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木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土木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二章1.简答①.何为地基承载力?为确保建筑物安全,使用需要满足那些条件?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能承受由建筑物基础传递来的的荷载的能力。

满足 1.须具有足够的地基强度,保持地基受负荷后,不致因地基失稳而发生破坏。

2.地基不能产生起过建筑物对地基要求的容许变形值②.硬度指什么?简要介绍摩氏硬度的分级及代表性矿物。

硬度是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摩氏硬度,是以选定的十种矿物为标准最软的是一度,最硬的是十度。

这十种矿物由软到硬依次为: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③简述岩石的结构和构造的含义。

什么是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以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和充填方式。

岩浆的作用是指炙热的岩浆沿地壳软弱破裂地带上开造成火山爆发形式,火山岩或是在地下深处冷凝面,而形成侵入岩的过程。

原先生成的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和液体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改变形成新的岩石,这便是变质作用。

二、论述题1.简述三大类岩石各自的结构和构造特征三大类岩石有火成岩(又称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三大类。

火成岩最常见的结构有:①显晶质结构、②斑状结构、③隐晶质结构、④玻璃质结构其构造特征:①块状构造,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均匀分布于岩石之中。

②气孔与杏仁构造,岩石分布着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空洞成为气孔构造。

③流纹构造。

沉积岩,主要有两种结构:①碎屑结构,②非碎屑结构其结构特征:①层理结构,②递变层理,③波痕与泥裂。

变质岩结构,具有变晶结构和变余结构二大类。

与变质岩结构的特征类似,变质岩的构造分为变成构造与变余构造两大类。

一,名词解释地质构造: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形变和变位,形成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岩层产状:指岩层的空间位置,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础地层层序律:是确定底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

未经过构造运动的层状岩层大多是水平层岩层。

水平岩层的层序为每一层都比它下伏的相邻层新而比它上覆的相邻层老,为下老上新。

褶皱: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称为褶皱节理:岩层破裂后,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者称为节理断层:岩石破裂后,沿破裂面有明显位移滑动者称为断层正断层: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地震烈度:是地震产生破坏程度的指标,它与距震中的距离密切相关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今后10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场地烈度:又称小区域烈度,它是指建筑场地内因地质条件,地貌地形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引起基本烈度的降低或提高后的烈度。

设防烈度:又称设计烈度,它是指抗震设计后所采用的烈度含水层:是指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隔水层:是指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补给:含水层自向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作补给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称作排泄径流:地下水由补给区流向排泄区的过程叫做径流简答:1.什么是切割率?不同时代的岩层或岩体被侵入穿插,就侵入岩与围岩相比,侵入者时代新,被侵入者时代老。

这就是切割率。

2.什么是生物层韵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生不可逆转的发展演化。

所以不同地址时代的岩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

而在相同地质时期的相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如果原先的海洋和陆地是相通的,则都含有相同的化石,这就是生物层韵律。

3.第四纪沉积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①第四纪目前的大陆已形成,故以陆地沉积为主;②没有足够的时间固结成岩,具松散型;③岩相多变性④构成各种呈规律的堆积地貌。

4.地层接触关系有几种形式?①整合接触;②假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③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④侵入体的沉积接触;⑤侵入接触;⑥断层接触。

5.简述节理与工程的关系①裂隙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给风化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岩石风化速度。

②裂隙降低了掩饰强度,地基承载力稳定性。

当裂隙主要发育方向与路线走向平行,倾向于边坡一致时,不论岩体的走向如何,路堑、边坡都容易发生崩塌等不稳定现象。

③裂隙的存在有利于挖方采石,但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

④裂隙是地下水良好的通道,加快可溶岩的溶蚀,对工程不利,会在工程施工中造成涌水。

⑤裂隙发育的岩石是良好的供水源点。

6.简述断层对施工建筑的影响①断层是软弱结构面,应力集中,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整体性差,岩石强度和承载力显著降低。

②断层陡壁岩体不稳定,易崩塌,易滑动。

③断层上下两层岩体有差异,坐落于两盘的建筑物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④断层可能富水,施工中可能涌水,但富水性强的断层带是良好的供水地。

⑤在新结构运动强烈地区,断层可能激活并诱发断层地震。

7.什么是达西定律?其使用条件是什么?达西定律,其公式为:KAL L H H KA Q =-=21或KI AQ v == 即:地下水的渗流速度与水力坡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达西定律只适用于雷诺数 10e ≤R 的地下水层流运动。

8.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侵蚀类型有哪些?各类腐蚀分别是由哪些过量的离子引起的?①结晶类腐蚀 地下水中-24SO 离子过量引起的腐蚀②分解类腐蚀 由地下水中-3HCO 离子过量引起的腐蚀 ③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由地下水中---l 34C NO NH 、、和+2g M 离子过量,引起的腐蚀。

论述题简述底下水引起的地基沉降、潜蚀、流沙、基坑突涌的成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和防治措施。

答:①地基沉降,若降水不当,会使周围地基土产生固结沉降,轻者造成邻近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的不均匀沉降;重者使建筑物基础下的土体颗粒流失,甚至被掏空,导致建筑开裂和危及安全。

在松散沉积层中进行深基础施工时,往往需要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②潜蚀,潜蚀分为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

