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简介

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简介

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简介2007年09月25日05:47 出处:泡泡网【原创】作者:网络资料收集编辑:王旭晗交响乐或称交响曲,源出于古希腊文的“和谐“之意。

它被用为音乐作品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上半叶,为歌剧的管弦序曲。

每年一次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现代意义的交响曲是指一种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套曲,是音乐表现的最高形式,它能表现重大的题材,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

从创作到演奏都要求较高超的技巧。

为此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音乐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里尔卡多·穆蒂(指挥)而在现实生活中,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响乐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并且被绝大多数人称作是高雅的艺术享受。

别的不说,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吸引了全球无数爱好者的目光,可见其美妙之处。

所以,今天小编别的不谈,就给大家来介绍几家著名的交响乐团。

1、维也纳爱乐乐团既然刚才提到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那我们就先来看一看一直为其演出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吧。

它的精湛技艺在全世界首屈一指,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乐团。

这支乐团创建于一八四二年。

众多的一流音乐家和指挥家都曾担任这支乐团的指挥:理查德·施特劳斯、玛勒、伏特温格勒、勃姆、卡拉杨。

如今,维也纳爱乐乐团定期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维也纳音乐家协会举行演出,深受全世界各国乐迷的青睐。

1842年3月28日,维也纳爱乐乐团举办了第一场音乐会。

这个时候,一代大师莫扎特已经逝世半个多世纪,而贝多芬也离开人世十五年了。

维也纳爱乐乐团尽管维也纳是一个几乎代表了欧洲近代音乐发展史的城市,这里孕育了古典、浪漫乃至现代的一系列作曲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那一首首动人心魄的杰作即产生于该城,但说来难以置信的是,直到19世纪初期,维也纳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交响乐团。

直到1833年,舒伯特的友人、宫廷歌剧院的指挥弗朗茨·莱赫纳突发奇想,召集起歌剧院的演奏家们,组织了一个名为“艺术家协会”的管弦乐团,并在维也纳的舞会大厅连续举行了4场音乐会,引起了市民和音乐界的极大兴趣,这个“艺术家协会”可以算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前身,但是莱赫纳的设想并没有全盘付诸实施,4场音乐会后,一切都烟消云散。

直到9年后,一群常常有“寻找爱神”小酒馆里聚会的“爱乐者”重新捡起这个话题,他们是:诗人尼克劳斯·冯·勤淄,《维也纳大众音乐报》编辑奥古斯特·施密特,青年评论家阿尔弗雷德·贝克尔,贝多芬的友人、业余小提琴家卡尔·霍尔茨,劳伦钦伯爵和指挥家、作曲家、歌剧《温莎的风流娘们儿》的作者奥托·尼古拉。

1842年3月28日,在维也纳舞会大厅,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历史开始了崭新的一页,奥托·尼古拉在朋友们的压力下站在了首场爱乐音乐会的指挥台上,而“爱乐”这个修饰语出现在第二场音乐会的节目单上。

作为世界上第一支完全自治的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自从它创建的第一天起就成为首屈一指的杰出音乐表演团体。

保持着严格的内部制度,这些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凡属皇家歌剧乐团的乐手才有参加爱乐乐团的资格;乐团是一个融艺术和自我组织管理为一体的演出团体;乐团所有的决定必须由乐团全体成员以民主的方式开会通过;乐团的常务工作由乐师们选举的12人的管理委员会负责。

采用如此民主的方式来进行乐团的管理,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尽管乐团的每次演奏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由于组织问题几乎几次濒临解体。

在乐团建成的头十二年,乐团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1860年,维也纳爱乐乐团开始定期举办音乐会。

此后,乐团不断扩大自己的保留节目,建立了自己的乐谱档案馆,并且于1870年最后一次迁徙,搬进了音乐之友协会的金色大厅,从此金色大厅成了维也纳爱乐乐团最理想的演出场地,它优良的音响质量成了爱乐乐团演奏风格和演奏方式的一部分。

