府演奏荣誉奖的第一名获奖者。

毕业后去巴黎,从埃乃斯库短期进修,1940年春天首次举行独奏会。

二战期间,格吕米奥只参加杜布瓦私人组织的弦乐四重奏活动,二战结束后1945年与BBC乐团合作举行在英国的首演,名噪一时。

1949年继杜布瓦任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

1951年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合作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1952年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1953年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均获辉煌的成功,由此而成为世界顶尖极的演奏家。

格吕米奥的演奏,音色纯净、典雅,经常是一种柔美中的静谧,有一种清香高洁之美。

格吕米奥留下的大量录音中,第一位的是对莫扎特与舒伯特的演绎,第二位是对巴赫的演绎,然后才是贝多芬、布拉姆斯与其他作曲家。

他有一把名为“梯坦”的斯特拉蒂瓦里琴,但在音乐会上通常使用一把1744年制造的“瓜纳里”琴。

15.哈恩黛尔 Lda Haendel 1924—英籍波兰女小提琴家,华沙音乐学院米夏洛维奇(Michalowitch)的学生,1933年获音乐学院金牌奖和胡贝尔曼奖,12岁举行个人音乐会,此后开始巡回演出。

在旅居巴黎期间曾先后从埃乃斯库和弗莱什进修,1937年在伦敦交响乐团音乐会上因演奏贝多芬和布拉姆斯的协奏曲而轰动乐坛。

哈恩黛尔的演奏,音色丰满明朗,技艺精巧雅致,她演奏的贝多芬、布拉斯、布鲁赫、维尼亚夫斯基的协奏曲有相当的特色。

16.海菲茨 Jascha Heifetz 1901—1987犹太血统的美籍俄国小提琴家,3岁从父亲学琴,4岁入维尔纽斯音乐学校从马尔金(E· Malkin)学习,9岁转入彼得堡音乐学院,成为奥尔的学生。

1911年在彼得堡首次登台,并开始旅行演出。

1912年10月与尼基什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轰动一时,1925年入美国籍。

二战以后,他先后在洛杉矶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讲学,1969年起正式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小提琴教授。

海菲茨的运弓,充满弹性和力度;他对弓于的压力很大,发出极宏亮的声音;与此对应的是左手有力揉弦带来的辉煌音色。

他的演奏,表情深刻,强弱对比出神入化,速度相应都比较快。

海菲茨的演奏曲目极广,1925—1948年,在他的艺术巅峰期,对各种类型的作曲家,他几乎都留有录音,其中最为出色者,还是民族乐派的作品,这类作品最能适合于他表现其激情的需要。

海菲茨在音乐会上喜欢使用一把1742年的“瓜纳里”,这把琴萨拉萨蒂生前用过,有极美的音色。

17.胡贝尔曼 Bronislaw Hubermann 1882—1947波兰小提琴家,曾先后师从于米哈罗维茨 (Michalowicz)、罗托(Lotto)和约阿希姆,1893年年仅11岁就在布鲁塞尔、巴黎等地举行个人音乐会,获辉煌的成功。

1903年5月,为救济意大利地震灾民,在热那亚用帕格尼尼生前用过的“瓜纳里”名琴举行义演,盛况空前。

1935年他召集从德国逃亡的犹太音乐家在巴勒斯坦组织乐团, 1936年12月26日举行首场音乐会,他担任独奏,托斯卡尼尼指挥,成为乐坛盛事。

胡贝尔曼的演奏,以气势、幅度和激情著称,他最拿手的曲目是贝多芬和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贝多芬的《克莱采奏鸣曲》。

18.约瑟芙维茨 Leila Josefowicz 1977—加拿大女小提琴家,后赴洛杉矶,师从林肯 (Kathy Linke),后又从里普谢夫(Robert Lipseff)学习5年。

随后进科蒂斯音乐学院,拜布劳斯基 (Brodsky)及拉雷多(Laredo)为师。

10岁开始演出,多为技巧型曲目。

她演奏的柴科夫斯基、西贝柳斯协奏曲获国际好评,而演奏巴托克、伊萨伊的独奏奏鸣曲,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技巧能力,被誉为女海菲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