机械潜蚀是土粒在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受到冲刷,将细粒冲走,使土的结构破坏的作用。

化学潜蚀使地下水溶解土中的易溶盐分,使土粒间的结合力和土的结构破坏,土粒被水带走的作用。

潜蚀作用会破坏地基土的强度,形成空洞,产生地表塌陷,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

对潜蚀的处理可以采用堵截地表水流入土层、阻止地下水在土层中流动、设置反滤层、改造土的性质、减小地下水流速以及水力坡度等措施。

③流沙,是地下水自下而上渗流时土产生流动的现象。

流沙在工程中能造成大量的土体流动,只是地表塌陷或建筑物的地基破坏,能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或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及附近建筑物的稳定。

防止流沙的方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打板桩、冻结法。

④基坑突涌:当隔水层较薄经受不住承压水头压力作用时,承受水的水头压力会冲破基坑底板。

基坑突涌会降低工程中建筑地基的承载力。

防治措施,验算基坑底层的安全厚度M名词解释物理风化:指地表岩石因温度变化和空隙中水的冻融以及盐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

化学风化:直言是在水溶液和空气中的氧与二氧化碳等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溶解、水花、水解、碳酸化和氧化等一些列复杂的化学变化。

生物风华:指生物在其生长和分解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岩石矿物所起到物理和化学的风化作用。

简答1.简述风华残疾物的工程地质特征,如何防止岩石的风化?残积物工程地质特征:①残积物与它下面的母岩之间无明显的界限,其成分与母岩成分与所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关。

②粒度从表面向深部由细变粗,无分选、棱角状,残积层中孔隙,裂缝多,无层理,厚度很不均匀。

③进行工程建设时,若残积层主要是粘性土,应重点研究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问题;若残积层主要为粗岩屑,沉降可能性较小;开挖基坑或进行边坡建筑场地施工时,必须注意边坡稳定性问题,防止产生滑坡。

防止岩石的风化方法主要有:坑挖法、抹面法、胶结灌浆法、排水法。

2.如何对沿岸建筑物进行有效的保护?沿岸建筑物的保护措施:①根据海岸侵蚀、堆积的规律设置。

某些水工建筑物,以改变波浪、岸流等的作用方向,使之形成不利于冲刷或淤泥的水动力条件。

如:破浪堤、丁坝、防波堤。

②修建直接保护岸坡免遭冲刷得防护工程。

如:护岸墙、抛石或砌石墙。

3.何谓岩溶作用?岩溶作用的发生有哪些基本条件?防治措施有哪些?岩溶作用: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过程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做岩溶作用发生基本作用: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流动性。

防治措施:挖填、跨盖、灌注、排导、打桩。

4.何谓崩塌?崩塌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有哪些?崩塌:陡峻的斜坡上,被裂隙切割的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岩向下倾倒,翻滚,坠落的现象。

防止原则:根据崩塌的规模及危害程度分为三类。

Ⅰ类规模大,崩塌落石方量大于50003m,破坏力强,难以处理,这类地区不宜作为建筑场地,应尽量避开。

Ⅱ类规模较大,崩塌落石放量介于I类和Ⅱ类之间,若完全避开有困难时,对崩塌地区应采取加固处理及防护措施。

Ⅲ类规模小,崩塌落石方量小于5003m,破坏力小,在对危险地段采取处理措施后可作为建筑场地。

治理措施:①可采取爆破方法,消缓陡崖,清楚易坠的岩石,或堵塞裂隙或向裂隙内灌浆,采用锚索或锚杆串联加固,使危岩稳定。

②可在坡脚或半坡设置挡石墙和栏石网,可修明洞,御坍棚等防塌构筑物。

③崩塌区内有地表水时,在其上方修截水沟或在坡面上喷浆,以避免岩石强度变化和防止差异风化。

5.何谓泥石流?如何有效防止泥石流?泥石流:时泥、沙、石等碎屑物与水、气形成的运动型物流,它常发生在山区,是由暴雨或融雪所激发,固体碎屑雨水共同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暂时性洪流。

防治措施:①保持水土,预防泥石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上游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②拦截,在中游流通区修筑拦截坝、挡墙、半截堰堤,以及改变沟床坡降。

③排导,在下游设置排导设施。

6.何谓岩溶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的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有哪些?岩溶地面塌陷是在岩溶洞穴发育地区,可溶性岩石之上松散土石层中所产生的突发性向地面下洞穴移动而导致地面变形破坏,表现为形成圆锥形塌陷坑。

处理方法:①填洞,对地面塌陷坑,应及时填缝;②围堤挖洞,对于被洪水淹没的塌陷洞可在周围挖沟疏导积水,也可筑堤,防止洪水流入。

③河床地段的塌陷坑,若数量少采用上述方法回填,若数量多,应视具体情况对河流采取局部改道处理。

预防措施:①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当发现开采井水混浊时,应立即停抽,采取措施防止塌陷发生。

②建筑场地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区;建筑场地应与抽、排水点有一定距离,一般布置在降水漏斗半径之外。

7.何为地面沉降?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是指地面高程降低,地壳表面某一局部范围内的总体下降运动。

防治措施:Ⅰ对已发生地面沉降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