此外,爱乐乐团还使用着许多老式的乐器,例如,乐师们使用的定音鼓仍用的是山羊皮鼓面,而不用人工合成的材料。

从此,维也纳爱乐乐团走上了成功之路。

在汉斯·李希特担任常任指挥的时期,乐团开始走向鼎盛,瓦格纳、威尔第、布鲁克纳、李斯特等著名音乐家,都曾在这里担任过指挥或独奏家。

在这一“金色时代”,维也纳爱乐乐团首演了勃拉姆斯的第二和第三交响曲以及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

在最后一位古典音乐大师玛勒担任常任指挥的时代,维也纳爱乐乐团第一次跨出国门,在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进行演奏。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1906至1944年,理查德·施特劳斯多次亲自指挥了歌剧和音乐会演奏,并且率领乐团出国访问。

为了感谢施特劳斯,维也纳爱乐乐团曾在1939年和1944年为理查德·施特劳斯举办了庆贺他75岁和80岁生日的大型庆贺音乐会。

但是,即便是如此著名的乐团也未能免遭纳粹暴行的劫难。

1938年,纳粹分子强行解除了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所有犹太籍艺术家,并且解散了维也纳爱乐乐团协会。

爱乐乐团的六名犹太艺术家惨死在集中营,另一名年轻的小提琴家在东欧丧生。

唯有著名指挥家福特万格勒保全了性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维也纳爱乐乐团重整旗鼓,邀请众多著名的指挥家担任指挥,其中有世界级名誉有:福特万格勒、克莱博、克劳斯、索尔提,年轻一代的有阿巴多、多纳尼、小克莱博、列文、玛塞尔、梅塔、姆提、小泽征尔和普列文。

1945年之后,在维也纳爱乐乐团担任指挥的三名最为著名的指挥家要属博姆、卡拉扬和博恩斯坦了。

在最近数十年里,维也纳爱乐乐团和众多的唱片公司录制了音乐精品,并且在各大广播和电视媒体演出。

在现代化音乐盛行的今天,维也纳爱乐乐团不仅能够适应新技术的要求,而且还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和萨尔茨堡音乐节就是两个最佳的例证。

如今,维也纳爱乐乐团不仅是全世界最令人敬慕的国际性乐团,它还是世界和平和友谊的使者。

1985年,卡拉扬率领乐团参加教皇的弥撒,以及博恩斯坦1988年率领乐团在以色列的巡回演出,都是成功的范例。

维也纳爱乐乐团曾经多次接受大奖,荣获金唱片和白金唱片,并且成为全世界众多文化设施的荣誉成员。

为了纪念维也纳爱乐乐团所作的贡献,奥地利国家银行于1989年发行了“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金币,奥地利邮政局曾经于1959年、1967年和1992年三次发行特种纪念邮票。

目前,纽约和东京先后组织了“维也纳爱乐乐团之友”协会,乐团的国际名望由此可见一斑。

2、柏林爱乐乐团这是1882年,由解散了的毕尔瑟管弦乐团的大约50名团员作为中心,加上部人业余人士组成的。

1884年,由克林特沃担任首任指挥,1887年后由彪罗就任常任指挥,为这乐团打下牢固的基础,表现出充实的演奏内容。

从1895年起,改由尼基什接任常任指挥,前后达27年之久,他把这乐团训练成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最伟大交响乐团之一。

