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地下水(Ground water) 土木工程地质学 教学课件
第五章 地下水(Ground water) 土木工程地质学 教学课件
分离变量并积分,
x从rw至R,y从hw至H,
得:
Q 1 .366 K
H
2
h
2 w
lg R lg rw
1 . 366 K ( 2 H S W ) S W lg R lg rw
承压水完整井
Q=KAJ=2πKxM dy dx
分离变量并积分后,得:
Q 2.73K M (H hw ) lg R lg rw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Darcy定律:Q=KAJ 或V=KJ (线性) 式中:Q-渗流量m3/d或cm3/s;A-过水断面
K-渗透系数m/d或cm/s,表征岩土透水性能 大小的指标。还与水的粘滞性有关。
V-渗透流速m/d或cm/s Darcy定律适合于层流(砂土)。
紊流运动规律:V=KJ1/2 (非线性)
2.73K MSW lg R lg rw
地下水向不完整渗沟的流动
1)含水层厚度有限
单侧流量: q kx dy
dx
分离变量并积分,
x从c至c+R,y从0至H,
得:
q
kH
ln R
c
c
2)含水层厚度无限
计算同上,但 2
基坑涌水量计算:
把基坑假想为圆形大井,其引用半径:
r0
F
F-基坑面积
特征: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以蒸发形式或向隔水底板边缘排泄。动 态变化很不稳定。
工程意义:常始料不及涌入基坑。 供水意义不大。
在寒冷地区易引起道路冻胀和翻浆.
潜水(phreatic water)
埋藏在地面以下第 一个稳定隔水层之 上具自由水面的重 力水。
特征:与大气相通, 具自由水面,补给 区与分布区一致, 动态受气候影响较 大。潜水面形状受 地形影响。
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溶出侵蚀:混凝土中Ca(OH)2成分被水溶解。 碳酸侵蚀:含侵蚀性co2的水溶解混凝土 中的钙质而使混凝土崩解。 硫酸盐侵蚀:水中SO4-2与混凝土作用生 成新的化合物,由于体积膨胀而胀裂。 酸性侵蚀:PH值低的酸性水对混凝土具 腐蚀性。 镁盐侵蚀:水中镁盐与混凝土作用后生 成化合物溶解于水。
1-砂层 2-隔水层 3-含水层 4-潜水面 5-基准 面
潜水等水位线图
可解决如下问题: 1 确定潜水流向 2 确定潜水的水力坡度 3 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 4 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 关系
虚线-潜水等水位线 实线-地形等高线
潜水与地表水的关系
潜水补给河流
河流补给潜水
单侧补给
承压水(pressure water)
如图中A点: 地形标高103m,承压水位 91m,含水层顶板标高83m。 则承压水位埋深为:
103-91=12m 承压水头为91-83=8 m 含水层埋深为: 103-83=20m
武汉市(汉口)水文地质剖面
长江一级阶地 土层厚30~50m 典型二元结构 K随深度呈对数 增大
不同含水层空隙中的地下水
冲积物中的孔隙水 上游河床中砂砾石,是良好的含水层。 中游河漫滩沉积有上细(粉细砂、粘性 土)下粗(砂砾)的二元结构,上层构成 隔水层,下层为承压含水层。 下游滨海平原上为潜水,埋藏浅不利于 工程建设,下部多层承压含水层。
洪积物中的孔隙水
潜水深埋带 潜水溢出带
潜水下沉带
裂隙水
按成因:
•风化裂隙水 •成岩裂隙水 •构造裂隙水
水力坡降 J=-dH/dL
流网:由等水头线与流线正交组成的网格。
渗流分类:
均匀流:渗流速度沿流程不变。 非均匀流:渗流速度沿流程变化。
层流:水质点有秩序地呈相互平行而互不干扰的运动。 紊流:水质点相互干扰而呈无秩序的运动。
稳定流:渗流要素不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非稳定流:渗流要素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承受水压力 的重力水。
A-补给区 B-承压区 C-排泄区
承压含水层局部
H1-初见水位 H2-承压水位
H-承压水头 h-承压水位埋深
特征:不具自由 水面,并承受一定 的水头压力。分布 区和补给区不一致。 动态变化较稳定。 不易受地面污染。
承压水等水位线图
承压水等水位线图可确定 下列重要指标: •承压水位埋深 •承压水头大小 •含水层埋深(初见水位)
第五章 地下水(Ground water)
赋存在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岩土的空隙: 1. 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 2. 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连通性好
分布不均匀
3. 可溶性岩石中的溶隙
连通性差
地下水的水质
气体成分 O2 H2S CO2
离子成分
ClSO4-2 HCO3Na+ K+ Ca+2 Mg+2
化学性质 PH值 矿化度 硬度
含水层(aquifer): 给出并透过相当水量的岩土层。
隔水层(aquiclude): 不透水但可含水的岩土层。
滞水层:弱透水的岩土层。
含水层的形成条件:岩土层有较大空隙; 为隔水层所限;有补给来源。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埋藏类型
上层滞水(perch ground water )
包气带中聚集在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 力水.
渗透系数的确定:
1. 据土的粒度分析资料计算. 2. 室内测定 3. 野外测定
1)渗水试验 2)抽水试验
Darcy定律的应用
Q=2KAJ=2KL
(Hh0)(Hh0)
2
R
地下水向井的稳定流动
井的类型:
按其揭露含水层的类型分:
潜水井、承压井
按进水条件分:
完整井、非完整井
潜水完整井
Q=KAJ=2πKxy dy dx
按埋藏条件:
•面状裂隙水 •层状裂隙水 •脉状裂隙水
岩溶水
特点:空间分 布极不均匀, 动态变化强烈 ,流动迅速, 排泄集中。
泉: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露头。
按水头性质分: 1. 上升泉 2. 下降泉 按出露原因分: 1. 侵蚀泉 2. 接触泉 3面A
渗透流速V=Q/A 实际流速u=Q/A’ 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