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腰鼓教学设计

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顶层目标:
安塞腰鼓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刚劲激昂,剽悍豪放,威猛有力,舞姿飘逸等特点。

腰鼓手表演讲究“六劲”,即表演起来有股猛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在足劲。

动作规律概括起来有跑、跳、扭、转、蹬、闪、跺、摇、跨、昂、跃、快等构成要素。

其中扭是腰鼓最基本动作之一,扭有正步扭、十字扭、扭软腰等。

安塞腰鼓是与舞蹈、武术、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等有机结合的多维性艺术。

也是一种独特舞蹈,它不受时间、地点和场合限制,可以在行进中、广场上、舞台上表演,且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唢呐长号伴奏下的安塞腰鼓更是有庄重、浑厚和悠远的情感震撼。

安塞腰鼓从打法上分文鼓和武鼓。

文鼓以扭为主,以打为辅,重在抒情,通过动作和表情将内心喜悦心情表现出来;武鼓以打、踢、跨、跺等为主,动作难度大、要求高,运动量大,具有动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安塞腰鼓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武鼓中,队形务求整齐一致,快收猛放、变化神速。

动作务求刚健有力,自然大方,欢快流畅,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充分体现安塞腰鼓的内在气质和外在美观。

从黄土高原上打出来的安塞腰鼓充分展示了安塞人坚忍不拨,顽强拼搏,威武不屈的强烈意志和对生活豁达乐观、质朴向上的品格风貌。

腰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她既能锻炼人的体魄,又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开展学腰鼓的活动,旨在丰富队员
的课余生活,了解腰鼓舞是中国民间的一种艺术,它的节奏坚定,声音振天,气氛激昂,舞姿健美,队形丰富,深受广大人民所喜爱。

激发队员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同时,通过队员的体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在学校全面有效深入地开展。

二、腰鼓训练方法:
1、我们的学生掌握了腰鼓的基本演奏,然后要求参加培训的队员在自己班中成立腰鼓小组进行腰鼓训练。

2、课余时间,腰鼓声声,振奋人心,五年级的腰鼓小队带动全体队员共同练习。

三、腰鼓训练内容:
1、学习腰鼓的预备姿势
2、学习腰鼓的右手打法
3、学习腰鼓的左手打法
4、腰鼓的基本鼓点
5、腰鼓的动作学习–十字步和秧歌步的动作
6、花样腰鼓的学习
四、训练步骤:
1、学生掌握腰鼓的基本演奏、鼓点节奏。

2、各种花鼓动作、秧歌步和十字步的学习。

3、各种成套腰鼓学习并参加各种演出。

五、腰鼓活动点滴:
故事之一:成长的烦恼
腰鼓,以往只是在电视里看到过,对于我来说,只是个相当陌生的事物。

学校成立腰鼓队,我马上报了名,一是想学习一门技巧,二是想显显自己的才能。

五年级的学习任务很重,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学腰鼓的关系,真是一个令人烦恼的事。

于是,我为自己制订了计划,按照计划,既使我把腰鼓学得相当不错,同时又使我的学习成绩不断得以提高。

故事二:在腰鼓中成长。

在学习腰鼓的过程中,我屡次受到老师的表扬,于是就出现了沾沾自喜的现象。

辅导员老师针对这一情况,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腰鼓对长。

我知道,队长的要求很高,“知而退”还是“知难而进”,我选择了后者。

于是,平时我注重点滴的积累,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

……在不断的实践体验中,我在不断成长,“骄娇”二字在我的身上逐步消失。

我终于争得了腰鼓队长,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六、腰鼓训练收获:
作为学校教育,腰鼓已成为我校的特色课外兴趣活动项目。

为了配合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2014年12月我校组建了腰鼓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我们的学生既学会了腰鼓的基本技巧,又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培养了学生们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这一活动既营造了热闹的氛围,又使队员们掌握
了一门技巧,还使队员们知道了在练习腰鼓的同时必须提高学习成绩,并逐步养成刻苦、勤奋、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作用,为班级、学校争光。

参加培训的队员在自己班中成立腰鼓小组进行腰鼓训练,使腰鼓训练在校园内蓬勃开展起来。

并且参加了济宁市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济宁市中区组织活动,多次邀请我校腰鼓队出席,展示了我校腰鼓队员的风采。

相关主题