尼基什去世后,除了大战中某一时间外,都由福尔特万格勒担任指挥,直到1954年。

这段期间,乐团声誉更隆。

1955年后,由卡拉扬接任终身常任指挥,乐团总员120人。

柏林爱乐乐团进入卡拉扬时代后,演奏会活动和唱片录音,更为积极。

甚至扩大范围,在萨尔斯堡复活节音乐节上,也参与歌剧公演的活动。

不论是名与实,都成为世界各交响乐团之冠,备受赞扬。

卡拉扬之后,由阿巴多接任至今。

跟欧洲较具传统的乐团相比,柏林爱乐的历史虽然较浅,但从彪罗后,担任长期指挥的人,全是该时代最伟大的指挥界巨擘。

于是,它建立起无比辉煌的传统,促使他们的演奏曲目无限扩大。

尤其是这个现代交响乐团,演奏技能精彩绝伦、表现积极。

由于具备优异的、柔软的反应力,所以不管任何指挥家统率它,都能发挥其实力与适应性。

同时,这个乐团的大量录音也都保持最高水准。

3、伦敦交响乐团这是由于亨利·J·伍德所统率的女王音乐厅管弦乐团在1904年分裂后,另外组成的乐团。

其首任指挥就是有名的李希特,他一直担任到1911年。

次年,由尼基什接棒,他也是显赫人物。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改由柯兹就任首席指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团员都从军,更因会场的女王音乐厅被烧毁,演奏活动被迫停止。

战争结束后,由克利普斯担任首席指挥,再度开始音乐活动。

伦敦交响乐团5年后由柯林兹引接,1961年起蒙都成为首席指挥,由于这位大师的功劳,这支乐团显示飞跃进步。

1964年蒙都去世后,由戴维斯和克尔特斯这两位年轻指挥家,以双头制维持演奏活动,但次年却正式任命克尔特斯为首席指挥。

后来,由于跟乐团方面意见对立,克尔特斯在1968年辞去后,改由普烈文接任首席指挥。

此后10年间,乐团与指挥之间一直保持蜜月般的状况,可是1979年起,则改由意大利俊秀阿巴多接棒。

夏伊则从1980年开始,担任这支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

此外,这支乐团从1977年起,聘德国长老级指挥家约夫姆为“桂冠指挥”,接着又赠给老大师伯姆“名誉指挥”的头衔,其现任指挥是托玛斯。

由此看来,伦敦交响乐团是伦敦五大乐团中,拥有最豪华指挥阵容的一个,难怪受世人注目。

这也是万能型的演奏团体,对指挥家的反应,非常敏锐。

4、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这是老本营放在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广播局,以德国为中心,再加东欧地方,遴选出优秀的演奏家,在1949年创立的乐团。

当时负责筹划的约夫姆,顺理成章就任首任指挥,立刻把它训练成首屈一指的广播乐团。

以理查·斯特劳斯为首,像克劳斯、伯姆、克伦贝勒等名指挥家,都先后客串指挥过这个乐团,于是名声大噪。

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1961年,约夫姆前往音乐会堂管弦乐团后,由库贝利克接任常任指挥与音乐监督,结果,活动更为充实,频繁,经常到欧洲各国和美国音乐旅行,也被邀到维也纳、柏林、爱丁堡等地的音乐节演奏,经常博得好评,其现任指挥是科林·戴维斯。

这个乐团真不愧是广播交响乐团,演奏曲目,幅度宽广,从古典到现代,无所不能。

由于拥有优异的技能,以及柔软的音乐性,被公认为仅次于柏林爱乐的西德代表性乐团。

近年中,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音乐会经常是围绕着某一主题来设计和展开的,比如以《庄严弥撒》作为高潮的贝多芬交响乐作品的巡回演出,“从帕勒斯特里那到斯特拉文斯基—教堂音乐巡礼”,以《安魂曲》作为结束的莫扎特作品,以及马勒、布鲁克纳和舒伯特的交响曲全集等。

这种选题方式既说明乐团在选择作品时的宏观性和思想性,也说明乐团在保留曲目方面范围之宽。

要指出的是,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从诞生之日到现在还不到半个世纪,这一切成就都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取得的。

5、慕尼黑爱乐乐团这原是1893年在慕尼黑创立的市立管弦乐团,起初取用创立者之姓,称为凯姆管弦乐团。

1898年,布鲁克纳的学生雷维就任指挥,次年由温嘉纳接棒,1908年起,改称为费拉因管弦乐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先后由作曲家普费兹纳和豪瑟加担任指挥,1928年起改称慕尼黑爱乐乐团,纳粹时代由卡巴斯达担任指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